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参悟哲理:障碍心灵沟通
34798000000047

第47章 梁上君子

古时候,有个叫做陈埔的人。他很有学问,而且品德端正,为人谦和,附近的

百姓都很敬重他。

有一天晚上,陈埔提着灯进屋,突然听到屋顶上有轻微的响声。他抬头一看,发

现梁上有一片衣襟。原来是进了小偷。但陈埔没有急着叫人。他知道,如今世道不

好,很多贫穷的百姓都被逼上了绝路。于是他想借机教育一下这个小偷。只见他从

容不迫地走出门外,把家里的晚辈全都叫了过来。

躲藏在屋顶上的小偷吓坏了,以为陈埔是找人来抓他,急得抓耳挠腮,不知该

从哪里逃出去。

正在这时,他听到屋外的陈埔说话了:

“我今天把你们叫过来,是有些话想对你们说。现在世道不好,很多穷人都因此

做了强盗和小偷。我想问,如果这样的小偷撞到了你们手里,你们会怎么做?”

“我会送他去官府。”陈埔15岁的孙子说道。

“如果把他送去官府,恐怕是有去无回。现在老百姓日子过得太苦了,他们这样

做也情有可原。我觉得不能送去官府。”一个较年长的孙子说道。

“可是如果人人都因为贫穷而去做小偷,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变得乌烟瘴气了

吗?”另一个孙子反驳道。

这时陈埔打断了他们的争论,他说:“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在我看来,品德才是故人的根本。不能因为贫穷或是什么别的借口就去伤害别人。如果长此以往,不是好人也会变成坏人了吗?”

“那么爷爷是想把他送入官府了?”

“当然不是。就像刚才说的,这些小偷本质都不坏,如果能够对他们加以教育,促吏他们走上正途,比把他们送入官府不是更好吗?”

晚辈们听了都很佩服。而躲在上面的那位小偷呢,心里对陈埔更是感激万分,同时又很羞愧。他伏在梁上,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陈埔把晚辈们打发走,然后进了里屋,说:“你现在可以下来了。不用怕,我不会抓你的。”

小偷这才从梁上爬下来。他跪在地上向陈埔磕头,说:“刚才您的话我都听到了。我是城外东村人氏,因为家里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了,所以我只好做了小偷。现在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

陈埔见小偷愿意悔过自新,十分高兴,他说:“我就知道你不是个坏人。这样吧,我送你一些银子,从今以后你好自为之吧。”

小偷听了之后,感动地哭了起来。从那以后,他生活再贫困,也没有干过这类害人的勾当了。智慧维生素

宽容要求一个人对许多事要“忍”字当头,需要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大脑,避免一些中动的行为。当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宽大无边,而是对人尊重,劝人向上的良好品德。启悟茶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曾经合伙做生意,一样地出钱出力,分收入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只不过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有办好,三次做官也都被撤职了。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绝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管仲还曾经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可是他三次都从战场上逃跑回家了。人们都讥笑管仲贪生怕死,但是鲍叔牙还是为他说话:“管仲根本就不是你们所说的贪生怕死之辈,只不过是因为他家里的老母亲需要他奉养而迫不得已才跑回来的呀!”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另一个叫纠的公子效力。两个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拦截小白,并且射箭伤了小白,小白弯腰装死,骗过了管仲,日夜兼程,抢先回国继承了王位,成为齐桓公。

小白登上王位后,那个叫纠的公子被杀,管仲也被关到大牢里去了。

齐桓公要拜鲍叔牙为相,并且打算把管仲杀了来报一剑之仇。鲍叔牙坚决地辞退了相国的职位,并且指出管仲的才华远远超过了自己,努力劝服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作相国。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重用了管仲。果然,管仲的才华逐渐显露出来,并且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管鲍之交”一直被称为是交友的最高境界,的确,鲍叔牙知人善用,善于发挥朋友特长的胸怀很值得后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