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明星生意经
34791700000025

第25章 “情歌王子”张信哲——投资生意来源于兴趣

张信哲有太多经典歌曲为人们所耳熟能详。他是众多年轻歌迷中当之无愧的“情歌王子”。虽说一派天真单纯的样子,但张信哲的生意头脑始终不比别人转得慢。“情歌王子”张信哲也是商场上精明的老板。他投资的特色餐馆三千院生意兴隆,有消息称去年收入超过一亿台币,最近更是在高雄开出了第四家分店。此外,他还有自己的唱片工作室,并是古董收藏高手,更是投资有不少的房产。

张信哲曾详细介绍了自己经营餐馆的生意经。他说这个餐馆定位主要在女性顾客,设计上追求精致,管理上透明,绝不损害消费者的任何利益。从各个方面看,他经营餐馆的确很有一套。不过,对于成功商人身份,张信哲却笑着否认。他戏称自己只是三千院的设计师,是以玩的心态在做餐馆,并且根本没想过开太多的分店。

餐饮经:挑选场地用了一年

在上海乌鲁木齐南路一处满是别墅和梧桐的地段里,有一座玲珑剔透的日式风情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大块的透明玻璃镶嵌在粗糙的木质梁框中、空旷的大厅、藤条制成的桌椅、裸露的钢筋和高挑的落地窗,简约中聚合了古朴和时尚的气息。这便是三千院,一个带着浓浓日式风情的精致的特色餐馆。

张信哲更曾透露,当初挑选店址,仅仅是为找这样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便花了他一年多的时间。而笔者更了解到,其实“三千院”名字源自日本的一家寺庙,当年张信哲和三个朋友一起去日本旅游途中发现了这家名为三千院的小寺庙,他们对这座小庙十分喜欢,于是便把寺名“偷”了回来。

很多人都认为张信哲是三千院的老板,但是张信哲笑着说,自己其实只是一个股东而已。“做一个餐馆,光一个人做是不行的。我们有四个人,根据各自的擅长都有明确分工。比如我比较喜欢做一些专业设计,所以我主要负责店的设计和概念。而我另外的一个朋友是专门负责经营的,还有一个负责宣传,另一个则是主要负责建设的。只有这样,才能把一家店管理好。”

张信哲这个设计师可谓是尽心尽责,不仅出脑力,还出钱。据悉,从1999年,张信哲在台湾屏东开设了第一家三千院后,他不仅自己设计,还提供了多件自己收藏的古董,总额将近200万元人民币。

对于张信哲占三千院多少股份,在餐馆的利润分成上是否也按照股份比例分成的问题,张信哲笑言自己其实以玩来做这个餐馆,并没有一心指望它赚钱。“既然开饭店,说不想赚钱那肯定是假话,但事实上,我做这个饭店,最重要的其实是自己的兴趣,我比较喜欢这种古典的餐馆氛围,自己又喜欢设计。所以我只想把现在的四家店做好,并没有想开分店的打算,也没有什么上市的宏伟计划。”

三千院最近在我国台湾地区的高雄市开设了第四家分店。而有媒体报道透露,去年三家三千院的营业总额已经差不多有1亿新台币(约合2 500万元人民币)。对此,张信哲先是笑着澄清,“没有一亿这么多啦,这些都是大家猜的数字。”

另外,新开设的高雄店的风格是以女性风格为主。对此,设计总监张信哲首先解释了女性定位的由来。原来他觉得女性定位是一个宽泛的定位,并没有年龄之分,而且女性对生活品质的细致追求,正好与三千院的基调相符,而且女性对餐饮的喜好比如一些西餐,少油烟,都比较健康,因此将市场定位于女性。

而在定位之后,张信哲坦言自己为设计下了不少苦功。他透露,为了高雄三千院的设计,他自己去了很多餐馆取经,而且还和很多女性朋友聊天,了解女性对餐馆的要求,最后才做出设计。

“三千院”高雄店的装修的确很适合女性,除了贩卖女性喜欢的西式餐点,还有“巧克力房”生产新鲜的巧克力,餐具是他远赴欧洲购买的名牌TIFFANY,就连厕所都讲求宽敞空间和典雅气氛。张信哲甚至为此戏称,他希望女生可以尽情在这样宽敞洗手间里补妆。此外,张信哲甚至希望将来能在三千院高雄店里特别开辟一个空间作为图书区,让女性顾客不仅能在店里用餐,更能在这里看书、上网。

