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贤人传
34761800000080

第80章 郑成功(2)

鉴于水历五年(1651年)厦门失守的教训,郑成功深感倾师远出征战力量尚有不足,必须改变战略,以金、厦为根据地,实施稳扎稳打的战术。先后出击攻打漳、泉所属诸邑,与清军交战数十次,多数是郑军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永历六年(1652年)三月,郑成功围漳州,清兵总督陈锦之率军赴援,在江东桥与郑成功军大战,陈战败退守同安,被家丁所杀,献首级于郑成功。是年四月至十月,郑军包围漳州,城内军民饿死过半,至食人肉。永历七年(1653年)五月,清军将领金砺,率满洲精锐部队大举进攻郑成功的驻地海澄,日夜开炮轰击郑军营寨,郑军士兵死伤不少,一度士气低落。郑成功命令张光启到各营传令,表明自己决心与海澄城共存亡,绝不后退的决心。为鼓舞士气,让冯澄世捧着招讨大将军的官印,到各营传谕:将士中有人能守住海澄,建立战功的,愿将官印相让。郑成功身先士卒,亲自登上将台观察敌情,部将甘辉见清军炮火纷飞,十分危险,劝他下来躲避。他却笑着说:“只有炮弹躲我,哪有我躲炮弹的?”甘辉刚把他拉下将台,一个炮弹便把将台打得粉碎。将上们在郑成功的带领下,临危不惧,纷纷表示死守海澄。

敌人炮火很猛,城墙坏了十余文。郑成功命令将士们掘土藏身,坚持战斗。一大夜里,清兵发出阵阵空炮。郑成功得到密报,清兵弹药已尽,准备攻城了,他当机立断,命令十兵准备大刀、斧头等,待清兵登城时砍杀。清兵果然放出空炮后,蜂拥而至,开始登城。郑成功率领战士迎头砍杀,清兵死伤惨重,护城墙被尸体填平。金硕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大败而逃。这一仗,因为郑成功指挥有方,英勇顽强,才扭转了战局,反败为胜,充分表现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战后不久,永历帝封他为漳国公。

(二)招抚与议和

海浪之战后,郑成功的力量不断壮大。而西南的李定国部也于永历六年(1652年)七月,攻克桂林,定南王孔有德兵败自杀。敬谨亲王尼堪也在衡州被杀。“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清王朝为了防止两支抗清队伍会师,纷纷调兵支援西南战场,对永历政权实行进剿策略,而对善于海战的郑成功则实行”招抚”策略。被清政府软禁起来的郑芝龙自然成为诱降郑成功的钓饵。郑成功面临着新考验。

清政府对郑成功转抚为主后,便把郑芝龙视为手中奇货,企图利用父子关系促成招抚计划的实现。为完络郑芝龙父子,永历六年(1652年)七月二十九日,传谕郑芝龙曰:“朕闻尔子在福建为乱,尔投诚有功,毋轻出城行走,朕嘉尔功,故以此告谕尔子,在京有成立者可送一人入侍。”八月初一日又谕:“郑芝龙准入镶黄旗,并官其在京一子为二等侍卫。兵部即行福建督抚除伊母弟及长男听留原籍外,其妻妾两男即填给勘合,遣人同芝龙所差家人,护送来京。”(《清世祖实录》顺台九年七月,八月)其家属于永历八年(1654年)十月到京。名为恩宠,实为人质,这是清政府导演的借父胁子,强迫郑成功和谈把戏的开端。郑成功在接到父亲的信后回书称:“儿南下数年,已作方外之人,与世无争。不料张学圣无故发难,兵袭厦门。儿不得已率兵抵抗,现已骑虎难下,兵集难散。”婉言拒绝了清廷方面的招降。

