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通典
34856000000077

第77章 职官十一(1)

武官下

大将军并官属

大将军,战国时官也。楚怀王与秦战,秦败楚,虏其大将军,屈是矣。汉高帝以韩信为大将军。初拜信,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儿戏耳。」乃择良日,斋戒设坛,以礼拜之。又窦婴为大将军,每朝大议,列侯莫敢抗礼。武帝又置。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卫青字仲卿,为车骑,击匈奴大立功,引兵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因军中拜青为大将军,位在公上。卿以下皆拜,惟汲黯独揖。后又加青大司马位,冠于大将军上,共为一官。后霍光、王凤等皆然。成帝绥和二年,赐大司马印绶,罢将军官。后汉光武时,吴汉以大将军为大司马。后汉大将军自为一官,其大司马不加于其上。和帝时,以窦宪为之。旧大将军位在三公下,置官属,依太尉。宪威权振朝廷,公卿希旨,奏宪位次太傅下,三公上。长史、司马秩中二千石,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自下各有增。宪初为此官,威振天下,尚书以下欲拜之,伏称万岁。尚书令韩棱曰:「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乃止。后梁冀为之,官属倍于三公府。自安帝政理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大将军,如三公。梁冀别传云:「元嘉二年,又加冀礼仪。大将军朝,到端门,谒者将引。增掾属、舍人、令史、官骑、鼓吹各十人。」风俗通曰:「桓帝初,京师谣曰:『游平卖印自有评,不避豪强及大姓。』按:窦武字游平,为大将军,印绶所加,咸得其人。」汉末犹在三公上。魏武为大将军,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下,魏武乃固以大将军让绍。魏黄初中,又有上大将军,以曹真为之。吴亦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明帝青龙三年,晋宣帝自大将军为太尉,然则大将军在三司下矣。其后又在三司上。自汉东京,大将军不常置,为之者皆擅朝权。至晋景帝为大将军,亦受非常之任。后以叔父孚为太尉,奏改大将军在太尉后,位次三司下。后复旧,在三司上。太康元年,琅琊王迁大将军,复制在三司下。薨,复如旧。冠绶佩服与大司马同。宋唯彭城王义康为之,章绶冠佩亦与晋同。齐以为赠。梁有之。陈以为赠。后魏、北齐为二大,与大司马同。后周建德四年,增置上大将军。隋并以为武散官,不理事。上大将军从二品,大将军正三品。大唐贞元二年九月敕:「六军先已各置统军一人。今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人,秩从二品。其左右卫及左右金吾卫上将军俸料、随军人马等,并同六军统军。其诸卫上将军,次于统军支给。自今已后,内外文武阙官,于文武班中材望相当者参叙,仍待以后各依故事,于本卫量置卫兵。仍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亦宜加给,稍令优重。」

汉不见官属,后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有长史一人,司马一人,窦宪为大将军,置长史、司马员吏官属,位次太傅属官。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又赐官骑四十人及鼓吹。应劭曰:「鼓吹二十人,非常员。」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军司马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曲下有屯,屯长一人。其不置校尉部,但有军司马一人。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门候。魏以司马景王为大将军,置掾十人,则无属官。其骠骑、车骑府有长史、司马。晋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领、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开府者,皆为位从公,品秩俸赐亦与诸公同。加兵者增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主簿、记室督各一人,官属并与公同。宋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府皆有长史一人,又各置司马一人。齐有大将军,为赠官,无僚属。诸骠骑、车骑、卫、镇军、中军、抚军、四征、四镇等将军,凡加大字位从公。长史、司马诸官属亦同公。梁因之,诸将军优者亦然。陈为赠官,无僚属。后魏大将军僚属如三公。北齐亦然。后周大将军有长史、司马、中郎掾属、诸曹参军、典签等员,隋以后无。

车骑将军

汉文帝元年,始用薄昭为车骑将军。灌婴、周亚夫、金日磾并为之。后汉章帝即位,西羌反,以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银印青绶,在卿上,绝席。还复罢。和帝即位,以舅窦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始赐金紫,次司空。窦宪为车骑将军,辟崔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惟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闲。其僚佐故事如太尉。后梁冀为之,官属倍于余府。安帝即位,西羌寇乱,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数年复罢。又皇甫嵩等并为之,其官属附见大将军后。灵帝数以车骑过拜嬖臣及赠亡人。应劭曰:「美号加于顽凶,印绶污于腐尸,亏国家之旧,伤虓武之重。昔年有睹被发之祥,知其为戎。今假号云集,不亦宜乎。」魏车骑为都督,仪与四征同。若不为都督,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散还,从文官之例,则位次三司。晋宋车骑、卫不复为四征所督。晋羊祜为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后魏制与骠骑同。位次升降并同。隋车骑属骠骑府,大唐省之。说在前篇。

卫将军

汉文帝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其官属附见大将军后。凡骠骑、车骑、卫三将军,皆金印紫绶,武冠绛朝服,佩水苍玉。晋以陆晔为卫将军,兼仪同三司,加千兵百骑。东晋以后,尤为要重。后魏初,加大则次仪同三司。孝文太和中制,加大则位在太子太师上。历代多有。大唐无之。

