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老板的生意经:同行绝不告诉你的42个赚钱诀窍
34767800000012

第12章 针对高利润产品赚钱越多

哈罗德·吉宁有句话:“无论如何,每季度每单元利润都要增加”。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要想让利润增加,还是得靠产品,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给企业带来最大财源。

“小老板链接”

相距不远的两个商店,经营的商品品种几乎相同,甲商店的人气比乙商店的要旺一些。一年下来,乙商店的利润却比甲商店的高出近一半。甲商店老板大惑不解,派人到乙商店调查售价。他想,可能是乙店价格高。但乙店几乎所有商品种类的价格完全一样。甲老板又想,可能是乙店的经营成本太低。又打听了乙店的工资水平、房租水平、管理制度后,甲店老板发现乙店和自己差不多。问题出在哪里?甲店老板决定放下面子到乙店参观。看来看去他看出了门道:饮料架上,乙商店在最显眼的地方摆了不少某品牌饮料。这种品牌走货的量和速度居行业第三,但厂家给的扣点很高。在某牌饮料的旁边不太显著的地方,才是第一和第二的饮料。顾客来买,店员总是热情的介绍某牌,顾客一般也不拒绝。甲店老板再回想自己饮料架的布置,最显眼的地方摆的是第一饮料,其次是第二的、第三的,顾客来买饮料,常常选第一的那种。由于第一名的饮料货紧,厂家给的扣点少,甲店凭着大量走货也只多得了0.2个扣点。于是他算了一笔账:第一的饮料扣点是4.2,自己每天卖20件,收入是1440元,毛利是70.4元。第三的饮料扣点是10,如果每天走货超过12件,还多0.5个扣点。他估计乙商店每天走货14件,收入是1008元,毛利是106.2元。乙店仅销售某牌饮料的毛利,就抵得上他所有饮料的销售毛利。乙店还销售第一的5件,第二的2件,这两种饮料的销售毛利就是乙店比甲店多赚的钱。甲店老板再看其他产品,发现不论是纸品、日化用品,还是食品、文化用品,乙店都把一定知名度、毛利最高的产品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店员热情推荐。甲店老板回去后,立刻改变。他的利润率也增长了。

这个故事告诉小老板们,主推商品不但要毛利高,而且有较大的量,这种产品就是“金牛”。虽然此处的“金牛”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成长——份额矩阵分析法中的“金牛”(市场占有率高,增长率低的产品)的概念略有差异,但两者显然都是能为企业带来较高利润额和现金流的产品和服务。一旦找到金牛,不论身处服务业,还是制造业,企业都有福了。如果小老板还没有找到金牛就赶快找,如果已经有了就好好珍惜。

“大企业链接”

方便面已经成为现在人们食用的一种非常普通的方便食品,并且在食品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方便面的发明者日本的安藤百福是怎样研制出这种倍受欢迎的方便食品,以及他是怎样同随后发展起来的同行们竞争致胜,从1955年经营一家以加工、贩卖食品为主的公司——三喜殖产发展成为拥有2500亿日元方便面销售额的日清食品公司。

安藤百福善于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他在池田车站前经常看见有许多人挤在饭铺前面等着吃热面条,他的直觉告诉他“日本人喜欢吃面条”。并且当时日本进口大量面粉,政府奖励吃面包。而面包这种食品对于日本人来讲是“外来食品”,生活习俗不同,相比面包来讲日本人还是钟爱面条,再加上面粉容易搞到,因此面条的市场前景肯定很理想。

安藤百福亲自加入研制新产品工作中,当时身为公司董事的田中一郎提出制作炒面条的建议,引起了安藤百福的兴趣,认为可能比外添调料方便面更有市场前景,立即决定进行全面试制,很快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试验出来的方便炒面拿到董事会上,让董事们品尝,人人都说“味道好”。可是,除了安藤百福以外,没有人赞成生产、出售这种方便炒面。董事们的意见是,“用盘子盛着吃,是卖不出去的”。甚至还有人夸张地说什么“鸡肉方便面之所以这样畅销,就是因为调料好,面条只不过是一种陪衬而已”。

鸡肉方便面条主要是在冬季上市的,炒面在夏季也可以卖出去。这样,生产设备一年四季都可以利用起来。30万份方便炒面于1963年7 月运到关西地区上市。没有过三天,全都从商店里卖光了。因此在关西地区,也出现了喜欢吃炒面的新一代。订货单雪片似地飞来。方便炒面终于和鸡肉方便面条一样成为日清食品公司的拳头商品之一。

在商海林立的企业竞争中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对市场潜力的敏锐洞察力自然不可缺少,但更为重要的是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去面对各种失败和挫折,能够在逆境中拼搏和驾驭风险。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对产品包装进行不断创新,能够扩大一个公司的市场份额,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保持公司旺盛的生命力。安藤百福的成功以及他领导下的日清公司的发展历史充分地证实了上面的结论。

“小忠告”

走过独木桥之后,前面就是商机,肯动脑筋冷门也能成热门。念好“人有我专,人缺我补”的生意经,走独木桥也要遵循商业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