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逆境应变术
34768600000038

第38章 凡事要多往好处想

我们在许多寺庙中会见到一尊佛像,但这尊佛像与其他的佛像大异其趣。他光着大肚皮坐卧于地,咧嘴露牙地捧腹大笑,看起来特别具有亲和力及喜悦感。他便是“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的弥勒佛。

弥勒佛之所以具有令人敬服的特质,就在于他的“豁达大度”。一件事可以从许多角度来看,有好的一面,亦有坏的一面,有乐观的一面,亦有悲观的一面。就好比一个碗缺了个角,乍看之下,好似不能再用;若肯转个角度来看,你将发现,那个碗的其他地方都是好的,还是可以用的。若凡事皆能往好的、乐观的方向看,必将会希望无穷;反之,一味地往坏的、悲观的方向看,定觉兴致索然。外甥女只有3岁,晚餐时每每执着汤匙要“自己来”,但次次皆被母亲夺走,而母亲通常的回答是:“你还不会。”当我下次再造访她们家时,外甥女竟改口道:“你帮我。”由此可见,孩子的热情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浇灭后,便容易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便将变成一个怕做错事而受嘲骂、缺乏自信的人,等到将来长大,自然会畏畏缩缩,没有勇气尝试突破困境。

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自然会心胸宽大、也较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拥有宽大的心胸,不但可以使人经常由别的角度去看事情,更能使自己过着无人而不自得的日子。有一回,释尊的一位大弟子被一位婆罗门侮辱,但他对于对方的辱骂只是充耳不闻,未予理会。因为他知道,一个会以辱骂别人来抬高自己的人,他在个人的修养和品行上也会有问题。婆罗门见到他无端被自己辱骂,不但没有生气,且能微笑地答辩,真不愧是圣者,于是自知理亏便悄悄地离开了。这便是豁达,即佛家所谓的圆融。

我们做人要豁达一些,也要大度一些,凡事留有余地。就拿穿鞋,来说吧,我们买鞋子都知道要预留一点空间,否则穿久了,会因脚和鞋子摩擦得太厉害,而起水泡,甚至磨破皮,以致痛苦难忍。又如赴约,应提早5分钟或10分钟到场,也一定比只剩1分钟赶到的心情轻松多了。谚云“宰相肚里能撑船”,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对于化解愤怒的方法是幽默。有一次,丘吉尔演说前有一位不赞同他观点的人,递了张纸条给他,上写着“笨蛋”二字,丘吉尔看了之后,并没有生气或不悦的颜色,只是拿着那张纸条幽默地说:“我常常接到许多忘了签名的信,今天我第一次接到没有内容,却有签名的信,难道这是他的签名吗?”随后将纸条展示给在座诸位观看,引得众人哄堂大笑。愤怒是不好的情绪,但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往往控制不住它,只有少数有智慧、有肚量的人才能适时疏导这种不好的情绪。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就是盛怒之后,再反省便会发现:“我当时也可以不必那么愤怒的,其实事实也不是那么严重,不知道他(受气者)现在的感受如何?”但当再次遇到那种使人非常愤怒的情景时,往往又会按捺不住怒火。于是,我们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不断地磨炼自己,使自己也拥有化解矛盾、疏导愤怒的智慧和能力。由于我们不是凡事都能顿悟的圣者,便只有靠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功夫,使自己臻于忍辱负重、宽容他人的境界。是的,希望我们都能在生命长河的洗练中,慢慢磨去我们不知足不容人的坏习性,使我们也能迈向圆融的人生。

我们应该效法弥勒佛笑口常开的个性,并学习他用积极开朗的态度去解决一切问题。在这充满争斗的繁华世界之中,唯有以最自然无争的态度,并处处流露服务他人的意念,才能散发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光明一面。

人们常说:“当你笑时,全世界都跟着你笑,当你哭泣时,只有你一个哭泣。”

如果你想经常有福气的话,在每天出门时就多练习笑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