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台湾通纪
35873500000014

第14章

台中逃官及难民抵澎湖,澎协将弁皆仓皇失措,以为一贵将长驱至,亦各出眷属登舟,将窜厦门。右营守备林亮请主将掣回登舟各家属,诸将犹豫未决;亮按剑厉声曰:『朝廷以海外封疆付我等,今锋刃未血而相率委去,他日骈首市曹,宁能免乎?丈夫不死则已,死则死忠义耳!请整兵配船守要害,俟贼至决一死战。战不捷,公等归亦未晚』。乃驰出江干,申主将令,拔佩刀驱官民眷属各登岸,人心始固。时水师提督施世骠驻厦门,见难民船日至甚众,始知台变。而郡中文武窜至澎湖,喘息稍定,然后具文申报至厦,世骠即日率师出港。总督觉罗满保疾驰抵厦门,咨檄南澳镇总兵蓝廷珍。而廷珍条上进兵事宜之书至,所议悉与吻合,大喜曰:『吾调此君,平台得人矣』!责成巡抚吕犹龙调饷佐军,使廷珍总统渡台,水陆兵八千、船四百(一作六百)艘,会提督合兵进剿。六月一日师行,满保躬造海滨送之。廷珍意气激昂,从容语总督曰:『草寇不足烦区处,某一登彼岸,即可奏报荡平也』。初十日,抵澎湖,适降将吴良受一贵命谋取澎湖,赴世骠营前诈降。事觉讯之,尽吐党中情形,知其党内乱,一贵、君英互争雄长,谋相攻,百姓不附。廷珍言于世骠曰:『群盗皆乌合不足忧。但众至三十万,诛之不胜诛,且多杀无益;宜张示止歼渠魁,余勿问。则人人有生之乐、无死之心,可不血刃平也』。世骠然之,并戒将士登岸之日无得妄杀。十三日发澎湖,以守备林亮、千总董方为前锋,并率善水者十余驾小舟同前锋先行,于鹿耳门表记沙路,并载旗帜伏南北港。时贼以大炮扼险迎拒。十六日,舟师至鹿耳门外,先锋林亮、董芳以六舟冒死直进,遥望炮台火药累积;专以炮注攻,中之,轰发如雷,守台者死无数。众军齐集两港,悉树大军旗帜;潮水涨高八尺,廷珍率四百余艘连樯并进,直渡鲲身。敌将苏天威退保安平镇,与城守郑定瑞列队迎拒。林亮、董芳复先登陷阵,廷珍督大队继之,苏、郑败走,廷珍入镇城。次日,世骠始至。敌二次来犯,皆为廷珍击退。十八日,游击魏天锡等以轻舟载鎗炮、硝磺、烈焰于涂击埕、水仔尾等处烧贼巨舰。十九日,朱一贵遣李勇、吴外等率贼数万,驾牛车列盾为阵,复犯安平,贼目翁飞虎率所部乌龙旗冒炮火冲突。廷珍督战于二鲲身,而林亮等别以小舟载炮附岸夹攻,斩溺无算。自是,一贵等退入府治不敢出。有西港民某愿导兵由西港暗渡,出府治之背攻其巢;世骠遣亮、芳等以兵千二百往。次日,廷珍知其事,乃急言于世骠曰:『西港距府不远,呼召立应,又多竹林可埋伏;彼若以数千人分布要害,四面掩击,亮等一军危矣。宜遣将统大军继其后,方可万全』。世骠曰:『谁当此者』?廷珍曰:『非他人所能往,某不敢辞』。二十一日,率水师五千五百余,夜指西港进发。黎明在竿寮(一作官寮)乡登岸,令空舟悉回安平。诸将请其故,廷珍曰:『示军士必死无还心,今日战胜、明日直抵府治耳』。会敌在苏厝田,与林亮等正激战,廷珍严阵设伏而进。敌望见曰:『此老蓝旗帜也』!惊而溃。是夜,驻犁头标,料敌众必乘夜劫营,伏兵大败之。比晓抵城下,敌数万遁去。廷珍夜入城,秋毫无犯,民大悦;时二十三日也。自进兵至此,裁七日耳,遂复府治。廷珍报捷厦门,而世骠先于军中奏捷矣。世骠亦同抵城,获杀害欧阳凯、许云、罗万仓之杨泰、黄龙、陈碧三人,各付其子欧阳敏、许方度、罗世正等自行处死。