清廷颇想重使崇祯时“芝龙骚扰海上,官兵屡剿无功,后招抚芝龙,海患始息”的伎俩,然而既想招抚郑成功,却又不敢贸然前往颁敕。于是就密敕浙江福建总督刘清泰:“近日海寇郑成功等,屡次骚扰沿海郡县,本应剪除,但朕思着年大兵下闽,伊父郑芝龙,首先归顺,其子弟何忍背弃父兄,甘蹈叛逆?此必地方官个体朕意,行事乖张,郑成功等虽有心向化,无路上达。又见伊父归顺之后,睿王令人看守防范。又不计其在籍亲人,作何思养安插,以致成功等,疑惧反侧。朕又思郑芝龙既久经归顺,其子弟即朕赤子,何忍复惧加征剿。菲成功等来归,即可用之海上,何必赴京?今已令郑芝龙作书宣布朕之诚意,遣人往谕,成功及伊弟郑鸿逵等知悉。如执迷不悟,尔即进剿。如芝龙家人,回信到闽,郑成功。郑鸿逵等果发良心,悔罪过,即一面奏闻,一面遣才十官一二员到彼审察归顺事实,许以赦罪授官,驻扎原住地方,不必赴京;。凡浙闽广东海寇,俱责成防剿;其往来洋船俱著管理稽查奸先,输纳税课。若能擒斩海中伪藩逆渠,不吝爵赏。此朕厚待归诚大臣至意,尔当开诚推心,令彼悦服,仍详察筹熟,勿坠狡谋。”(《清世祖实录》顺治九年十月)根据密敕,郑芝龙派家人周继武南下传送消息给郑成功,转告清朝欲来议和之意。浙闽总督刘清泰,也修书一封让成功祖母转递,“以疏通关系”。刘清泰收到郑成功“仍甚骄横”、“又无诚意”的回文后,仍不甘心,回文让郑芝龙利用父子情谊实施招抚计划。同时清廷又获悉,郑成功对阎抚张学圣、道员黄澍、总兵马得功乘其远出偷袭厦门一事耿耿于怀。为了消除清郑之间的芥蒂,促使招抚成功,决定追究责任。永历六年(1652年)十一月都察院参奏:“阎海之变,实张学圣贪秽启之。”永历七年(1653年)二月二十八日得旨,张学圣、马得功、黄澍、王应元俱革职,“拿解来京,严讯具拟”。五月初十日,敕封“郑芝龙为同安侯,子成功为海澄公,弟鸿逵为奉化伯,芝豹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总兵官,各食禄俸如例”。对郑芝龙“首倡归顺”大加赞赏,并指责睿王多尔衮“不体朕心,仅从薄叙,猜疑不释,防犯过严,在闽眷属又不行安插恩养,以至阖门惶惧,不能自安”,还在敕谕中公开谴责“地方抚镇官,不能宣扬德意,曲示怀柔,反贪利冒功,妄行启衅”。公开承认“厦门之事,咎在马德功”(《清世祖实录》顺治十年五月)。清廷在采取了上述一系列举措后,开始与郑成功进行第一次和谈。

永历七年(1653年)五月,清廷特遣满洲章京硕色携赐敕官印,令郑芝龙派表弟黄征明及家人李德。周继武。陈福。李春同往,并谕刘清泰派于员密切配合。颁诏使一行于五月二十日动身,闰六月初一日抵达福州,将敕印交总督派员特送泉州。又令李德等携芝龙手书先行试探、劝和。八月,郑芝龙又一次派家人李德、周继武、黄征明等带信给成功说:“清廷欲差二大人赍海澄公印敕,以一府安插”,黄征明又代为转告其父识时遇主之事,并劝说:“君道不分畛域,务期海上不兴风作浪。此时为皇上之鸿仁,又开国之际,欲得承家之子者也。”劝说中动之以情,试图以此坚定郑成功拯救郑芝龙的决心。郑成功复信说:“时下我兵数十万……师旅繁多,日费巨万”,要求以“省会地方钱粮”及“三省(闽、浙、粤)地方相界”(《先王实录》),实际上是拒绝受封。九月,刘清泰写信给郑成功说:“今令尊公以身傍日月之旁,令祖母年逼桑榆之景……岂甘一时之倔强而冒青史之讥,咫尺之飘摇而酿赤族之祸也哉?”公然以郑芝龙一家的安全相威胁。同时又写信给郑鸿逵进行挑拨分化,功以“或力挽以同归,或独先以就义”(《先干实录》),郑鸿逵复信说:“第以数十万之众,仰给于一府,安顿不易,畔散堪虞。”(《实录》清郑议抚失败。

