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农林与牧渔(和谐教育丛书)
35461700000002

第2章 中国的“菜园子”建设

20世纪80年代中以来,中国各地蔬菜、副食品市场普遍呈现出“多、新、鲜、活、好”的特点。据统计,1991年全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达25.3公斤,蛋类7.2公斤、奶类4.4公斤,分别是1978年人均占有量的2.8倍、3倍和4.4倍。中国的蛋肉总产量已先后跃居世界首位,水产品也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年产超千万吨的国家。

亿万城乡居民从沉甸甸的菜篮子中,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实惠,也看到了中国“菜园子”建设的勃勃生机。

近十年来,全国共发展起各类畜禽饲养专业户176万户。

这些专业户的“养殖能手”同全国农民一道,将中国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15%提高到1990年的23%。

全国的蔬菜种植面积和水产品养殖面积,也分别由1980年的不足333万公顷和300万公顷,发展到90年代初的667万公顷和447万公顷。

城里人菜篮子开始追求花样多、品种全、质量好。过去在北方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大白菜,每年播种面积都在67万公顷左右,近几年已开始逐步压缩,减至60万公顷。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农民在调减后的土地上,普遍种上了萝卜、大葱、芹菜、油菜、菜花等。北京郊区农民看准了居住京城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消费者的“胃口”,引进了中国南方菜、外国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京郊生产的蔬菜品种已超过150种。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目前全国大中城市“细菜”占蔬菜产量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40%提高到60%左右,上市菜的可食率也由过去的70%提高到90%以上。

过去,中国的菜、肉、蛋、禽生产淡旺季十分明确。近几年,农民们针对城里人冬天也希望吃到鲜活品的需要,开始向千百年来“冬眠”惯了的土地索要果实。通过推广塑料棚室栽培技术,建造越冬鱼池、工厂化养畜(禽)等手段,给冬春市场带来了绿色和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