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突破人生困局
34769800000047

第47章 求助遭拒,力避场面尴尬

身处困局中的你,满怀希望地向他人提出要求,却当场遭到对方的拒绝,那场面是很令人难堪的。这种被拒绝而产生的尴尬往往会使人感到心冷、失落、心理失衡,甚至出现不正常心理,比如记恨或报复的心理,因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造成尴尬的原因很多,有些是无法预见、难以避免的,但有些却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避免的。

首先,在提出请求之前,要对自己提出的请求被满足的程度有基本的估计,这起码要估计三个方面情况:

一是看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超出了对方的承受能力。如果要求太高,脱离实际,对方无力满足,这样的要求最好不要提出。否则,必然会自找难堪。

二是看对方的人品和与自己关系的性质、程度。如果对方并非乐善好施之人,即使你提出的要求并不高,对方也会加以拒绝。对于这种人最好不要提出要求,不然也会自寻尴尬。此外还要看彼此关系的深浅,有时自己与人家并没有多少交情就提出很高的要求,碰壁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三是看你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合法。如果所提要求违犯政策规定,人家是会拒绝的,最好免开尊口。

在进行求助前,先做上述功课,然后再决定是否提出自己的要求,一般说来这样做是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场面出现的。

其次,要学会试探技巧。

1.己话他说

如果把两个人面对面地置于一个尴尬场面中却又不留回旋的余地,显然是不适宜的。尽量人为地拉开话题与现场之间的距离,给双方留下一个缓冲带。

张三拜访在市一中当校长的老同学李四,想把自己在普通中学读初二的儿子转学到一中。为了避免遭到李四拒绝的尴尬,张三先是称赞了一中良好的教学质量,然后说:“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居然也想来一中镀镀金,也不想想自己……”李四一听知道话中有话,忙说:“他的想法没错,只是……”

于是,一场尴尬无形之中避免。

2.实话虚说

张三刚刚托好友李局长为自己办件事,忽然听说李局长被“双规”的传闻,不知真假,又联系不上李局长,就到李家探望。确实只有局长夫人在家,满脸愁容。张三说:“我打李局长的手机总是打不通,便赶过来看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张夫人长叹一声:“唉,胃病又犯了,昨天送医院了……”

原来如此!如果张三实话询问李局长是否真的“双规”,那场面会如何?

3.庄话谐说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人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则会使人紧张、慎重。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的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在当今,谁都希望自己获得高工资、高职务。可如果向老板公开提出加薪或升职要求,是不是有点尴尬?一个青年打工者成功地克服了这一点,为我们做了个示范。

一位青年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青年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很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洋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摆出理由若干条,提出加薪要求,可能会适得其反。

4.明话暗说

渡江战役前夕,国共和谈破裂,国民党政府即将垮台。周恩来力劝国民党和谈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不要回去做蒋家的殉葬品。代表们也对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却又不知毛泽东能不能容忍他们的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也好为自己求得一条退路。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有一个成员趁打麻将的时候,轻描淡写地问毛泽东:“是清一色好,还是平和好?”毛泽东心领神会,爽快答道:“还是平和好,我喜欢打平和。”

就这样,一个重大的信息悄然传了过去,代表们全留了下来。问者固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如果毛泽东再把暗话挑明,拍胸脯担保众人平安无事,一则显得深度不够,二则也似当面在说:“我饶你不死。”则双方尴尬在所难免。

对待冷遇的方法

求人办事受到冷遇很常见。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这样的反应其实是不利于办事的,甚至有时会因小失大,影响办事效果。因此,了解受到冷遇的具体情况再作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若按遭冷遇的原因分,无非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的冷落。

二是无意性冷遇,即对方考虑不周,顾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对方存心慢怠,使人难堪。

当你被冷落时,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因,再采取适当的对策。

对于自感性冷遇,自己应反躬自省,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猜度和嫉恨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办事之前,自以为对方会以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这时,心理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是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静,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有位朋友到多年不见面的一个老同学家去探望。这位老同学已是商界的实力派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感到很疲劳,大有应接不暇之感。因此,对一般关系的客人,他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这位朋友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此人并非针对哪个人。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对于无意性冷遇,应理解和宽恕。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而应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给予充分理解和体谅。

比如,有位司机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把坐车的迎进,却把司机给忘了。开始司机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吃了饭。

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他已经吃了饭且又把车停在门外了。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连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家做客,从此两人关系更密切了。

司机的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对于有意性冷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恰当处理。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得是面对面地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纳斯列金穿着旧衣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后,没人理睬他,更没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过来迎接他,给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为他摆了最好的菜。

纳斯列金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

主人感到奇怪,问:“你干什么?”,

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东西。这酒和菜不是给衣服吃的吗?”

主人脸刷地红了。纳斯列金巧妙地把窘迫还给了冷落他的主人。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以此自我解脱。有时候,对方冷落你是为了激怒你,使你远离他,而远离又不是你的声愿和选择。这时,聪明的人会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厚脸皮”地面对冷落,我行我素,以热报冷,以有礼对无礼,从而使对方改变态度。

有求不应怎么办

求人办事,用尽了各种方法还是遭到了拒绝,这时,你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不要过分坚持。对方既已拒绝,必有原因,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要求,不但会使对方为难,而且也使自己陷于被动;一旦被坚决地拒绝,心理上将很难接受。

第二,不要过分追究原因。的确,被拒绝的心理是很不好受的,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如果穷追不舍地缠住对方,非问清原因不可,往往会破坏双方感情。

第三,保持礼貌。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又何必在区区小事上计较个没完?被人拒绝后要做到豁达大度、不抱成见。当你领会到对方拒绝的意思时,不妨自己把话打断,干脆表示没关系,反过来再安慰对方几句,请他不必介意。对方会感到过意不去,说不定以后会很主动地帮你忙呢!

§§第七章 人生需要一种适当的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