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逆境应变术
34768600000074

第74章 非常时期要敢于打破常规

孔子居住在陈国,离开陈国到蒲国去。这时正好公叔氏在蒲国叛乱,蒲人挡住孔子对他说道:“你如果不到卫国去,我们就把你送出去。”于是,孔子就和蒲人盟誓绝不到卫国去。为此,蒲人把孔子送出东门。可是,出了东门,孔子就径直向卫国走去。子贡不理解地问道:“盟约也可以违背吗?”孔子答道:“这是被迫订的盟约神灵是不会承认的。”

可以看出,对孔子说来,在特殊的情况下只要能够到达卫国,你提出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说假话也在所不辞!这就叫不能死心眼儿!

张毂作同州观察判官。当时朝廷命他制兵器以供边关作战用。一次,朝廷急令征10万支箭,并限定必须用雕雁的羽毛做箭羽。这种鸟羽价格昂贵,很难购得。张毂说:“箭是射出去的东西,什么羽不行?”节度使说:“改变箭羽应该向朝廷报告,请求批示。”张毂说:“我们这里离京城2000多里路,而边关又急需用箭,这怎么来得及呢?如果朝廷怪罪下来,本官承担一切责任!”于是便按新的标准造箭,一日之间,降低了几倍购羽的开支,按时完成了造箭的任务。

后来,尚书省同意了张毂的做法。

张毂和孔子的行为特点,都可称之为随机应变。但他们所面对的外界环境,并不是白驹过隙稍纵即逝,相对而言,还有一点儿时间用来观察和思考,为此,只要善于进行理性分析判断并且不“死心眼”,就可以做到。

有些时候,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迅速,特别突然,令人猝不及防。究竟应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才是合适的,几乎来不及思考。这时的举措言行,大多依赖直觉和灵感。

春秋时期,有这样一段故事。齐国国君的大公子纠在鲁国,二公子小白在莒国。后来听说国君死了,齐国无君,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一齐归返齐国,碰巧同时赶到,争先而人。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开弓放箭欲杀公子小白,但没射中公子小白,射中了钩。这时,辅佐公子小白的大臣鲍叔灵机一动,马上让小白倒下装死,躺在车中。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射死,便告诉公子纠说:“你可以安稳地坐上国君的宝座了,公子小白已经死了。”这时,鲍叔抓紧时间,立刻驱车最先赶人齐国。于是,公子小白当了国君。

冯梦龙先生在评价这段故事时说:“鲍叔的应变能力真厉害,其心术的运用像疾飞的箭头一样快!”

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刘备,堪称一代豪杰。曹操一向嫉恨刘备。有一天,曹操到刘备的住处饮酒闲谈。当谈到当今天下谁称得上英雄时,曹操说道:“如今天下的英雄,只有我你两人,袁本初不值一提!”这时,刘备正巧不慎失落筷子,同时,天上打了个响雷,于是,刘备对曹操说:“圣人说迅雷风烈,必有大变,是真说得对呀!这一声雷的威力,竟把我吓成这个样子了!看来,我真不配当英雄啊!”当时,刘备正客居在曹操手下,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时机,逃出曹营自立门户,担当起复兴汉室的大业。为实现这一目的,他采取了韬晦装蒜的心术。当曹操说他是英雄时,他误以为曹操摸到了一点儿蛛丝马迹,故意以言语试探,为此有些惊慌,随之失落了筷子。这是个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担心曹操很可能由此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这时,老谋深算的刘备,直觉和灵感上来了,不慌不忙地解释了一番。刘备的解释可谓一箭双雕,既解除了曹操对失落筷子的猜疑,又为他胸无大志、平庸无能的假象增加了一层修饰。

宋文帝的时候,因为连年征战,武器库已为之空虚。有一次宋文帝举行宴会,北国人也在座。闲谈期间,宋文帝偶然问起武器库中的兵器还有几件,这时大臣顾琛立即机警地撒谎应对:“还有足够10万人用的兵器。旧武器库秘藏的兵器还不知道有多少。”宋文帝发问完了,追悔自己失言。但得到顾琛随机补救的回答,心里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