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
34752600000002

第2章 序一

宁波江北区地处姚江、甬江北岸,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北仑港之间,是七千年河姆渡文化的组成部分——傅家山文化遗址所在地,也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宁波的中心城区之一。

“九十九龙蟠岸北,一龙翔处半乘潮”,姚江的浙东文化、甬江的外来文化相互激荡、汇聚而成的江北大地,是一块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珠联璧合的土地,是一块亦书亦官、亦农亦商的土地,是一块城市繁华与乡村宁静相得益彰的土地。

数百年来,从古代的董黯到当代的陈吉,从明朝的三娘到当代“脐血救儿”的励雪君,这块土地绵绵不断地延续着慈孝文化,“有董孝子遗风,人知孝爱”的古城成为当代的“中国慈孝文化之乡”。

慈孝文化是最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之一,也是全体华夏儿女共有的精神财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伦理道德,仍是我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因此,自被授予“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称号之后,我们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华慈孝节”,实施慈孝文化品牌引领战略。每个民族、每个城市、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文化记忆和文化传承,我们就江北独特的慈孝文化进行了大量实践,比如实施“和睦友爱”工程,建造“慈孝文化园”,评选“十大慈星”、“十大孝星”等一批践行慈孝的道德楷模。请作家王静创作《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是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挖掘慈孝文化的内涵,为中华慈孝节提供理论及历史依据,也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更为建设“精神富有”江北提供助力。

近年来,王静致力于宁波地方文化,尤其是慈城文化的研究与创作。这次她创作的《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依然立足江北,放眼大江南北的民俗风情,在浩瀚的民间文化中捕捉“慈”与“孝”的民俗事象和人文节点,在与精英文化、典籍文献比较中,得出慈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尊重、感恩、责任、和睦。此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脉相承,这是阅读了《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书稿后的体会之一;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属于过去式,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作品在丰富的慈风孝行民俗叙述后,以文化视角对当代社会现象作了思辨性的分析,提出了慈孝文化当代传承“八讲八注意”,以及构成精神富有的四素质——道德力量、法度天平、敬畏心灵、个性思考。这些要点既贯彻了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精神,也符合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发展战略。“精神富有是人类至高至上的追求,如何在物质有形的躯壳之中去填充无形的精神灵魂?”这是作者的一个设问,想必每个人对此有不同答案,读了《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之后,可从民间蕴藏的慈风孝行得到启迪。

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所以将《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推荐给大家,期许走进慈孝文化的家园,让心灵作一次旅行。

是为序。

俞雷

(作者系中共宁波市江北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