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台湾通纪
35873500000013

第13章

五十一年(一七一二)二月,浙闽总督范时崇等列款纠参革职福建提督蓝理贪婪酷虐,流毒士民,应请拏究。十一月,上命侍郎觉和托等将蓝理带往福建会审。至是,觉和托察审蓝理霸市抽税,婪脏累万,被害不止一家,流毒已极,应拟斩立决。得旨:蓝理应依议处斩,但在台湾澎湖对敌之时,奋勇向前,着有劳绩,着从宽免死,调取来京入旗(以上东华录)。

五十二年(一七一三),以台湾军兴,减免福建各属田租(石渠余纪)。

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十一月,以觉罗满保为福建浙江总督。

十二月,调陈璸为福建巡抚。

五十五年(一七一六)五月,福建浙江总督觉罗满保奏:据台湾镇道详报:南北生番四千七百余口倾心向化,愿同熟番内附。得旨:着地方官加意抚恤,倘有侵没扰害者,该督抚即行指名奏参,从重治罪。

五十七年(一七一八)二月,免福建台湾等三县去年旱灾额赋有差。

五月,兵部议准福建浙江总督觉罗满保奏台湾一郡有极冲口岸九处,应修筑炮台十一座,内中路之鹿耳门为全台咽喉出入要口、安平镇为台湾水师三营驻扎之所,旧有红毛城一座,见在补筑城垣,其余等处亦见在修葺;有次冲口岸十五处,应修炮台一十八座。再查澎湖地方实为台湾门户、金厦藩篱,有极冲口岸四处,内如妈祖澳原有新城一座,见在修葺,其余等处应筑炮台七座;有次冲口岸五处,应筑炮台三座,酌拨官兵巡守。北路之淡水、鸡笼为贩商要路,又为台郡后门,向系台郡水师左营汛地,并未安兵屯驻;请于台湾各营额兵内酌量抽调兵五百名、战船六只,设立淡水营,令北路营参将管辖,并请移兴化城守右营守备驻防淡水,于台镇标中营拨千总一员、台协左营拨把总一员为淡水营千总,每年轮流分防鸡笼。从之。

以吕犹龙为福建巡抚(以上东华录)。

五十九年(一七二〇)十月朔,台湾地大震。十二月八日又震十余日,房屋倾倒,居民多压死(东溟文后集)。

六十年(一七二一)四月,台湾民朱一贵作乱,总兵官欧阳凯、水师副将许云、南路参将苗景龙、游击刘得紫、游崇功、千总陈元等死之。一贵,长泰人,小名祖;游手无艺,好结奸宄。于康熙五十二年充台厦道辕役被革,居母顶草地,饲鸭为生。其鸭旦暮编队出入,愚民异之。无赖过者,辄款延烹鸭具馔,务尽欢。时承平日久,守土恬熙。台湾知府王珍兼摄凤山县令,委政次子,税敛苛虐。以风闻滥捕结会及私伐山木者二百余人,株连需索,民不堪其扰。于是凤山县民黄殿、李勇、吴外、郑定瑞等谋变,曰:『今地方官但知沈湎摴蒱耳,兵民瓦解;欲举大事,此其时乎』!以一贵朱姓,可托明裔。十九日,遂奉以起事,称「中兴大元帅」,率众数百夜袭冈山塘汛。二十一日,警报至郡,总兵官欧阳凯集将弁议出兵。中营游击刘得紫请行,不许令右营游击周应龙以兵四百及新港、目加留湾、萧垄、麻豆四社土番往。应龙躯干魁伟,议论风生,故主兵重之。是日微雨,应龙率兵番行五里即止,翌日再进十五里。一贵已于是夜出槟榔林劫防汛,戕把总,掠军械;而应龙隔一水不往救。一贵乃旁掠四出,南路民杜君英等起应之。二十二日,应龙兵至小冈山遇贼,千总陈元、把总吴益等奋力掩击,一贵败走入山。应龙收兵弗追,扎二滥,但传令悬赏购杀贼者。土番性凶残杀良民,纵火燔民居,死者无数,人心激忿,各乡树帜响应。于是杜君英、陈福寿、刘国基起淡水,郭国正、翁义起草潭,戴穆、江国论起下埤头,林曹、杜骞、林琏起新园,王忠起小琉琉,皆约一贵攻府治。君英合众袭南路参将苗景龙于下淡水,景龙败死。二十五日,应龙闻警往救,日行十五里。越日遇敌于赤山、君英、一贵两路夹攻之。方激战,应龙遽以后队退,陈元阵殁、吴益创重佯死、周应被擒、李硕负伤走,而应龙竟回府治。一贵大队随之,郡中大震。二十七日,欧阳凯、刘得紫、许云共率师千有五百出御,列营春牛浦以待。忽军中夜惊,镇兵四散。二十八日黎明稍集,然人无战心。逾日,敌兵大至;许云跃马陷阵,敌大败。时水师游击游崇功以兵入鹿耳门赴援,遇台厦道梁文煊、知府王珍等眷属登舟,叹曰:『官者兵民之望,官眷逃则人心散,大事去矣』!麾众驰春牛浦。五月一日,一贵、君英合队来犯。镇兵忽内乱,把总杨泰绰号达家勇者先通贼,刺欧阳凯坠马死;刘得紫被执,许云、游崇功等十余人皆死。水师游击张彦贤、王鼎等率兵千余人、战船四十余艘扬帆出澎湖,应龙复遁归内地,台道文煊以下尽奔澎湖。

一贵既入台郡,北路贼赖池、张岳等同日陷诸罗,参将罗万仓(一作苍)死之。凡七日而全台尽失。时台中贼党剽掠村社,半在线下多被蹂躏,所未至者惟南崁以北尔。淡水营守备陈策团练义勇,固守要害,擒杀乱民范景文等;又率淡水村义民侯观德、李直三等以乡兵破一贵贼数万,斩获万许。诸罗义民陈徽等亦起兵攻复县治,旋为贼陷。陈策遣人赴澎厦请兵。一贵等开府库。有红毛楼者,故荷兰据台时所筑,旧名赤嵌城;后郑氏以贮军火,四十年来莫有启者。至是发之,得大小炮位、枪弹、硝磺、铜铁无算。一贵乃自称中兴王,号永和元年;大封其众国师、太师、公、侯、都督、将军、尚书、总兵以下千计,优伶衣冠,辉煌道上。民间为之谣曰:『头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称永和,六月还康熙』。盖当日虽妇人孺子,亦知其不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