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小老板的生意经:同行绝不告诉你的42个赚钱诀窍
34767800000011

第11章 歪门的进货渠道——包销余货

别怕竞争,在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中找出“天壤之别”。从展销会上一些不被人关注的细节中找到商机,低价“包销剩余展品”取得价格优势。仔细经营,深入发掘,找到必然的“钱”景。

“小老板链接”

王老板的货铺刚开张就有了竞争对手,距离他家店铺不到200米处,就有一家同类大型超市开门营业了。

“王家货铺”的王老板不怕竞争,但他明白鸡蛋无论如何也碰不过石头。其实,表面上两家店面实力相当,经营的货品大同小异,但背景却天壤之别。竞争对手是连锁经营的大老板,而王老板不过是个身价不到百万的小商人。对方的进货渠道是集团统一采购,很多商品从厂家直接进货,占尽价格优势;而王老板单打独斗,实在无法匹敌。有过采购经验的王老板很清楚,只有直接联系上厂家,自己才有竞争力。当某糖酒会在当地举行时,王老板抓住机会,希望能与外地厂家直接取得联系。

对于王老板这种小商户来说,盛大的糖酒会是一盘大餐,如何“下叉”很有讲究。如此大撒网式的商务洽谈,小商户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反而是一些不被人关注的细节很可能蕴藏商机,他寻找的就是大家忽略掉的机会。

在糖酒会的最后一天,参展单位在做撤退准备,很多展台都在打折销售展品,对于外地参展单位,展品运输费用在展览开支中占很大比例,与其卖不完发回厂家,不如低价处理。王老板感觉机会来了,数以百计的参展单位中,参展产品,全都是厂家精选出来的,质量上有保证。何不乘此机会大量进货呢?王老板立即“洽谈”业务。

这种“包销剩余展品”的提议有如“及时雨”,许多急于返程的参展单位心甘情愿低价出货。如法炮制,王老板以极低的价格购进了红酒、白糖、酱油、果酒等数十种货物。一时间,“王家货铺”货物充盈。王老板联系了几家零售商,给予优惠批发,同时,还拿出这些商品做“王家货铺”的促销活动。这笔生意让王老板赚了3万余元。

这是一个偶然的赚钱机会,但到了王老板这里,他便想把这种偶然变成赚钱的“必然”。每年无数的展会,无数的参展单位,每次都有许多剩余参展产品要处理,如果挖掘其中的机遇,自己的“王家货铺”不就有了抵御竞争对手的后台吗?接下来召开的是食品博览会。这次,王老板有的放矢,通过各种关系,提前摸清了参展单位的情况,开展的第一天,他早早到了会场。

在一家饮料企业展台前,王老板并不谈其他合作,开口便承诺包销参展剩余产品,甚至还交了600元定金。如此一来,解决了厂商张经理的后顾之忧,张经理也对眼前的这位王先生十分好奇,王老板便侃侃而谈,介绍他对这款汽水的推销策略。两人相谈甚欢,并达成初步意向:王老板取得该饮料在该市的经销权。一天下来,王老板不但与十多家企业达成购买剩余展品的协议,还与5家企业达成了地区总经销的意向。

展会闭幕那天,众多参展单位挂出“限量零售”的牌子,将剩余的展品全部低价销售给王老板。这次,王老板淘来的货物更加丰富,零售、批发,足足让他赚到近30万元。

王老板更满意的手笔却是,借“包销余货”的方式获得厂家的支持,好几类产品的地区经销权顺利纳入囊中。买进卖出是最“原始”的经商方式,模仿系数高,生意要做大,还不能简单依靠这种投机的办法。王老板对此非常明确。

王老板早已和企业混熟,以后的众多展会中,他反倒不跟参展单位谈包销余货的事情,而是拍着胸脯对这些参展商说:“你们远道而来参加展会,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话说出去,事情也就跟着来了。一家调料企业的销售经理请王老板帮忙弄一张火车票。王老板动用所有关系,及时将票送到对方手中时,该经理二话没说,立刻吩咐销售人员“限量零售”。此后几天,找王老板借车、请他帮忙联系广告商等事务逐渐增加。

王老板的热心肠很快赢得了厂商的好感,这招需求的纽带旨在巩固与厂家的关系,同时获得更多的进货渠道。“一旦你被对方需要,你就有了获胜的砝码。”王老板对此深信不疑。所以,其他蜂拥而至的淘货者得不到低价余货时,王老板却仍然顺利获得了大量“参展剩余产品”。

想必好多小老板都很羡慕王老板的进货渠道——包销余货,这种低价的进货渠道要靠机遇和小老板的眼力及沟通技巧,在进货的时候,小老板们要多加留意,也许有一天,这种低价进货渠道也能撞上你。

“小忠告”

打出筹划和算计之牌,在“算计”中追求更大的利润,要有做生意的头脑意识,筹划合理做生意就得心应手,追求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算清财势走向才能赚到最大的利润,善于观测市场的远景,对未来的变化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