前后左右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李广为前将军,赵充国为后将军,辛庆忌、王商为左将军,冯奉世为右将军。光武建武七年省。魏以来复置。晋武初又置前军、左军、右军,泰始八年,又置后军,是为四军。齐亦号左右前后四军。陈并有之。北齐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大唐无。

四征将军

四征将军皆汉魏以来置,加大者始曰方面。征东将军,汉献帝初平三年,以马腾为之,或云以张辽为。征西将军,汉光武建武中,以冯异为大将军。征南将军,汉光武建武二年置,以冯异为之,亦以岑彭为大将军。征北将军,魏明帝太和中置,刘靖为之,许允亦为之。各一人。魏黄初中,位次三公。后魏加大则次卫将军。大唐无。

四镇将军

镇东将军,后汉末,魏武帝为之。镇南将军,后汉末,刘表为之。魏张鲁、晋当阳侯杜元凯并为之。镇西将军,后汉刘表为之,魏锺会、邓艾并为之。镇北将军,魏明帝太和中置。刘靖、许允并为之。各一人。宋时四镇与中军为杂号。后魏加大,次尚书令。大唐无。

四安将军

安东将军,后汉陶谦、曹休并为之。安南将军,光武元年,以岑彭为之。晋范阳王虓亦为之。安西将军,后汉末段煨、魏锺会、石鉴并为之。安北将军,晋以郗鉴为之。各一人。后魏亦有。大唐无。

四平将军

平东将军,晋当阳侯杜元凯、王浚等为之。平南将军,晋卢钦、羊祜、胡奋等为之。平西将军,晋以嵇绍。平北将军,汉献以张燕、晋以阮坦亦为之。各一人,并汉魏闲置。后魏亦有。大唐无。

杂号将军历代杂号将军凡有数百,不可俱载,今录其著者。

上,汉以吕禄为上将军。骑,汉武帝以公孙敖及公孙贺并为骑将军。楼船,汉元封三年,以荀彘为之。横海,汉元鼎六年,以韩说为之,击东越有功。材官,汉李息为之,掌理宫室。贰师,汉李广利为之,征贰师城,取善马,故以为号。轻车,汉武帝以公孙贺为之。伏波,汉武帝征南越,始置此号,以路博德为之。后汉马援亦为之。伏波者,船涉江海,欲使波浪之伏息。中军,汉武帝以公孙敖为之。强弩,汉武帝以李沮为之。戈船,环氏要略云:「建戈于船上,浮渡沮水,以讨北狄。」奋威,汉武帝以田千秋为之。度辽,汉武帝初以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后汉明帝永平八年,又置,屯五原。银印青绶。种暠字伯景,为度辽将军,诚心怀抚,信赏分明,乃去烽燧斥堠,边方晏然。及卒,匈奴举国伤惜。单于每入朝贺,每见坟辄哭泣祭祀。又李膺为度辽将军,声振远域。积射,汉有之。晋武帝泰始四年省。太康十五年立射营弩营,置积射强弩将军主之。建威,汉元帝以韩安国、王晏并为之。光武以耿弇为之。九武,王莽拜将军九人,皆以武为号,号曰九武将军。征虏,后汉建武中,始以祭遵为,后张飞亦为之。武牙,后汉光武以盖延为之。横野,后汉光武以王常为横野大将军,位与诸将绝席。捕虏,后汉永平中,马武为之。鹰扬,后汉建安中,魏武以曹洪为之。讨逆,后汉末,以孙策为之。破虏,后汉末,以孙坚为之。讨虏,后汉末,以孙权为之。安汉,蜀糜竺为之,班在军师将军之右。武威,魏武帝以于禁为之。抚军,魏武帝置,以司马宣王为之。凌江,魏置,以罗献为之。宁朔,魏以王浑为之。横江,吴鲁肃为之。又曰:「鲁潢江昔仗万人,屯据陆口界。」龙骧,晋武帝置,以王浚为之。殿中,宋初置之。黑,后魏于粟磾好持黑以自卫,刘裕遥见,题书与之曰「黑公麾下」。明帝因授黑将军。牙门将。冠服与将军同。魏文帝黄初中置。明帝以胡烈为之。又王隐晋书云:「陆机少袭父为牙门将,吴人重武官故也。」晋惠帝特置四部牙门,以汝南王佑为之。蜀以赵云为之。

监军军师祭酒、理曹掾属附

周代,齐景公使穰苴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公使庄贾往,贾不时至,苴斩之。是其始也。汉武帝置监军使者。光武以来歙监诸将。后汉末,刘焉以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刘璋亦为监军使者。魏晋皆有之。魏时,司马文王征寿春,石苞为监军。锺会伐蜀,卫瓘为监军。晋孟康持节监石苞诸军事。初,隗嚣军中尝置军师。隗嚣聘平陵人方望以为军师。又袁绍请卢损为军师。至魏武帝,又置师官四人。魏荀攸为军师,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焉。又梁义为左军师。吴朱然为右军师。蜀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晋避景帝讳,改为军司。凡诸军皆置之,以为常员,所以节量诸宜,亦监军之职也。而太尉军司尤重,故山公启事曰「太尉军司缺,当选上宰监,宜得宿有资重者」也。宋齐以来,此官颇废。至梁大通四年,元法僧北讨,复以羊为大军司。后代多不置。至隋末,或以御史监军事。大唐亦然。时有其职,非常官也。开元二十年后,并以中官为之,谓之监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