清政府对郑成功“妄行索地,夸诈大言”,十分恼火。但经过议政王大臣半个月的议论后,还是决定向郑成功让步,进行第二轮议和。永历七年(1653年)十一月初六日,顺治在敕谕中,再次赞扬郑芝龙“首倡来归”的功绩,斥责睿王多尔衮对其“疑心轻听,不计周全恩养,以致尔疑惧淹留,迹寄海中,情甘化外……父即为功臣,子岂愿为仇敌?但道阻巨修,尔心无由上达。前者李德等,持尔家书至,朕令细询日语,悉尔至情,朕侧然念之。推心置腹,何分新旧?即使海隅底定,防镇也必须人才,与其另择他人,岂如任用尔等?爱加封爵,畀以事权,聿同开国之功,特锡承家之庆。兹封尔为海澄公,给靖海将军敕印,照例食俸。复念尔兵卒众多,一府难以安插,钱粮委难支给,仍益以漳州、潮州、惠州三府,并泉州四府驻扎,即将四府水陆寨游营兵响,拨给尔部下弁兵,不足不另(《清世宗实录》顺治十年十一月)。从敕谕看,清政府为达到招抚目的,做出了很大让步,答应给四府之地安插兵弁。十一月十一日,差内阁借读折库纳、兵部员外郎贾齐纳二使持敕印赴闽招抚。翌年二月,郑成功率部到安平与清使相见,接受敕印,但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并进一步提出“和则高丽、朝鲜有例在焉”的要求,不肯开读印(《先王实录》)。三月,刘清泰又写信给郑成功,劝其从速“拜诏”,郑成功在复信中仍提出“必有三省方就和”的要求(《先王实录》)。刘清泰复信则以“固山枕戈久矣,今大兵驻马于漳畔,劲师露刃于泉南,有不能顷刻待者”相威胁,顺治也再次敕谕成功说:“今据尔疏奏,虽受敕印,尚未剃头,冀望委畀全闽,义谬称用兵屯扎舟山,就近支给温、台、宁、绍等处钱粮,同语多乖,要求无厌、乃复以未撤四府官兵为辞,尔尚未归诚,岂有先撤四府官兵之理?”八月,清朝派内院叶成格、刑部郎中阿尔善偕芝龙二子世忠。四子世荫及家人李德、周继武,李春等问往福建送敕书,八月二十四日抵泉州。谕令世忠先赴厦门“打探叔、兄之顺逆之心,以利传旨”。颁诏使在泉州呆了月余,世忠、李德等往返厦门不下十余次,反复劝说。九月初七日,二使派成功弟渡舍光来,见成功“跪下,涕泣泪涟,称父在京许多斡旋,此番不就,合家难保,乞勉强受诏。”十七日,二使到安平,成功陈兵往见,“成格坚欲先薙发方许接诏”,“互争数日未定”。二十四日夜,渡舍、荫舍、周继武、李德、黄征明又来,涕泣思告日,二使此番失意而回,大事难矣。我等复命,必尤生理,并太帅老爷亦难。郑成功个为所动,坚持不剃发。和谈破裂。二十九日,二使回京复命。

对清王朝的诱降活动,郑成功一开始就看出是一套骗人的把戏。“明明欲借父以胁子”,是想通过招抚成功,来镇压其他的海上抗清力量,实现“以海治海”策略,以便集中兵力对付四南的永历帝及其他抗清武装。因此是不可信的。所以,郑成功在最初接到父亲的来信时就说:“清朝亦欲给我乎?将计就计,权措粮响,以裕兵食也。”(《先王实录》)郑成功以议和为名,利用清王朝战和不定,及上下行动不一致的间隙,在清军占领区大规模地筹饷。永历七年(1653年)闰八月。“以和议故,分遣各勋镇就漳泉派征乐助兵响”。“九月……时和议未就,征派四出,伪院刘清泰闻知,遗书本藩,另书与定国公求相劝免”。“永历八年三月,藩以和议方就,乘势分遣各提督总镇就福,兴、漳、泉属邑派助米输,恐其出兵相阻,即移书与督抚刘清泰曰:‘以数十万之众,按甲待和,虽议可俟而腹决不可枵……’”(《先王实录》)六月,派甘辉等到长乐等处措饷,“佟国器驰书求情……藩不报,终亦不能抗拒”。七月,“以和议未定,虏兵无敢阻抗,迫逼益力”。(《先王实录》)清王朝对此也有所觉察,但为使和谈成功,只好一再忍让,郑成功则利用这个机会,边战边和,有利则攻城略地,无利则四处筹饷,寻找各种借口,尽可能把和谈拖延下去。

