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立即拘捕了张宪,使用种种毒刑逼供,企图将张宪屈打成招,张宪宁死不屈,始终不承认曾收到岳飞的亲笔信,信中令张宪设法将兵权归还岳飞。张俊见严刑不逞,又招王俊对质,张宪咬紧牙关,不肯诬认。张俊一不做,二不休,又拘押了与张宪同行的岳飞之子岳云。捏造岳云曾唆使张宪阴谋制造兵变威胁朝廷的罪名,把岳云折磨得死去活来,仍然得不到满意的口供。张俊只得将二人押往临安。
按照秦桧等人的策划,不论是指使王俊诬告,还是胁迫、利诱王贵,拷打张宪、岳云,目的只有一个,即顺藤摸瓜,揪出岳飞。
张宪、岳云的囚车到达临安,秦桧命令暂时将二人看押在大理寺,自己则上朝奏报皇上。赵构事前不知详情,听到此事,感到十分突然,大吃一惊。秦桧奏请赵构下诏,把岳飞抓来,与张宪、岳云当面对质,查清案情,再定罪严惩。赵构答应由秦桧全权处理此案。
秦桧得到赵构的默许,设计诱捕了岳飞,押到大理寺。岳飞到了一间阴暗的牢房间,见张宪和岳云戴着沉重的枷锁镣铐,遍体鳞伤,真是惨不忍睹,心肝俱裂。
岳飞入狱后,立刻在大理寺进行审讯。负责审讯的是御史中丞何铸和大理寺卿周三畏。何铸原来慑于秦桧的淫威,曾参与弹劾岳飞,此次奉命主持审讯。审讯时,何铸要岳飞交代“谋反”的罪行。岳飞慷慨陈词,列举历次金兵南侵,他都亲书奏章,请缨抗战,每次作战,他都出生入死,身先士卒。他披肝沥胆,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未曾有一言一行背叛过国家。他越讲越激动,撕开衣衫,袒露出背部岳母亲手所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等人看了,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
良心尚未泯灭的何铸,在继续审讯时,审查了所有的案卷,逐步发现王俊的告状信、张俊的奏章等材料,都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显然是无实据的诬陷之词,岳飞蒙受了不白之冤。他想强敌未灭,就这样无故陷害一员大将,必然会失去军心,不利于社稷的长治久安。于是他向秦桧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秦桧理屈词穷,拂袖而去。何铸为岳飞鸣冤,审讯工作毫无进展。为了实现既定的阴谋,秦桧调离了何铸,又贬了他的官职,改由万俟楔来审讯岳飞一案。
万俟楔以前任湖北提点刑狱时,岳飞宣抚荆湖,曾对万俟楔很不客气,他一直怀恨在心。这次,万俟楔毛遂自荐,主动要求审讯岳飞,显然不怀好意。阴沉沉的大理寺公堂之上,万俟楔登上了主审的高位,好不得意。岳飞等被带到堂上受审,岳飞他们浑身是血,蓬头赤脚,拖着沉重的枷锁镣铐。万俟楔指着王俊等人捏造的证据,大声呵斥岳飞:“国家哪点亏待了你们,你们父子却要与张宪共同谋反?”
岳飞怒火填膺,义正辞严地说道:“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绝对没有半点负国的行为!你们既主持国法,就不该陷害忠良!”
万俟楔冷笑了几声,问:“你说你没有反意,那么你可记得,游天竺寺时,你曾在墙壁上题过‘寒门何载富贵’那句话吗?”陪审的官吏们马上随声附和,“既然写下那样的话,岂不是要造反吗?”
