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刘备
35453300000036

第36章 半路来个抢跑的

司马徽成功诱导刘备燃起求贤访能之念后,安然入眠,而刘备却像落水的人捞到了救命稻草一样,心中那个雄心万丈的梦想再度复活。这一夜,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反复想着司马徽所说的卧龙凤雏到底是什么人,到底能不能帮助自己平定天下。

到了夜半时分,刘备依然无法入睡。忽听到有人敲门而入。刘备凝神倾听,只听到水镜先生问道:“元直从何而来?”一个人回答道:“我一向听说刘表是英雄人物,特地去拜见他,没想到竟是徒有虚名。所以告辞而归,再去另投明主。”

司马徽呵斥道:“这是你自己有眼无珠,把砖块当成了美玉,自取其辱,怪不得别人!你想要找的明主,其实就在眼前,为什么要去找刘表呢?”

那人听了,连连称是。

刘备听到“明主近在眼前”,顿时将“明主”和自己联系起来了,这自然是昨天司马徽灌输的结果了。在这一认知前提下,刘备很自然地就将这个正在寻访明主的人与“卧龙凤雏”联系在一起了。一想到天亮了就能见到这个人了,刘备更加兴奋地睡不着觉了。

第二天,刘备早早起床,就去见司马徽。刘备问:“昨夜是什么人来了。”司马徽说:“是一个寻访明主的人,已经走了,去别的地方了。”刘备又问姓名,司马徽又是连声“好!好!”应付。司马徽说了这么多“好!好!”,后来就被人称为“好好先生”。

刘备见司马徽怎么也不肯说,不由想到,干脆就请司马徽出山辅助自己,不就行了?什么卧龙凤雏,不就都来了吗?刘备开言相邀,却被司马徽一口拒绝:“我是山野闲散之人,不堪大用。自有胜我十倍者会来帮助将军扶助汉室的。您还是好好去访求吧。”

刘备想,既然卧龙凤雏都在荆襄,名声又很大,访求应该不会太困难,也就不强求司马徽了。

正在此时,赵云率军找寻刘备来到了此地。刘备于是和赵云一道,回归新野,并写信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刘表。刘表虽然震怒,但除了将蔡瑁痛斥一番,已别无他法。

刘备正要去寻访卧龙凤雏,有人却找上门来了。

这一天,刘备经过新野市集,忽听一个人放声长歌: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四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这歌谣的挑逗性极强,正撩拨到刘备心境中的最痒之处!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这“火”就是指汉室的“火德”,暗喻汉室将衰。刘备早二十年前就已被黄巾军张角启蒙了。随后歌中口口声声的“明主”,更是让以身自代的刘备心旌摇曳。

刘备第一个念头就是卧龙凤雏出现了!刘备定睛一看,只见此人年纪不大,器宇不凡,正符合刘备心目中的贤人形象。刘备立即向前,将此人邀至县衙叙谈。

但这个人既不是卧龙,也不是凤雏,而是原籍颍川的一位名士徐庶。徐庶的水平虽然比不上卧龙凤雏,却也是个难得的杰出人才。徐庶与卧龙凤雏都认识,而且与卧龙诸葛亮还是特别要好的朋友。此前一段时间,徐庶四处寻访明主,想要一展英才,最近来到荆州见刘表,却发现刘表徒有其表。那日刘备夜宿司马徽庄上时,夜半来投的正是徐庶。徐庶被司马徽训斥一顿后,回去略一打听,就探明司马徽所言的“近在眼前的明主”就是刘备,因此主动上门,高歌一曲吸引了刘备的关注。

徐庶这横插一杠,简直就是搅局。司马徽刚刚安排好了一场“跑步比赛”,参赛选手是诸葛亮和庞统,而诸葛亮只是个摆设,冠军内定是庞统的。但司马徽还没发令,斜刺里就冲出了徐庶,抢跑到了前面。不论是卧龙,还是凤雏,都被他半路“截和”了。

徐庶的行为还一下子拉低了名士的身价。本来名士都是要摆好架子,等着明主上门访求的,现在徐庶主动“送货上门”,明主得了便宜,哪里还会屈尊枉顾呢?