在张信哲“投资理财”的概念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兴趣的产物,开餐厅是,买古董和房地产也是。他说,读书时,美术老师经常带他们外出写生,教他们画乡下的老街、老庙。从那时起,就对古物产生了兴趣。再大一些,他就天天泡在图书馆里看与古文化有关的书。后来,略通了些门道的他开始胡乱捡些东西回家,还和好友组建了“古董同学会”。

古董经:投古董用来养老

其实张信哲对古董也是非常的喜爱。同时他的收藏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的长。张信哲曾透露,他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收藏古董了,而他曾经的理想就是开一家古董博物馆。

如今的张信哲谈起收藏古董的经验,已经相当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论收藏古董,他就用炒股来打比方,“他们很像,分长期和短期炒作。比如有一些古董的价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波动都不大,并且总体上每年都会慢慢地升值。那样的古董值得做长线,比较保值。如果拥有一定的闲置资金的话,做这样的投资很好,因为适合长期投资的古董既可以自己收藏玩赏,等到出售时也绝对可以卖出很高的价钱。而短期的炒作,则投资者必须了解市场需求,明确自己的炒作项目,很快地脱手。”

不过张信哲认为,做短线还是有一定的风险。他揭露古董收藏界,也有炒作的存在。“深入进去后,就发现原来艺术品的炒作和商业炒作完全一样。他们就是把艺术品当作商品在交易。”对此,张信哲表示,他从来没有想过要靠古董来生财,只是用它们作为自己将来的养老保障。

至于自己收藏的古董种类和总数,张信哲坦言,“种类比较杂,有木器家具类、文房杂项类、织绣类等等,数量应该有上千件吧,甚至古董的投资已经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吧。”其实,张信哲如今的藏品包罗万象,包括石雕、青铜器、家具、地毯,甚至唐卡等。张信哲这个名字如今在台北的古董界已经小有名气,不论是古董的出产地、年代、各个时代的风格、材质,还是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张信哲都能随口道来,似乎一部古董辞典。此外,张信哲也喜欢集邮,这一点,他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歌迷们不断写信给他。知道他的嗜好后,很多歌迷都会费心替他寻找特殊邮票,因此张信哲很珍惜歌迷写给他的每一封信。

投资拍电影,也是为了做音乐

顶着“情歌王子”头衔的张信哲,向来的嗜好是玩古董,没想到在2007年居然投资起了电影,而且还玩得比较大。他投资300万拍了一部音乐电影《不完全恋人》,干起了制片的行当,还在电影里演了一个导演。

“第一次投资拍电影,真的很难。”张信哲笑说,“我算是深有体会,知道张伟平为什么那么爱骂人了。我跟张伟平挺熟,一起吃饭的时候,就听见他一直在骂骂骂。现在自己做了制片,才了解制片的压力真很大。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状况。”

而张信哲碰到的最大状况无疑是投资,当他多方寻找投资的时候,都被拒绝了。被拒绝的原因大都是同一个,别人对他投资拍电影的资历和市场前景并不看好,你唱歌行,但拍电影,能挣着钱吗?回过头来看那段时间,张信哲总结:向别人低声下气地去要钱总不是件开心的事。于是他有一个念头,跟他们拼这口气。于是,视古董如宝的张信哲变卖了自己的一些古董,筹措出资金300万,用于电影的投资和拍摄。

300万对于电影而言绝对是小投资,但个人出资,还是需要考虑再三的。“所以会很卖力地到各地做宣传啊,希望票房可以好一点。我不会奢求像《疯狂的石头》一样暴利回收,刘德华也不是第一次投资就有这么大回收的。”张信哲的要求并不高,毕竟这也是他的第一次尝试。

在这本讲述一个大明星与小场务之间爱情故事的音乐电影里,张信哲的角色是一个邋遢的导演。“原来我是该演主角的,但是我不想。”他开始缅怀几年前那段遭遇:2002年和周迅拍第一部电影《烟雨红颜》时,他经历过在如今最红火的一个场面,笑场。“刚出场,什么都没演,大家就笑了。”他分析原因,“应该是跟我本人的歌手形象太像了,所以从此以后我挑选角色都不选那些跟自己形象太接近的。这回就演了那个邋遢导演,挺合适我。”据他说演这个导演的感觉还行,“N机次数不多,不是太难。因为需要找感觉的时候,只要看看我们那个80后的导演就行。”

