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识渊博,品格高尚,堪称典范。
刻苦读书
杨震,字伯起,是东汉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地区人。据说,杨震在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靠着自己那顽强的意志品质,刻苦读书,成年后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和杨震在同一个时代的很多学者,都亲切地称他为“关西孔子杨伯起”。
清廉一生
杨震年轻时,以教书为生,到了五十多岁时,他被推荐到朝廷做官,从荆州刺史做起。在任职期间,杨震品德高尚,廉洁公正,从不参与腐败贪污,敲诈勒索和收受贿赂的活动,由此,他到荆州后,就获得了清官的美誉。
从官职上说,杨震的权力并不小,可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和他任教书匠时差不多,依旧寒酸清贫,未曾添置过像样的家产,每日吃的依旧是粗茶淡饭。很多朋友见此情景都劝杨震,应该趁做官掌权时,给后辈们置办些家产,也好对后人有个交代。杨震听到这样的话时总是笑笑,但会很认真地回绝他们说,我把“清官”这个产业留给子孙后代们,让众人都知道他们是清官的子孙,这不是很好吗,这是多么丰厚的一份产业啊?
孔子暮夜却金
由于在职期间政绩突出,杨震后来被调到东莱任太守。在他去东莱上任的途中,经过昌邑县(今山东省巨野县)时,碰到了一个熟人,叫王密。王密是昌邑县的县令,原来也是一名穷书生,还是杨震举荐他做了县令。王密在自己的辖区见到杨震,十分高兴,执意要留杨震在昌邑县多住几日,好让自己尽尽地主之谊,借此机会来款待一下恩人。杨震见王密如此真心真意地挽留自己,也就没再推辞,就在昌邑县停了下来。杨震来到王密府上,简单地吃了顿便饭,喝了几杯王密为自己准备的接风酒,就回到了驿站,打算早些休息,以便次日继续赶路。
在杨震准备就寝时,王密一人独自到访。杨震正纳闷着对方怎么这么晚还来造访,而且自己刚从他府上回来,就见王密环顾了周围确定没有旁人后,从怀中拿出一包金子,放在杨震屋里的桌子上。
杨震脸色一变,立即质问王密:“你这是什么意思?”王密低声回答说:“当年如果不是恩师的保荐,我是怎么也不可能做到今天这样的位置的。这些黄金是我的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恩公一定不要拒绝,请笑纳。”
杨震看到王密这样的举动,听到这样的话语,严肃地对他说:“向朝廷举荐人才,是任何一个享受朝廷俸禄的人的分内之事,我当初推荐你,是因为我认为你是一个既正派又有才能的人,我并没有让你来报答我,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
王密执意要让杨震留下金子,又说:“恩师请息怒,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意思,现在社会时兴这个,也谈不上是什么贿赂啊。再说,这间屋子里,只有您和我两个人,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此事的。”
杨震很是生气地说:“怎么能说是没人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是知道我的性格的,我是不会收下你的黄金的,你赶快带着金子离开我这里。”
杨震愤怒之中,下了逐客令,王密只得惭愧地收起了自己的金子,悄声退出了杨震的房间。次日,杨震很早就起身,离开了昌邑县,马不停蹄地奔向东莱上任去了。
后来,杨震深夜拒绝王密献金的事被百姓们知道了,都纷纷称赞他这个清官真是表里如一,这段故事也被后人称为“杨震暮夜却金”,并且成为千古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