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逆境应变术
34768600000045

第45章 溜冰的秘诀

人的幸福结局,并非是平淡、安稳的喜乐,而是轰轰烈烈地与不幸奋斗。

——克里士纳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到一口井里,它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但是都想不出好的办法搭救出驴子,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也要填上的。

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时,驴子当然叫得更惨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

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中,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他努力抖擞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

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掉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点。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旁人惊奇的目光中,驴子潇洒地走了出来。

假如我们现在就身处枯井中,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我们的泥土。可驴子教会了我们,走出逆境的秘诀便是拼命抖掉打在背上的泥土,那么本来埋葬我们的泥土便可成为自救的台阶。

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逆境看起来如何可怕,走出枯井原来就这么简单。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经过多少等待,经过多少失败……”这首流行歌曲道出了成功背后的无限艰辛。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拥抱鲜花和掌声,但是却又都害怕失败的感觉,甚至极力逃避失败。既想成功又逃避失败,这实在挺矛盾的。失败是登上成功必经的阶梯,在经历成功之前,每个人大都得经历过许多失败。

迈向成功的路几乎完全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铺出来的。然而,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却不顾一切地甚至不计代价地想要逃避失败。这种对失败的恐惧与其他的恐惧是相伴相生的。孰不知,逃避失败就是逃避成功。

有人间一个小孩子,怎样才能学会溜冰。小孩回答:“每次跌倒后,立刻爬起来!”跌倒后,立刻爬起来,向失败夺取胜利,这是自古以来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检验一个人品格的最好时机,就是在他失败的时候,看他失败了以后将采取怎样的行动。因此,国外银行家的格言是:破产12次的人,是可以信任的。

吉本辛勤耕耘20年,才写出了他的《罗马帝国盛衰史》;诺亚·韦伯斯特历时36载,才有了《韦伯斯特大词典》的雏形,看看他将自己的毕生都投入到词汇的搜集和定义事业,他表现出何等非凡的毅力和高贵的精神啊!乔治·班克罗夫特穷其26年的心血,写出了《美利、坚合众国史》。提香曾给查理五世致信:“我把我最重要的一幅作品献给陛下,这7年的所有时间我几乎都花在了这幅作品上。”他的另一幅画也耗时8年。乔治·史蒂芬森用了15年的时间来改进他的火车头;瓦特用了20年改进蒸汽机;哈维观察了8年,才出版了他揭开血液循环奥秘的著作。当时他曾被同行们称做精神病患者、骗子,他忍受了25年的攻击和嘲弄,最终才让学术界承认了他的伟大发现。

迈克尔·乔丹总结说:“乐观积极地思考,从失败中寻找动力。有时候,失败恰恰正是使你向成功迈进的一步。譬如修车,一次次的尝试也未能奏效,但却越来越逼近正确答案。世界上的伟大发明都是经历过成百上千次的挫折和失败才获成功。”

战胜失败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我们要正视失败,对失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贝格大概是20世纪最杰出的剧作家了,就连他这样成功的人也会说:“我觉得失败是家常便饭,在失败的恶劣空气中深呼吸,精神会为之一振。”1905年爱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博士论文在波恩大学未获通过,原因是论文离题而充满奇怪思想,这使爱因斯坦感到沮丧,但这却未能使他一蹶不振。温斯顿·丘吉尔曾被牛津和剑桥大学以其文科成绩太差而被拒之门外。里查德·贝奇只上了一年大学,当他写出《美国佬生活中的海鸥》一书时,书稿被搁置8年之久,其间曾被18家出版社拒之门外,然而出版之后十分畅销,即被译成多国文字,销量达700万册,他本人也因此而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受人尊重的作家。美国职业足球教练文斯·伦巴迪当年曾被批评为“对足球只懂皮毛,缺乏斗志。”美国迪斯尼乐园的创建者沃尔特·迪斯尼当年曾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亨利·福特在创业成功前也曾多次失败,破产过5次。拥有超过100本西方小说、发行逾200万本的成功作家路易士·阿莫在第一次出版销售前,被拒绝了350次,后来他成为第一位接受美国国会颁发特别奖章的美国小说家。托马斯·爱迪生试验超过2000次以上才发明了灯泡,当一位记者问他失败了这么多次的感想时,他风趣地说:“我从未失败过一次,我发明了灯泡,而那整个发明过程刚好有2000多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