从张信哲以往的银幕(包括MV)表现看来,对于他而言,演电影显然要比唱歌困难得多。

不过在歌坛这条路上走得太顺畅,总会有念头到别的坛上去“栖”一下的。“三栖”这个词,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流行。而在另一部电影《明明》中,据他说角色是一个黑社会老大,“也是个比较特别的角色,而且不是传统型的黑风衣墨镜。”

张信哲说,他拍电影还是为了做音乐。原来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2006年,出了张新专辑《做你的男人》,接着碰到了80后的新生代导演陈映蓉,两人聊着聊着就想着把这张专辑做成一本音乐电影,就是现在的《不完全恋人》。

或许会有人问,什么是音乐电影?是MV大汇总?或者《如果·爱》类型的歌舞片?不不,音乐电影《不完全恋人》其实是一个由音乐去发展出来的一部剧情片,不是《如果·爱》那种剧情发展发展着就会有一个人跳出来唱个歌跳个舞的那种好莱坞传统歌舞片。张信哲说:“当然导演写剧本的时候,是由《做你的男人》专辑的十首歌中有感而发的。同样也不是MV大串烧,你看过就知道。我们希望用戏剧的方式来表达电影。”

“对我而言这不只是部商业电影,而是我的音乐的衍生,通过这来开拓我的音乐生命的方向。”张信哲用一句很诗意地话来表达这么个意思:“其实,我最擅长的音乐,永远是我的正道。”

看来,“情歌王子”对音乐是有感情的,脱离了音乐的电影他或许也是不会感兴趣的。

房产经:各地开花,实用至上

投资房地产已经成为明星理财的一个很好选择,相对来说保险又会有不小的投资收益。与众多拥有不少房产的明星相同,张信哲手上也握着众多的房产。据悉,张信哲的房产遍及台湾、上海和北京。张信哲也曾经透露,自己在2000年的时候,曾在北京买过一套房产。当初买的时候才是八、九千元人民币/平方米,但到去年底和现在差不多已经涨到3万元人民币/平方米。

不过,张信哲坦言自己是个“比较实用主义者”。他对投资房产不是特别有兴趣,买房产的出发点不全是为了赚钱,只是想在那里拥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将来可以用来居住。

张信哲还承认有在上海寻找房产的打算,但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合适房产。他认为,这一是怪他自己太理想主义。他还为自己错过一套老式洋房而懊悔不已。“我想拥有一座有上海特色的老洋房,就类似长乐路上面独门独户的那种老洋房。但由于自己的挑剔,所以前几年中真的错过了一些,现想来很后悔。而如今老洋房的价格已经相当不菲了,要找到合适的做投资或是居住都很难了。”

音乐经:自己音乐自己支配

除了上面所列举的这些副业,在张信哲熟悉的音乐领域,他也自己做起了半个“老板”。张信哲透露,他因为对与自己签约的唱片公司不满,所以选择了停止合作。随后他就成立了一个自己的音乐唱片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甚至能合成自己的唱片。张信哲坦言,他现在和自己签约的唱片公司更多的是一种合作模式,而不是简单的代理签约,因此自己可以更好地实现对自己音乐的支配权。

“以前歌手出唱片是,你第一张不好,后面就没人投了,这是个严峻的问题。但现在的情况好了很多,正因为是合作,所以我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用担心制片人说不了。”“双方可以坐下来好好的协商,我也可以考虑自己方向的发展。”

据透露,张信哲自己的音乐工作室已经签约了几个新人,他现在也是一个经纪人。

永远的情歌王子张信哲尽管情歌依旧动人,但经历了娱乐圈的起伏之后,张信哲如今的身份已经不再是一名简单的歌手,更是横跨娱乐圈和商场的一名投资人。毕竟他不可能保证他的情歌永远流行。

演艺圈内的明星搞“副业”,其实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名人出书、办影视学校、开经纪公司等都在此列,只要是通过劳动致富都无可厚非。在各类“第三产业”中,明星对餐饮行业尤其热衷。

细细数来,明星开餐厅早已不是稀奇事。香港、台湾和内地的明星是各有各的开法,各有各的火法。宝岛台湾的明星们都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一展特色,根据自己的爱好、心愿投资开设自己钟情的特色食店;香港明星们向来都是时尚先锋,各个方面都要在fans面前“炫”一把,因此餐馆的情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内地的“大腕儿”们大多数比较循规蹈矩,即使没有港台的明星效应强,就冲着那餐馆的气派也要“火”一把。