。永历七年(1653年)十一月,郑成功一面与清使和谈,一面四处出击。先后收复漳州府城及南靖、漳浦、同安、南安、惠安、仙游诸县城,基本上占领了闽南沿海地区。

顺治帝得知郑成功不受招抚,并且在给郑芝龙的回信中辱骂朝廷。图穷匕现,将郑芝龙抓起来,投入高墙圈禁。福建总督又几次再劝郑成功降和。郑成功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儿初识字辄佩服春秋大义,自丙戌冬(1646年),父驾入京,儿既筹之熟而行之决矣……父既误其前,儿岂复再误其后乎?儿在本朝,既赐姓矣,人臣之位已极,岂不谓智者道耳。况儿名闻四海,若使苟且做事,亦贻笑于天下后世矣!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毂中,其得全至今者,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索复仇,以结忠孝之局耳……凡此时只有袜厉以待。”(《台湾外纪》)

在给郑渡、郑荫两兄弟的信中,他再一次表明心迹:“兄弟隔别数载,聚首几日,忽而被挟而去,天耶?命耶?弟之多方规谏,继以痛哭,谓无所不至矣。而兄忠贞自待,不特利害不足以动吾心,即斧钺相加,亦不能少移吾志。何则?决之已早,而筹之已熟矣!今兄之心绪,尽在父亲禀中,弟阅之可以了然矣。夫凤凰翱翔千切之上,悠悠于宇宙之间,任其纵横所之者。超超然脱乎世俗之外也。兄名闻四海,用兵老矣!岂有舍凤凰而就虎豹者哉!惟吾弟善事父母,厥尽孝道,从此之后,勿以兄为念。”(《台湾外纪》)

郑成功在议和期间除利用有利时机积极筹饷外,还致力于军政建设,严密队伍的组织。永历九年(1655年)正月,永历帝赐给郑成功武职授一品,文职设六部的权力。二月,郑成功设置了吏、户、礼、兵、刑、工六官。任命潘庚钟为吏官、洪旭为户官、张光启为兵官,程应璠为刑官、陈宝钥为礼官、冯澄世为工官。六官之下又设有左、右都事。六官之外,设察言司、承宣司、宾客司、印局、军器局,负责监察吏治,传达政令、接待宾客、打造印鉴、军械,为了表示矢志忠于明朝,他还将根据地厦门改为“思明州”。

为了加强思明州的建设,郑成功尤其注重人才的网罗和培养。他亲自考核生员,把品学兼优的洪初僻等人选入储贤馆,以备顾问。将阵亡将士子弟柯平等人送入贵胄馆,进行培养。思明州知州邓会劝学取土,录取了黄带臣、洪初僻等四十余人。这些人轮流在六官衙门办事。后来,郑成功又选拔储贤馆、贵胄馆中有才于的生员,授以监纪之职。监纪随部队出征,记录将士功罪。又设大饷官职,与监纪同行,查核军饷。又因战争需要,补设监督。临阵之时,授予监督铁杆红旗一面,上书“军前不用命者斩,临阵退缩者斩”。副将以下的违纪官员,监督有权先斩后报。

军队组织方面,郑成功将所有部队分为72镇,每镇设5协,每协有5个正领,10个副领,每个副领辖50名士兵。

郑成功还从实战出发,加强部队训练。他命令工官冯澄世亲自监工,在澳仔操场盖了座演武亭。落成以后,他就住在这里,督率军队操练。为提高部队作战能力,他创造了五梅花阵法和水操法,令承宣司刻版公布,使全军学习。清军擅长骑马射箭,郑成功扬长避短,特别注重水师操练。他的水师“舶舻陈列,进退以法,将士在惊涛骇浪中无异平地,跳踯上下,矫捷如飞”(《台湾使槎录》)。

郑成功自海澄之战(1652年)后回师厦门,不断活动于浙、闽、粤沿海一带继续抗清。在永历七至八年(1653~1654)间,两次派张名振(鲁王旧部)率舟师人长江、破京日,夺取清军航船数百艘。又先后破漳州、下泉州,击败清军,与贵州、广东的南明抗清军队遥相呼应,成为清朝政权的心腹大患。永历九年(1655年)九月,他再一次派张名振统率24镇兵入浙东,迫使清宁波守将张洪德投降。接着又进攻舟山,清舟山副将把成功迎接郑军,率部投降。舟山为郑成功光复,并与厦门形成海上犄角之势,浙东各地起义军也纷纷响应,

清政府见郑成功对阎。浙威胁太大,招抚又不成,只得以战求和,再命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统率满汉大军到福建进剿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