岳飞望了望高高在上的万俟楔之流,看了一眼阴森森的大堂,感到自己的命运已经完全掌握在万俟楔之流的奸佞小人手中,只好任由他们摆布,任何争辩也不能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不禁长叹一声,说:“想不到我竟落在秦桧这个国贼手中,使我十几年来的报国忠心,全都付之东流了!”说完,他闭上眼睛,任凭狱卒拷打,双唇紧闭,不再说话。
在以后的审讯中,岳飞屡受酷刑之苦,但始终以坚强的意志,非凡的毅力,忍受肉体上的极大痛苦,拒绝回答万俟楔之流提出的任何问题,拒绝承认所谓的“罪状”。为了表示抗议,岳飞开始绝食。连续几天,岳飞粒米未进,终于病倒了。根据宋朝的法律,囚犯患重病,可以找家属到狱中侍候。万俟楔指定岳飞的次子岳雷入监照顾。
为了置岳飞于死地,秦桧及其党羽到处搜寻,检查岳飞的墨迹、文字档案,拼命罗织“罪证”,最后终于编造了三条“罪状”:一是说,几年以前,岳飞第一次作节度使时,曾对人夸耀说:“三十二岁上做节度使,自古少有!”而在这个年岁上做节度使的,只有开国的太祖皇帝。岳飞胆敢与太祖皇帝相比,这分明是野心勃勃。二是说,岳飞当年从郾城退兵时,曾问部将:“天下大事究竟怎么办呢?”张宪回答说:“在于将军处置罢了!”这分明是大逆不道,企图谋反的话语。三是说,当岳飞听到张俊等兵败濠州的消息后,曾对部将说:“国家今天的处境真是不得了,官家(指皇帝)又不修德!”这岂不是有意动摇人心,指斥皇帝吗?
岳飞所谓的“罪状”搞“清楚”以后,万俟楔决定立即定罪结案。按照宋朝法律,岳飞的“罪行”只可判两年徒刑,不应判死刑。但秦桧、万俟楔之流仍坚持判岳飞死罪肥岳飞的罪行奏报朝廷,请赵构最后裁决。
岳飞的冤狱,震动了朝野上下,百姓们纷纷要求释放岳飞;一些主持正义的官员、士大夫,也不断上书,为岳飞仗义执言;已罢官的韩世忠不顾个人安危,质问秦桧,究竟有什么证据,要定岳飞死罪。秦桧含糊其辞,说岳飞给张宪的书信,内容虽不清楚,但这样的事情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问秦桧,“莫须有”三字,怎么能服天下!从此,“莫须有”三字成为冤狱的代名词。在赵构、秦桧的控制下,一切营救活动都成为徒劳。但岳飞的案子由于朝野的反对,一直未做决断。
岳飞入狱后,赵构、秦桧加紧向金朝乞降,终于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和金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盟书”。赵构、秦桧卑躬屈膝如愿后,又秉承主子的意志,彻底清除反对投降的最大障碍。
绍兴十一年(1142年)的腊月二十九日,岳飞经过多次酷刑的折磨,又绝食数日,身体极度虚弱。第二天就是除夕了,秦桧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闷闷不乐,吃着柑橘,手里玩弄着柑子皮,指甲来回划着。杀岳飞吧,证据不足,民情汹汹,难服天下;不杀岳飞吧,主子又不答应,一旦兀术翻脸,后果更不堪设想。正在这时,老婆王氏——一个比秦桧更加阴险狠毒的女人进来,看到秦桧犹豫不决的样子,嘲笑他太不果断,警告他说:“你做事真是不果断,你难道不知道,捉虎容易放虎难吗?”秦桧经老婆点拨,恍然大悟,如梦方醒。立即写了一张纸条,命亲信送往大理寺。
万俟楔等奉命匆匆上书,奏请将岳飞处以斩刑,张宪处以绞刑,岳云处以徒刑。
赵构接到奏章,当即提起朱笔,批道:“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刑。杨沂中监斩。”赵构等连岳云也不肯放过,惟恐贻患。
临刑前,万俟楔等最后一次提审岳飞,企图逼迫岳飞在他们炮制的一张供状上画押。岳飞知道他的最后时刻到了,无限痛心地仰视天空,昂然转身,提笔在供状上写了八个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屡建奇勋,为民族大业呕心沥血的岳飞终于喝了赵构“御赐”的毒酒。张宪、岳云被押赴刑场,斩首示众。年仅三十九岁的岳飞及其二十三岁的长子岳云,没有倒在抗敌的疆场上,却惨死在赵构、秦桧之流的毒刑下。然而,英雄们的浩然正气是压不倒的,广大人民抗金的浪潮是阻挡不住的,不愿做奴隶、不愿屈服的人民依然纵马太行,挥鞭燕云,为民族解放前仆后继,披荆斩棘。岳飞的忠义精神,永远鼓舞着后人。
