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逆境应变术
34768600000075

第75章 关键时刻要保持冷静

有人面对危难之事狂躁发怒乱了方寸。而成功者总是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理智地应对危局。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们能够冷静地观察问题,在冷静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见,让发热的大脑冷却下来对解决问题是何等重要。

思考决定行动的方向。那些成大事的人,都是正确思考的决策者。很显然成大事源自于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源自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源自于经验,而经验又源自于我们的实践活动。人生中那些看似错误或痛苦的经验,有时却是最可宝贵的财产。在你纵观全局,果断决策的那一刻,你人生的命运便已经注定。两智相争勇者胜,成大事者之所以成功,在于他决策时的智慧与胆识,能够及时排除错误之见。正确的判断是成大事者一个经常需要训练的素养。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正确的判断,就会面临更多的失败和危急关头。在失败和危急关头保持冷静是很重要的。在平常状况下,大部分人都能控制自己,也能作正确的决定。但是,一旦事态紧急,他们就自乱脚步,无法把持自己。

一位空军飞行员说:“二次大战期间,我独自担任P6战斗机的驾驶员。头一次任务是轰炸、扫射东京湾。从航空母舰起飞后一直保持高空飞行,然后再以俯冲的姿态滑落至目的地的上空执行任务。”

“然而,正当我以雷霆万钧的姿态俯冲时,飞机左翼被敌军击中,顿时翻转过来,并急速下坠。”

“我发现海洋竟然在我的头顶。你知道是什么东西救我一命的吗?”

“我接受训练期间,教官会一再叮咛说,在紧急状况中要沉着应付,切勿轻举妄动。飞机下坠时我就只记得这么一句话,因此,我什么机器都没有乱动,我只是静静地想,静静地等候把飞机拉起来的最佳时机和位置。最后,我果然幸运地脱险了。假如我当时顺着本能的求生反应,未待最佳时机就胡乱操作了,必定会使飞机更快下坠而葬身大海。”他强调说,“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教官那句话:‘不要轻举妄动而自乱脚步;要冷静地判断,抓着最佳的反应时机。’”

面对一件危急的事,出于本能,许多人都会作出惊慌失措的反应。然而,仔细想来,惊慌失措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添出许多乱子来。试想,如果是两方相争的时候,对方就会乘危而攻,那岂不是雪上加霜吗?

所以,在紧急时刻,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高度的镇定,冷静地分析形势,那才是明智之举。

唐代宪宗时期,有个中书令叫裴度。有一天,手下人慌慌张张地跑来向他报告说他的大印不见了。为官的丢了大印,真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可是裴度听了报告之后一点也不惊慌,只是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他告诫左右的人千万不要张扬这件事。

左右之人看裴中书并不是他们想像一般惊慌失措,都感到疑惑不解,猜不透裴度心中是怎样想的。而更使周围的人吃惊的是,裴度就像完全忘掉了丢印的事,当晚竟然在府中大宴宾客,和众人饮酒取乐,十分逍遥自在。

就在酒至半酣时,有人发现大印又被放回原处了。左右手下又迫不及待地向裴度报告这一喜讯。裴度依然满不在乎,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丢印之事一般。那天晚上,宴饮十分畅快,直到尽兴方才罢宴,然后各自安然歇息。

而后下人始终不能揣测裴中书为什么能如此成竹在胸,事后好久,裴度才向大家提到丢印当时的处置情况。他教左右说:“丢印的缘由想必是管印的官吏私自拿去用了,恰巧又被你们发现了。这时如果嚷嚷开来,偷印的人担心出事,惊慌之中必定会想到毁灭证据。如果他真的把印偷偷毁了,印又何从而找呢?而如今我们处之以缓,不表露出惊慌,这样也不会让偷印者感到惊慌,他就会在用过之后悄悄放回原处,而大印也不愁不失而复得。所以我就如此那般地做了。”

从人的心理上讲,遇到突然事件,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一种惊慌的情绪。问题是怎样想办法控制。

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一次刘邦和项羽在两军阵前对话,刘邦历数项羽的罪过。项羽大怒,命令暗中潜伏的弓弩手几千人一齐向刘邦放箭,一支箭正好射中刘邦的胸口,伤势沉重痛得他伏下自身。主将受伤,群龙无首。若楚军乘人心浮动发起进攻,汉军必然全军溃败。猛然间,刘邦突然镇静起来,他巧施妙计:在马上用手按住自己的脚,大声喊道:“碰巧被你们射中了!幸好伤在脚趾,并没有重伤。”军士们听了顿时稳定下来,终于抵住了楚军的进攻。

西晋时,河间王司马颐、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洛阳的齐王司马同。司马同看到二王的兵马从东西两面夹攻京城惊慌异常,赶紧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

尚书令王戎说:“现在二王大军有百万之众,来势凶猛,恐怕难以抵挡,不如暂时让出大权,以王的身份回到封地去,这是保全之计。”王戎的话刚说完,齐王的一个心腹怒气冲冲地吼道:“身为尚书理当共同诛伐,怎能让大王回到封地去呢?从汉魏以来王侯返国有几个能保全性命的?持这种主张的人就应该杀头!”

王戎一看大祸临头,突然说:“老臣刚才服了点寒食散,现在药性发作要上厕所。”说罢便急匆匆走到厕所,故意一脚跌了下去,弄得满身屎尿臭不可闻。齐王和众臣看后都捂住鼻子大笑不止。王戎便借机溜掉,免去了一场大祸。

正因为王戎很有冷静的头脑,才在危急之下身免一死。此事无疑给后人以启示:遇事要沉着冷静,静中生计以求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