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罚未必要分明”——从制度管理到人文管理
2008年,我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方案,对教师的出勤、病假、事假都有严格的规定,迟到、早退直接与绩效挂钩,可谓制度森严,赏罚分明。
记得有一天,我看到新调来的一个老师在办公室悄悄抹眼泪,在与她的交谈中,我才知道,她小孩才两岁,因为新调学校,每天需从城南赶到城北上班,6点多就起床,但总难免有时路上堵车或小孩生病,这个月又迟到了两次,被扣了绩效,虽说被扣的钱不多,心里却觉得挺委屈的。是啊,这个新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而且经常到校时间比住得近的教师还早,因为客观原因迟到挨罚,是会有委屈的。再想想,我校地处城郊,很多教师家住城里,很多教师还是年轻的妈妈,小孩总有个头疼脑热的,路上难免堵车,而我们的制度却闪着冰冷的光,缺乏人性的暖,平时一谈管理,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用制度管人,而我觉得严格的制度下,教师难免感到束手束脚,约束多牢骚就多,快乐指数就低,反而会影响工作的推进。于是,我有意识地淡化制度管理,教师客观原因要迟到了,电话里和值日行政说声即可,并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性、激励性的措施,让教师体验到职业的乐趣和专业的进步,如教师获奖了,我会在会上亲自将证书发到他们的手上;论文发表了,我会在会上诵读教师闪光的教育思想;在教师的《自我反思及工作改进计划》中,我会亲自为他们点评、鼓劲。教师的每一点进步、成长我都会为他们鼓掌、喝彩。教师感到环境安全,适宜个人发展,心情就愉快,工作就有积极性,学校也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教师的心,学校的根”,现在,在我的学校,无处不让我感受着人文管理带来的扑面春风。
“窃书不算偷书”——从无书可读到触手可及
开学初,我校语文组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农村孩子家里没有课外书籍的学生占到10%,35%的学生家里仅有1至5本课外书籍,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农村孩子家庭图书资源的缺失普遍存在,家庭藏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要。我校的大部分学生生活在缺乏学习气氛,没有读书习惯也无书可读的家庭环境之中。同时,农村的孩子大多离学校比较远,中午在学校用餐,下午很多学生在校园等远道的家长来接,学生在校的闲暇时光比较长。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用书籍充盈他们的课余时间,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快乐书吧”开吧了
苏霍姆林斯基把大量的图书陈列在教室的走廊上,让孩子触目可见,伸手可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将综合楼一楼的门厅装饰一新,从室内的颜色布置、植物装饰到富有童趣的桌子、椅子、书架。我们精心设计、挑选。可以说书吧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无不给人以轻松、舒适感。我们为它取名为“快乐书吧”。
开放的书吧开“吧”了,场面十分热烈,书吧里人满为患,凳子不够,很多孩子就席地而坐,有的趴在地上看着自己喜爱的书,十分的随性和放松。
图书“不翼而飞”了
第一周下来,书吧里三十本书只剩下了二十本,十本书不翼而飞,剩下的书中有很多出现破损。于是,校图书管理员抱怨:“这样下去,开放式书吧非关闭不可,一定要搜集线索,严查偷书的同学。”是啊,那些“偷书”的学生的确令人气愤,这样下去,“开放式”的书吧只能变化“封闭式”书吧了。但我想:书吧能使孩子们受益,何乐而不为,为什么不让书吧成为教育学生的一个载体呢?书是崭新地躺在图书室,还是放到书吧,让学生阅读至破损,我们宁愿选择后者。于是利用周会时间,我在会上首先表扬了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对那些将书拿回家的学生我们没有批评,只是指出,有些同学太喜欢书吧里的书了,将它带回家独自阅读了,希望大家把它送回来,因为好东西是要大家分享的。周二,回来了三本书,书吧里也贴出了孩子们自己订的《书吧公约》,后来再也没丢过书,每周一由各班的图书管理员到藏书室挑选他们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周五归还。
现在,在学校大厅里,楼梯间,走道上,到处是雅致的小桌子、小椅子,到处摆放着触手可及的书籍,下课,午间,放学后,都能看到孩子们在书吧里静静阅读的身影。我们知道他们正在享受他们的精神大餐,收获着书中的快乐。
流动小书柜,孩子们自己的图书室
校园开放式书吧也给班级的读书活动带来了启迪,首先是二(2)班的一位同学的家长捐了一个漂亮的书柜。同学们都倾其所有,高兴地把自己家里的仅有的基本书籍带来,摆进了书柜。空空的书柜刹时间变得充实了、热闹了。它成了班级最宝贵的一角,也是同学们光顾最多的地方。同学们自己推举认真负责的图书管理员,负责整理书柜、摆放书籍、借阅登记图书。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人人自觉遵守。书柜成了班级的焦点。
我想:从学生把学校的书“偷回家”,再到学生将自己家仅有的几本书带到班级与大家分享,孩子们的行为、思想转变得益于我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当学生犯错误时,教育者不是“严厉批评”,而是正面引导,将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每朵花都会绽放”——从事必躬亲到甩手掌柜
作为市级示范性学校,每年的验收、迎检任务不少。每次迎检任务来了,几个行政总是分工合作,而我事无巨细喜欢亲力亲为,而且做事追求尽善尽美。这样下来,其他行政工作每每畏手畏脚,生怕做错了,自己份内的事不敢拿主意,一点点小事也要请示校长,根本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以说是,校长做得累,其他行政也觉得心累。
记得一次市级校本研训示范性的检查验收活动,从汇报、听课、教师座谈、查阅资料,各项检查有序进行,在最后的反馈时,专家组对我们的校本研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唯独对一份师训计划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计划和实际的师训工作资料没有联系,不能相互佐证。于是,检查组的专家前脚刚走,我就在会议室当着全体行政,狠狠地批评了教科室主任:“检查前,我一再跟你们强调,细致细致再细致,还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我看着教科室主任满脸通红,眼眶里蓄满了委屈的眼泪,低头无声地整理着桌上的资料。事后,我才知道,那份计划是其他行政整理的,她是代人受过。这件事让我自责——我只看到他们工作中的不足,忽视了他们做得优秀的地方,忽视了他们的付出。这也让我深深地反思自己一贯的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这次的检查,本应该是教科室主任主抓的工作,我却担心她做不好,将资料整理工作分成几块,让其他行政共同完成,这才出现了这种资料佐证相互脱节的局面,同时,因为自己什么行政岗位都经历过,对他们份内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方法都了如指掌,总免不了拿自己当初的做法来要求他们,甚至在内心拿当初的自己与现在的他们作比较。其实,这会扼杀了其他行政在工作中的创造性、自主性,无形中捆绑了他们的手脚。有了反思就会有工作的改进,于是在一次行政会上,我推心置腹地与大家谈了一次,我谈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谈了自己在不同岗位上的磨砺与创新,也诚恳地为自己一味地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他们道歉,我说:“我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你们是不对的,你们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个性,你们是独特的,正如世上没有两朵相同的花,我静待你们能形态各异地次第开放。”
这以后,我慢慢尝试着做“甩手掌柜”,是他们各自份内的事,尽量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他们主抓的工作,有了迎检任务,就让他们去独当一面,我克服着内心的“高要求”,为他们的闪光处鼓掌、喝彩。渐渐地,他们的工作得心应手起来,原来每一朵花都会开得如此美丽,而我观花赏景的心情是如此的幸福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