明星们忙碌于自己的影视事业之余,为何都如此热衷于餐饮行业呢?个中原因,自然是开餐馆属于小投入有大回报。业内人士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一般明星开店选择的都是中档餐厅或小餐吧、咖啡厅,其中中档餐厅包括房租、装修、厨房设备、人工等方面的投资大概在200万至300万元之间,每年的盈利一般保持在30万至50万元之间,如果是开酒吧,投资则更少一些,一般在100万元以内,每年的盈利大约在二三十万之间。与明星拍电视剧或参加各类演出的收入相比,这些盈利的确算不上是“大头”,但正如业内人士分析:“明星投资餐饮虽然赚不了大钱,但干好了也能有盈余,赔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仅内地艺人而言,葛优、腾格尔、王刚、任泉等都在京城有自己的餐馆,李丹阳也在京城开了一家川菜馆,据说生意兴隆。而“内地市场”在港台艺人的心目中,也不仅仅是演艺舞台。上海的“三千院”螃蟹、齐辣火锅,北京的高歌泰国餐厅,不说不知道,老板分别是张信哲、齐秦和高明骏。

明星投资餐饮业还有一个普通人不可比拟的优势。明星们的餐馆开张营业后,不必大做广告,更不必请人上街乱派名片,只要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就足以招徕顾客了。他们的客源来自圈内外。一方面,同在一个圈子里的兄弟姐妹,只要有机会就定会去赏脸卖人情。任泉在上海和北京开了5家“蜀地传说”餐馆,凭着在演艺圈内交友广泛,生意一直很红火。除了何炅、陆毅这样的铁哥们儿,王菲、刘嘉玲、关之琳等大美女也常光顾。而对圈外的人而言,菜品是否可口倒不是重点,冲着“可能撞见明星”的诱惑,顺便看看明星的私人收藏或电影道具,体验“他就在你身边”的亲近感就足够了。

常听人说,做饮食业累。明星们要录唱片要拍戏,哪有时间来打理生意呢?如果你如此替明星着想,就真是杞人忧天了。事实上,明星开餐馆,大多是当跷脚老板,自己投资,由朋友或亲戚帮忙经营。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明星没有管理店面的时间,一方面也是因为明星本身也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其中,腾格尔算是战线拉得长的了,他早几年在北京积累了一些开餐馆的经验,随后又开始进军西安,把内蒙古草原独特的小吃带进西安。而无论在北京还是西安,他都是委托朋友打理餐馆。

其实内地明星开“星”餐馆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不过因为当时“追星运动”远未达到现在的狂热程度,再加上不少明星刚刚开始尝试进行投资,往往只是以谨慎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开餐厅,所以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并不多。

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餐饮业形态的日趋丰富,明星餐厅、夜店开始变得更加普遍和高调。“其实明星真正开店为赚大钱的很少,大部分明星只是把开餐厅作为一种简单的投资方式来看待,毕竟相对于股市、房产等投资渠道,餐饮业门槛比较低、更加容易入门和上手,而且风险也比较小。”一直对明星开店现象密切关注的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边疆分析说,“明星平时应酬、饭局很多,所以他们一般对于自己喜欢的口味和菜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也是他们喜欢开餐厅的原因之一,而且自己开家店更方便他们之间聚会和联络感情。”

无论是郑钧的酒吧、孙悦的饺子馆,还是任泉的蜀地传说,几乎无一例外承担着明星“据点”的使命。任泉在2005年和好友耿乐、柯蓝刚刚开的一家名为1969的酒吧就经常会有圈内好友包场,每逢周末更是“星”光闪烁。

虽然明星开店在演艺圈里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和潮流,明星餐馆的经营套路一般是借助明星打出知名度,同时圈内朋友也会不时捧场来让这种知名度更持久。但这种单纯模式的软肋是:当靠前面两点优势带来的新鲜感慢慢褪色时,当顾客数量接近饱和时,如何继续?所以明星餐馆、酒吧开得快,垮得也多。这些“星”餐馆的更新交替速度似乎也比圈外同行要快得多。

同样是当红小生,聂远的运气比任泉就要差很多,2008年才开张营业的“黔菜研究馆”如今已经停业。而像聂远这样运气不佳的例子在“星”餐馆中并不新鲜。

“明星开店确实靠名气和特色可以赚来高‘人气’,但怎么能把这笔已经到手的无形资产物尽其用,却是一个需要用心体会和思考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昙花一现。”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边疆说,“这些‘星’餐馆们势必会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毕竟餐饮行业的竞争相当激烈,很多食客并不会因为明星是老板就降低对餐吧口味和服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