书城科普读物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翁文灏和丁文江的故事
36095400000016

第16章 一个采矿实业家

作为一名科学家的丁文江,于1921年作出了一件令人惊讶的决定:把专职的地质调查所所长职务交给翁文灏来担任,而自己则到北票煤矿任总经理。引起他弃官当实业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为了找出一条克服穷困的路子来,不得不放弃科研,投身矿业。

1914年丁文江的父亲去世了,家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依靠他的薪水来供弟弟们受教育,微薄的薪水哪能满足需要呢?实际上他早已担负起养家的重担了。27岁的丁文江为整个家庭的主心骨。他有5个弟弟,年纪很小,需要他的悉心照料。其中有3个弟弟与他属同父异母关系,是他留学期间出生的。他需要供4个弟弟和一个侄儿进中学和大学读书(其中一人在外国留学),还要接济一些生活贫苦的亲戚。为尽到这种义务,他每年要花费3 000元之多。不久弟弟文渊就要到瑞士和德国留学,路费和学费都要由他来筹集,手中没有钱是不行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反动军阀的干扰,科学工作受阻,有些事情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由于家庭负担过重,对国家忧虑太深,使丁文江早年就有成为一名伟大科学家的理想受到冲击和干扰,只有绕过暗礁之后,再来拨正航向,朝科学的彼岸驶去。尽管如此,他仍然从事着科学普及的活动,他的精力越来越多地转向写一些通俗读物了。他收集了当代采矿操作技术的许多材料,写成了《外国矿业投资史料》和《五十年来中国的采矿业》。此外,在1921年至1926年期间,他还担任着地质调查所的《中国矿业纪要》的编辑,为读者编辑出版了许多好的科技文章。

学术上,丁文江曾对山东南部的峰县煤田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为那里的中兴煤矿制订了开采方案。为龙煙铁矿的开发进行过研究,是龙煙铁矿的创办人之一。

丁文江前去当总经理的北票煤矿是个老矿,当时已经衰败不堪。1922年成立北票煤矿公司,由刘原生(丁文江的同乡,朋友)任董事长,丁文江任总经理,管理委员会的委员由7位商人、4位政府官员组成。在丁文江的主管下,一些技术问题都是由他来解决的。当时煤矿的采掘很落后,都是土法开采,这样只能采掘30%—50%的煤,而浪费70%—50%的煤。在丁文江推广了国外和山西的先进采掘方法之后,就可以获得90%—95%的煤了。此外,土法开采还把煤田破坏了,不能再进一步开采,因为原始的人工采掘,坑穴和洼地遍布,地表裂隙纵横,地下水逐渐上侵地表,而且灌满这些坑穴,煤矿就不能继续开采了。经过丁文江的规划、整治、开采条件得到改善,并逐渐转入正规,挽救了一个矿山。

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丁文江的操持下,北票煤矿已变成了经济效益很高的小型煤矿,变成了具有一定机械化程度的煤矿了。这时矿上已配备了最主要的机械设备,包括一座发电厂,可用来带动小型机械水泵、排风扇、轨道缆车和起重机,还有两台机械选矿装置。矿山职工发展到3 700人。

在丁文江等人的管理下,北票煤矿蒸蒸日上,它的发展走出了丁文江本人的预想。自1921年至1930年的10年间,原煤的生产数字完全可以说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数字是科学管理的成果。

当时,要发展北票煤矿的生产,除一些技术问题以外,还牵涉到国内的政治纷争。北票煤矿位于当时的热河省的朝阳县(现属辽宁省)境内,属于东北督军张作霖的管辖范围。因此,丁文江不得不经常去沈阳同当局谈判。北票的煤必须依靠京奉(北京至沈阳)铁路系统,把煤炭运到沈阳和营口等地,供沈阳做燃料之用。在营口装船外运,铁路运输费平均要比生产成本费多一倍,而且铁路运输不够正常,经常是有煤运不出去,这些问题都是由丁文江出面谈判,商讨解决。

在如何发展北票煤矿生产上,丁文江主张由私营企业转向与外国资本合资的企业,中国现有条件下,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技术效能,他支持中国政府关于鼓励中外联合开办矿业公司的方针。这种矿业公司要尊重中国的法律,中国资本名义上至少要占50%。在这种主张下,1922年由农商部统计的22个比较成功的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外合资兴办的。

1922年8月出版的《努力周报》第14期,载有丁文江著的《裁兵计划的讨论》一文,可以看出丁文江的倾向,文章说:

“照我们国家的现状看起来……私人办的盐垦,四百万资本可足用,国家办起来,八百万未必就有成绩。包工修的路,一块钱一尺,可以支持三年,工兵修的路,两块钱一尺,还支持不了两年。人才的缺乏,组织的幼稚,官僚的恶习,聚在一处,哪里能有好的结果呢?”

丁文江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一个秩序稳定、忠于职守的政府,若是财政有了办法,财产有了保障,交通去了阻碍,国民经济,是没有问题的。

丁文江在北票煤矿的工作表明,他在工程技术方面的成就是比较突出和明显的。在他的努力下,技术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机械化程度得以提高,煤的产量上去了,但是,不稳定的政治秩序,却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他的良好愿望只有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