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们为什么还没成功
34745200000019

第19章 勤奋能创造一个最好的自己

人们常说:勤劳是最大的美德。“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幸运看来只会降临到每天工作14小对,每阁工作7天的那个人头上。”这是哈默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哈默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在哈默90多岁时仍坚持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的习惯。

哈默说过:“我成功的秘诀就是我比别人每天多工作几个小时。”对此沃伦·巴菲特也认为,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很关键的一环:一旦养成了一种不畏劳苦、敢于拼搏、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劳动品性,则无论我们干什么事,都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古人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清末时梨园中有“三怪”,他们都是因勤学苦练砹了才。

瞎子双阔亭,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人搀扶,可是上台演出时寸步不乱,演技超群,终于成为功深艺湛的名角。

另一位是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当。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

还有一位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一一默记在心,虽无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练功,长年不懈。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园里有名的武花脸,被戏班子奉为导师。

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勤奋能塑造伟人,也能创造一个最好的自己。

以辩才出名的罗伯特·皮尔正是由于养成了反复训练、不断实践这种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品格,才成了英国参议院中杰出、辉煌的人物。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父亲就让他尽可能地背诵一些周日训诫。当然,起先并无多大进展,但天长日久,滴水穿石,最后他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全部训诫内容。后来在议会中,他以其无与伦比的演讲艺术驳倒他的论敌。但几乎没有人能猜测到。他在论辩中表现出来的惊人记忆力,正是他父亲以前严格训练他的结果。

我们常常说:“勤奋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人一旦有了抱负和信念,就会产生勤奋。”

马克思花了40年的心血,撰写了《资本论》。他从计划写作时起,为了避免计算上的错误,就利用“业余”、“养病”、“休息”等时间,刻苦钻研数学。为了详细占有材料,他仔细钻研和作过摘要的书达1500多种。写第一卷前两章,他从各种书籍中作摘要就达200多处。为了写好英国劳工法的20多页文字,他竟把英国图书馆里凡是载有英国和苏格兰调查委员会和工厂视察员报告的蓝皮书,都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在写作过程中。几乎每天都到图书馆去查阅大量资料,晚上在家里常常工作到深夜。他在出外散步时总要带上笔记本,并且不时地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和他认为有用的东西都记在上面。他还常常在室内踱来踱去,一边走,一边思考,长年累月竟把门窗之间的地毯踩成了一条浅沟,好似穿过草地的一条羊肠小道。他经过勤奋的学习和研究,终于在逝世前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二、三卷的初稿,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最伟大的贡献。

查理·帕克尔,是一位爵士乐史上了不起的音乐家。他曾经在坎萨斯城被认为是最糟糕的萨克斯演奏者。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的境况糟透了。他甚至连一家愿为他试演的剧院都找不到,他在逆境中拼搏,通过每天11—15个小时的刻苦练习,三年后,他的独奏变得非常轻盈,又充满惊异和勃勃生机。炉火纯青的技巧终于使他开创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音乐风格。

我们从古今中外卓越的伟人身上,都可以找到某些成功的偶然性,但他们每一个人才学广博,勤于耕作,又体现了成功的必然性。凡是能创造最好自己的人,他们的努力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勤而不怠的努力却是相同的。

“懒惰”是个很有诱惑力的怪物,人一生谁都会与这个怪物相遇,比如,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来,起床后什么事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自己不想懂,不会做的事自己不想做……懒惰是人类最难克服的一个敌人,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懒惰拖延而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俗话说:“勤奋是金。”一位杂技演员要练就一身绝技,不知道要流下多少汗水、饱尝多少苦头,一招一式都要经过难以想像的反复练习。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杂技方面的著名演员我不太熟悉,但著名的芭蕾舞演员泰祺妮的故事我却是有所闻知,泰棋妮在准备她的夜晚演出之前,往往得接受她父亲两个小时的严训。歇下来时真是筋疲力尽!她想躺下,但又不能脱下衣服,只能用海绵擦洗一下,借以恢复精力。舞台上那灵巧如燕的舞步,往往令人心旷神怡,但这又来得何其艰难!

李嘉减说过:“耐心和毅力就是成功的秘密。”是的,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光播种,而不善于耐心地、满怀希望地耕耘,也不会有好的收获。最甜的果子往往是在成熟时!现在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巨大的财富都不是唾手可得的。

大家都知道一些“勤能补拙”、“勤奋可以创造一切”这样的道理。可知道的人虽多,但我们当中究竟有多少人从中受到了启发呢?

真正做得到的人没有几个,大部分的人依旧在工作中偷懒,依旧好逸恶劳,甚至有人把工作当成是一种惩罚,这样的工作态度,可能有成就吗?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当今这个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一条路可行,那就是依靠勤奋的美德,在工作当中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不断地进取。

我认识一位作家,她在著作里写过这样的一段话:“只要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有多种因素,环境、机遇、学识等外部因素固然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依赖自身的努力与勤奋。缺少勤奋这一重要的基础,哪怕是天异禀赋的鹰也只能栖于树上,望天兴叹。而有了勤奋和努力,即便是行动迟缓的蜗牛也能雄踞山顶,观千山暮雪,望万里层云。”

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懒惰的人总是在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的精力努力完成工作。在他们的心里始终认为骗得过老板,其实,这种做法完全是在愚弄自己。

对于“勤奋真的很难吗?”这个问题,在我的心里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不”,勤奋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出来的习惯。

是啊!事实确实如此,李嘉诚曾经说过:“我的一生,只将‘将勤补拙’这四个字作为我最重要的人生准则,同时也是我成功的经验之一。”

难道不是吗?李嘉诚之所以成功,是他每天背着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从坚尼地城出发,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从西营盘到上环到中环,然后坐轮渡到九龙半岛的尖沙咀、油麻地。到了最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走了多少路,转了多少弯。所以,我们要记住一点。勤奋是成功的保证,也是一种美德,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状态,你就会得到他人的认可和称赞,同时也会脱颖而出,并得到成功的机会。做一个勤奋的人,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吻、一定先落在你的脸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