闰六月,总兵官蓝廷珍复分遣官兵扩清南北二路。游击刘得紫亦自贼中拔归大营,请为乡导;淡水营守备陈策率援淡水之兵南下诸罗,与大军合。北路贼党溃散殆尽。朱一贵走匿诸罗县尾沟庄(一作湾里溪),为村民擒献。惟逆党杜君英、杜会三(君英子)、陈福寿、江国论等尚未获;廷珍购得一二,皆善待之,使转招其党。旬日,先后出降,与朱一贵皆槛送京师,磔死。又缉捕盐水港、红毛寮、石壁寮、下淡水、竹仔脚等处土匪,分别正法,人心大定。其败逃之游击周应龙及弃台逃回之台厦道梁文煊、同知王礼、台湾知县吴观棫,诸罗知县朱夔俱讯明伏法。知府王珍剖棺枭示;游击张彦贤等亦解任,审明定拟。先是,朝廷得世骠捷奏,大喜,赐东珠朝帽、黄带四团龙补服;又擢淡水营守备陈策为台湾镇总兵,加左都督蓝廷珍仍总兵,留台湾弹压(以上平台纪略、圣武记、皇朝武功纪盛、二希堂文集、东溟文后集、台湾志略、清史纪事本末)。

七月,福建巡抚吕犹龙奏报:总督觉罗满保丁母忧。得旨:台湾新经恢复,一切整顿地方及调补官员等事急需料理,满保着在任守制。

水师提督施世骠奏:台湾所属南北两路地方,距府治遥远;臣抵台湾,随调参将林政等带兵进剿南路,游击林秀等带兵进征北路,再遣游击朱文等直趋北路朱罗山后追捕贼党。今据林政等报,南路贼众与台湾耕种粤民构难,于六月十九日在漫庄地方被粤民杀败。迨官军继至,乘势追捕,贼目郑廷瑞等已被千总阮钦、杷总李兴盛等擒杀,余伙尽皆逃散。据林秀等报,北路贼众于六月二十八日在大木降地方被官兵截杀,死者甚多,余众悉降(以上东华录)。

八月十三日,台地怪风暴雨,屋瓦齐飞;风雨中流火条条,竟夜烛天。海水骤涨,所泊台港大小船击碎殆尽,或飘上平陆。拔大树,倾墙垣。翌日霁,郡无完宅,压溺者千数。以风灾奏闻,发帑开仓大赈。施世骠终夜露立风雨中,疾作,以九月十五日卒于军。事闻,给还所降之级,并加宫保。所借藩库银一万两,着赏给,不必偿还。调广东提督姚堂代其任。时廷议移台镇总兵于澎湖,而设陆地副将于府治,裁水陆两中营归内地。廷珍力争不可,提臣姚堂亦以为言。乃仍令总兵镇台、副将驻澎,特命满汉御史各一员岁巡台湾,察民疾苦(平台纪略、圣武记)。

十月,上谕大学士等:台湾驻扎之兵,不可令台湾人顶补,俱将内地之人顶补。兵之妻孥毋令带往,三年一换。每年自京派出御史一员前往台湾巡查,凡有应条奏事宜亦可条奏。至地方事务,御史不必管理(东华录)。

冬,命择台臣廉静有才识者往巡视台湾,黄玉圃承命以行(望溪集)。

免台湾等三县风灾额赋有差(东华录)。

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六月,以石文焯署福建巡抚。

十月,以黄国材为福建巡抚,以李树德为福州将军。

十二,着宜兆熊前赴福州,署理将军事务(以上东华录)。

世宗雍正元年(一七二三)正月,台湾逸盗杨合谋作乱,总兵蓝廷珍遣兵捕获之,余党悉散(台湾旧志)。

四月,中营千总何勉获逸贼王忠等,伏诛。忠等,一贵余党,逃傀儡内山。廷珍令外委郑国佐、林天成召番通事章旺入内山谕番众,不许窝留;于是忠等不敢复入番界。勉备历险阻,访知踪迹,遂擒忠及刘富生、陈郡等解省正法。诏授勉守备,寻升北路营参将,准袭两世拖沙喇哈番(台湾旧志)。

增设县一,曰彰化;并增设淡水厅(同上)。

设淡水同知主北路捕务,与彰化知县同城(沈文肃公奏议)。

八月,兵部议叙福建官兵克复台湾功。得旨:总督满保着兼兵部尚书职衔,提督施世骠着给与世袭一等阿达哈哈番,总兵官蓝廷珍着给与世袭三等阿达哈哈番;水师营副将许云阵亡,着给与世袭拜他喇布勒哈番;参将罗万仓、游击游崇功俱系阵亡,着给世袭拖沙喇哈番;总兵官欧阳凯着追赠太子少保,参将林亮着给拜他喇布勒哈番,游击董芳、守备何勉俱着给拖沙喇哈番。

