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逆境应变术
34768600000052

第52章 没什么也不能没勇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一种最无能的动物,我们既没有鸟儿的翅膀、马儿的铁蹄,又没有狮虎的威武、牛的蛮力、狗的友善。但是,我们却能比鸟儿飞得快,比马儿跑得远,甚至主宰动物。那么,人类靠的是什么法宝呢?这是因为人类具有所有禽兽所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智慧。

逆境是随时随地都存在的,我们的祖先,就是在与逆境搏斗的过程中掌握了生存的武器,黑暗教会他们“钻木取火”,严寒教会他们纺纱织布,而野兽的侵袭教会他们搭房造窝使用工具……慢慢地,当这一切变得越来越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时,他们就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断地去改善这一切,因而就出现了今天的电灯、空调、楼阁别墅……

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人类不再靠与野兽斗争来获得温饱。那么,是不是说,今日的社会就不再需要斗争了呢?不!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机制的社会中,斗争的方法,只会比以前更残酷,斗争的敌人只会比以前更复杂。我们不单要应付来自自然的威胁,更要对付来自社会的阻力。我们随时都可能会遇上失学、失业、失恋,乃至痛失亲人的打击。这个时候,我们唯有拿起斗争这个法宝去抗争、去拼搏。

工厂运转的机器,路上行驶的车辆,家庭使用的电器,哪一样不需要消耗能源呢?人类不停采掘贮存于地下的石油。而石油藏量毕竟有限,一旦用尽的时候,人类必将陷入困境。在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巴以战争,以输出石油为经济命脉的阿拉伯国家就挥起了石油这面大旗,对所有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进行石油禁运,使得其国家的石油供应大量不足。于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他工业发展也都停顿下来。全世界的人恐慌了,尤其是能源极度缺乏的日本,它的工业主要依靠阿拉伯人的石油,一旦缺乏了“源头活水”,许多工业企业只得倒闭、破产。为了维持工业集团的生存,日本人不惜放下自尊的面孔,向阿拉伯人摇头乞“油”了。

从表面上看,日本人吃尽了“石油危机”的苦头,但殊不知,石油危机的背后却是日本的空前繁荣。

众所周知,汽车工业是一种带动整体工业发展的中间产业。汽车的出现,带动了交通业、钢铁业、电机业、音响设备、制冷,甚至纺织、石化、橡胶等一系列产业链的发展。而且,供养汽车,需要石油、维修、保险以及银行的借贷分期付款计划等金融业务。因而将这些部门也给带动起来。所以,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其他工业也一定发达。

日本人当然熟知这个浅显的道理。在石油危机爆发之前,日本人就已发明了小排量汽车,准备打入美国市场。小排量汽车较之大排量汽车,有耗油少的特性,但在当时石油多如流水的美国。耗油多、耗油少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倒是大汽车要舒适、豪华、气派得多。因而,尽管日本人挖空心思、削尖脑袋想挤进美国市场,但苦苦奋斗了十余年仍未能如愿以偿。日本人在等待时机。

在石油危机爆发前的一个月,日本人在美国西海岸各大港口囤积了大约70万辆小排量汽车等候上岸推销,但因为无法把握市场时机,没有人敢去提取那些待价而沽的小排量汽车。眼看码头上的小汽车就要变成一堆废铁了,而日本的汽车工业也就只能面临亏损坐以待毙。这时,爆发了中东石油危机,石油供应的空前紧张,给日本人带来了福音,美国人懂得小排量汽车省油的特殊功能,而不再计较车子的大小舒适问题了。因此,一夜之间,小排量汽车成为抢手货,由一位“嫁不出去的灰姑娘”摇身一变成为“高贵的公主”,身值百倍。于是,在小排量汽车的带动下,整个日本的工业便趁石油危机之机起飞了。

石油危机不仅给日本人带来了诸多的好处,而且使得石油能源本身也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这以前,人们总认为全球石油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使在那些悲天悯人的预言家们散布了世界的石油将浪费殆尽的恐怖思想后,人们也只是觉得这不过是十分遥远的假设,并没有具体的对策。而当石油危机出现后,尝够苦头的人们终于知道动脑筋去想办法了。各国一方面是大力提倡要尽力节省能源,不再作无谓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努力地去找寻石油的替代品,一旦全球石油耗费殆尽时,便可利用水力发电、天然气、煤和核能发电之类的东西去替代它。

我国有句俗语,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即使面对“死地”,也要抱着将生命抛于后头的勇气去拼搏,然后才能获得生存。所以我们说,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面对逆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