不过,徐庶此前是吃过亏的。他担心自己这一次又会看走眼,为了不被司马徽等人再次耻笑,徐庶不敢直接报出真名,而是换了个假名“单福”。同时,他多了一个心眼,要先试探刘备一番,看他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的明主。从这一点来看,徐庶的眼光比诸葛亮、司马徽要差不少,不能从刘备此前的言行做出正确的预判。

刘备与单福交谈后,深觉此人见识出众,才能卓越,远远胜过了孙乾等人,立即邀他留下,共举大事。

但单福还是要先验一下货的。单福问:“我刚才见使君所骑之马十分神骏,我想再看一眼。”

这个小要求,刘备当然不会拒绝,当即命人将的卢牵了过来。单福看了后,说:“这虽然是匹千里马,却有妨主之嫌。”

刘备说:“哪里是妨主,分明是救主!”就将马跃檀溪的事说了一遍。

单福说:“今日不妨,日后一定要妨。不过,我有一个办法可以禳除。”

刘备说:“愿闻其详。”

单福说:“使君可以先将此马让给亲近之人骑行,待妨死了那人,再收回自乘,自然就无事了。”

刘备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立即吩咐下人上茶送客。

单福惊讶道:“我千里来投使君,为什么要下逐客令呢?”

刘备淡淡地说道:“你刚刚来到此地,不教我躬行仁义,却教我做损人利己之事,我当然要赶你走了。”

单福哈哈一笑,说:“我听说使君一向有仁义之名,不知究竟,所以相试耳!”

刘备成功通过了“明主测试”,从此单福欣然就任军师,倾力辅佐刘备。

当刘备在新野过安生日子的时候,他最大的对手曹操并没有闲着。在这段时间里,曹操将整个北方彻底平定,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屯驻南方的刘备了。

曹操派大将曹仁、李典等人屯兵樊城,虎视荆州。曹仁派吕旷吕翔二将对新野发起攻击。在单福的巧妙指挥下,二吕大败而归。曹仁大怒。此前曹军与刘备作战,几乎从未失败。曹仁绝不相信刘备实力大增,亲自率领大军来攻新野。徐庶巧妙用计,击败曹仁,并顺势攻占了樊城。

单福指挥的这一仗,是刘备在抗曹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大胜。这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刘备阵营的信心,也自然而然地将单福奉上了神坛。刘备的雄心极度膨胀,从此将卧龙凤雏彻底扔到了脑后。

攻下樊城后,刘备与县令刘泌相见。这刘泌也是汉室宗亲,他摆脱了曹操的控制,归到刘备门下,自然是分外高兴。双方宴饮。其间,刘泌的外甥寇封侍立在旁。

刘备打了大胜仗,心情愉悦,看谁都很顺眼。这寇封长得英气勃勃,面容俊朗。刘备见了,先自喜欢了三分。绝对不要小看外貌的影响力,要知道,长得帅或长得美的人,更容易在初次交往中给他人留下好印象。

但寇封还不仅是沾了长相的光。刘备问了寇封的姓名后,内心突然起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想要将寇封收为义子!

如果刘备在一年前要这么做,不会有任何人提出疑议。毕竟,一个年近五十的老男人,必须考虑子嗣的问题了。如果自己实在生不出来,那么收个干儿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是,甘夫人不久前已经为刘备生下了儿子刘禅。刘备已经有了一脉相承的继承人了,为什么还要再收一个义子呢?

果然,关羽就提出了异议。关羽说:“兄长已经有亲生儿子了,为什么还要收螟蛉之子呢?以后恐怕会有祸乱的。”关羽熟读左传,对兄弟之间为争权夺利而手足相残的恶例,多有了解,所以提醒刘备不要自找麻烦。

但是刘备却说:“我待他如子,他必待我如父,会有什么祸乱?”这是刘备第一次如此强硬地批驳兄弟关羽的意见。关羽很不习惯,十分不快。

那么,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最关键的因素是刘备看中了寇封名字中的这个“封”字!

刘备的亲生儿子叫刘禅,寇封被收为义子后,改名刘封,“封”、“禅”相连,即为“封禅”!

前面我们说过,“封禅”是大功昭昭的帝王专属之事。此前,刘备用“禅”为儿子命名,不过是极度消沉状态下,放弃奋争、放弃梦想后的一种心理投射。但此刻,得单福之助,樊城大捷后,刘备整个的心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羽葆车盖之梦开始,一直到司马徽所称的荆州童谣,一连串的幸运吉兆,都被并在一起,构成了一条威力巨大的预言链。刘备深深觉得,天命必然应在自己身上,未来的辉煌必然指日可待!

在这样的独特心境下,刘备才会对寇封名字中的“封”字十分敏感,并立即将它与“禅”连在一起,触发了极为美妙的畅想。

刘备的这一微妙的心思,关羽当然是不会了解的。

那么,刘备是不是真的时来运转了呢?这是不是他在度过了极其郁闷压抑的六年后,对于生命中偶然绽放的阳光反应过度了呢?

心理感悟:人生中,意外才是最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