三年(一七二五)正月,浙闽总督满保奏:台湾陈阿难、益难等六社生番归化,每岁照例以鹿皮代税。下部知之。

三月,觉罗满保奏:台湾及山后七十四社生番归化。

添设福建台湾府及彰化县儒学教谕,诸罗县罗汉门地方归台湾县辖。

七月,以宜兆熊为福建总督,调毛文铨为福建巡抚。

十月,调高其倬为闽浙总督。

四年(一七二六)七月朔,谕:毛文铨奏福建阙米,有土棍抢米之事。此省上年奏称丰收,并未云荒歉。且据黄国材称,福建积榖见有一百六十余万石,而毛文铨乃奏请于江西采买米石。黄国材、毛文铨当日两人之交代,种种不清可知矣。满保、黄国材在福建多年,诸事善于掩盖弥缝,或毛文铨被其所愚耳。至福建地处极边,米榖应作何贮备,着九卿会议具奏。寻议福建地处海滨,福、兴、泉、漳四府人多田少,皆仰给台湾之米;自严禁奸商贩米出境之后,民食常苦不足。雍正二年,奉旨饬发台湾仓榖每年碾米五万石运赴泉、漳平粜,今请再动正项钱粮,运米十万石存贮边海地方。至台湾商贩任许至福、泉等府贸易,其米船出入海口,设禁巡防,应令该督抚另行详议(以上东华录)。

是年,台湾水沙连社番骨宗等戕杀民命,总督高其倬遣台湾道吴昌祚、北路参将何勉讨之,寻擒贼正法(台湾旧志)。

六年(一七二八)正月,调朱纲为福建巡抚(东华录)。

七年(一七二九)二月,高其倬檄台湾道孙国玺、台湾镇王郡讨平山猪毛社番(台湾旧志)。

设福建观风整俗使一,从礼部右侍郎蔡世远请也。刘师恕补授内阁学士,为福建观风整俗使。

三月,高其倬遵旨题覆:原任台湾府凤山县知县萧震,向因命案迟延,经前抚臣题参革职。查萧震居官勤力,人亦朴直。但因伊父母年俱八十,时时思忆,精神渐减,以致办理不及从前,请革职留任。得旨:凡官员等有父母年高而补授略远地方者,经朕闻知,皆曲体其情,改用近地,使之便于迎养,或得音问时通。萧震既有八旬之父母,该督抚即应据实陈奏,俾得遂其私情,专心办理公事,方为大臣爱养人材之道;乃隐不奏闻,致罹削职,甚为屈抑。萧震着回籍省亲后来京赴部引见,朕再降谕旨。

命高其倬来京陛见,以史贻直署福建总督(以上东华录)。

八年(一七三〇)七月,台湾地震;八月十日又震(东溟文后集)。

九年(一七三一)十二月,彰化大甲西社番林武力等聚众为乱,台湾镇吕瑞麟讨之(东溟文后集、台湾旧志)。

十年(一七三二)三月,凤山流民吴福生乘北路番变未靖,与商大概等谋抢陴头。总兵王郡遣游击李荣应援。福生等于二十八日夜焚冈山营,二十九日复焚旧社汛,四月三日夜聚攻陴头。王郡探知陴头贼炽,四月,留中营游击黄贵守府治,自率兵夜发。五日辰刻抵陴头,即与参将侯元勋等三路夹攻,自辰至未,战数合,贼大溃。越数日、福生、大概等三十余贼俱擒获,解省伏诛。六月,总督郝玉麟调吕瑞麟回府治,王郡升任福建陆路提督,讨大甲西社番林武力等,寻擒获正法。凡四阅月,北路平(同上)。

十三年(一七三五)十月,彰化柳树湳、登台庄生番肆出焚杀,副将靳光瀚、同知赵奇芳缉获眉加腊社番巴里鹤阿尉等正法(台湾旧志)。

台湾平后,雍正年间有请建城垣者。谕云:台湾非内地比,此次之易于收复,亦因贼无险可据;设有城垣,贼必负隅抗拒,更费兵力矣(郎潜纪闻二笔)。

——录自福建通纪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