纵观岳飞的一生,是英勇抗击外族入侵的一生。他在整个抗金斗争中屡建奇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与他严于治军、严于治家、严于律己是分不开的。
岳飞治军能够恩威并施,赏罚严明,将士们遵守纪律,人人用命。岳飞治家如同治军一样严格。他非常孝顺母亲姚氏,从军后,他时刻不忘老母,总是派人前往探视,把母亲接到营中后,更是问暖问寒无微不至。母亲有病,他总是在百忙之中,早晚请安,亲自侍汤奉药。遇到出征,总是再三叮嘱家人悉心照顾老人,稍有不周,他便忍不住责骂。母亲死后,他痛不欲生,亲自与长子岳云一起赤脚扶棺,归葬庐山。
岳飞身为大将,俸禄优厚,但他规定家人衣食住行,一切节俭,不准奢侈。常常让儿子们拿起农具,耕田种植,常谆谆告诫他们:“稼穑艰难,不可不懂啊!”
岳飞严于律己,他生活俭朴,不喜钱财女色,这在政治腐败,奢靡成风的宋朝,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平生不置田产,不积私财,朝廷所赐钱物都用来犒赏将士;部队粮饷不足时,他即捐出家里的贮粮。与其他将领广置田产房屋,婢妾成群,收租数万石相比较,真是天壤之别!赵构曾经赐给岳飞一处住宅,让他在临安府安家,岳飞上疏婉言辞退,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表明了他的伟大志向。有人曾问岳飞,天下何时太平?岳飞回答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则太平了。”这句话既针砭时弊,也反映了岳飞的政治理想。岳飞终生没有娶妾,这在宋朝大将中是鲜有的。岳飞打仗时,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克己奉公,从不居功,每次获胜,总把功劳让给其他的将领部下。这跟当时有些大将贪天功为己有或冒赏绝不一样。
岳飞被害二十多年后,确切说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构退位,宋孝宗即位。岳飞坚决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深深地烙在人们心中。他们为岳飞的冤死而奔走呼号,要求为他伸冤雪耻,为平息民愤,鼓励将士英勇抗击外敌,才正式昭雪岳飞的冤狱,追复他原来的官职,并将他的遗体依礼改葬。乾道六年(170年),在鄂州替岳飞盖造“忠烈庙”,表示纪念。淳熙六年(1179年),溢“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溢“忠武”。从此,为岳飞恢复了抗金名将的名誉。
宋朝临安府。岳飞的故乡河南汤阴县等地都为他建庙,以供四时祭祀。在岳王庙里,秦桧等一班奸佞之臣被祷成铁像,跪在岳王灵前,青山有幸、白铁无辜之慨,将流传千古。在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刊刻的一本《云程万里》所记,河南汤阴县“城内有岳武穆王庙。门有铜铸秦桧等五人跪缚阶前,过往之人,以铁锤之。庙门一联云:‘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庙内有御牌坊,其他碑文甚多,不能书记。大殿一联云:‘盖世之勋,宵小坏矣,衡经事者,铁案如山,足以寒后来奸雄之胆;蕞尔之区,圣人出焉,登斯堂也,精忠贯日,宁敢忘当年义勇之心’”(转引王冶秋《八十八年前的一本旅行指南》,中国文物报,1997年11月2日4版)。就是数百年后对于岳飞一生的无限感怀。读罢所载庙门和大殿之对联,足以使后世领悟天意人心,明明昭昭。遥想岳飞死前所慨“天日昭昭”,更觉感心动耳,使人荡气回肠。一生忠义的抗金英雄岳飞,给后世留下的是无尽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