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在喧嚣中听见宁静
34668900000050

第50章 人文仙女湖

我常常为仙女湖的秀美所叹服:一泓碧水,点点青螺,群鹭翔宇,锦鳞潜底;朝来烟霭晓岚,云水氤氲,暮归渔舟晚唱,水天一色,好一幅江南水乡图画。我也常常为仙女湖惊人的开发效率所折服:短短几年,由江口水库而仙女湖,而仙女湖号专列开通,而仙女湖风景区的成立;由单一的山水之游而会仙台、花园山庄、傣族风情园、蒙古包迎客、水上快艇,甚至人妖表演、水下古城游等等,精彩景点,纷至沓来。然而,最长久地吸引着我的还是仙女湖那浑厚凝重的文化底蕴。它是仙女湖的灵魂和精华所在,为风景秀美的仙女湖倍添了丰富而恒久的审美内涵。

年轻的仙女湖继承着昨日的新余袁河文化,历史文化古迹星星点点,点辍在灵山秀水之间。

最负盛名的要数洪阳洞。该洞地处分宜西南10里袁河之滨,因东晋道家葛洪和娄阳二人先后在此修炼道术而得名。葛洪,号抱朴子,《晋书》说他:“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其代表作《抱朴子》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炼丹术著作,开我国古代化学之先河。苏东坡曾有诗云:“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久已交前生”,说他前世就和葛洪有约。这虽是东坡失意之笔,但我们却由此可见葛洪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洪阳古洞真正出名,恐怕还是因严嵩之故。严嵩老家距洞二三里,少年时经常到这里读书。洞中有石榻、石桌和砚池,是当年严嵩读书用过的。传说严嵩当年读书得到洞中一狐狸精点化,以致胸怀韬略,做了宰相。故事固然不可信,但却增添了不少情趣,该洞也因此又称严嵩洞、狐仙洞。后来严嵩得志,荣归故里,重游洪阳洞写下这样一首诗:

二仙何代隐岩阿,涧绿山青长薜萝。

尘世总经桑海变,丹丘长占水云多。

天台到拟逢桃实,石室归疑烂斧柯。

思向此中寻静侣,因牵俗累欲如何。

至于诗中“寻静侣”到底是寻当年伴读的少年伙伴还是传说中的狐狸精,姑且留待读者评说。洪阳洞神秘幽深,吸引了历代文人骚客前来游览,因而留下写洪阳洞的文字也较多。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不惜笔墨留有佳构:

人道归云未足夸,洪阳石乳更含岈。

连环一梦难纡轸,回首西风又日斜。

仙女湖湖底,还淹没着分宜旧县城。建县千年的分宜旧城,文化古迹密布:有严嵩亲手创办的钤阳书院、钤山堂,又有纪念一代忠臣黄子澄的表忠祠、纪念严孟衡的方伯祠,还有孔庙、文昌阁、学宫等等,这些古迹早已因水库建设而淹入江底。一潭碧水掩风流。如今,即使潜水而下,也只能观其一鳞半甲,不可得其全貌。唯有万年桥,当年严嵩为嘉靖皇帝歌功颂德的这一杰作,只待秋来水寒,水落石出之时,其十一孔之广的坚实雄姿便会孑然立于水中,让世人尽睹其沧桑风采。

至于袁河三峡,除牛栏峡外,昌山峡和钟山峡均居于仙女湖湖区,更可谓人文荟萃。有古诗云:“十里五里分宜路,钟山昌山重寒天,未必瞿塘远过此,此中三峡怪来传。”昌山峡一座昌山娘娘庙,寄寓了当年修建它的宜春县令卢萼的几多虔诚和祝愿,后来显灵一方,成为有名的菩萨,引得远近善男信女顶礼膜拜,一度香火鼎盛。钟山峡,既有人们纪念修堰灌田的宜春太守郑望夫的望夫石,又有江南第一个状元卢肇当年留下的读书台,以及肖公祠遗迹、清代分宜画家万上遴的魂归所在……等等。清代宜春人胡光莹游历袁河三峡写下《袁江谣》一诗云:

家在袁州濒江住,扁舟惯逐袁州路。

上滩下滩路迢迢,临风唱作袁江谣。

袁江之水清且沦,袁州城下好扬舟令。

十里五里碧滩接,一桨摇出青山青。

昌山突兀劈江起,截断江流从此止。

鬼斧神工谁所开,等闲放出袁江水。

缘江一带石巉岩,舟行曲作之字湾。

舟人摇手客勿语,街枚偷渡蛟龙关。

轻舟出峡波如箭,顺流直指分宜县。

买肉沽酒且为欢,转眼钟山又前面。

钟山逦迤曳秋烟,微现中流一线天。

放篙着石石怒语,四山响答声铿然。

下流滩少波纹漾,遥连章贡同奔放。

推篷回首望长江,袁江远在千山上。

篙师搁桨语客详:客行千里慎勿忘。

水面嶙峋那足道,暗中险阻最难防!

我闻此语三太息,比拟人心不可测。

君不见,忠信自古涉江湖,世间险阻无处无。

此诗一唱三叹,写尽感触,堪与太白蜀道媲美。诗中又把昌山、钟山行船之难险比拟人心之险恶,寄寓逆旅之苦,时时警示来者。

仙女湖不但文化古迹密布,而且民间传说典故极为丰富,有些还录入了古代典籍。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便有这样的记载:

“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匍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这是我国古籍中关于“羽人”的最早记载,可以说,“羽人”最早就出现在新喻(余)。仙女湖原名为江口,后来就是因此而更名,并在湖心一座岛屿上建起一座会仙台和一座毛衣女下凡雕塑,如今已成为仙女湖风景区的标志性景点。至于故事以后演绎成七仙女与董永天仙配还是牛郎织女,目前尚无论定。不过从故事情节来看,故事与牛郎织女更为相近,直接演变的可能性大一些。而唐末杜光庭所著《录异记》却将天仙配中的七仙女演变成织女。看来故事的演变并非线形发展,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错,以至于七仙女下凡的故事起源于新余而最终却在湖北孝感定型。

关于钟山峡金船的传说也有多处典籍记载。清代东轩主人所著《述异记》是这样记载的:

“离分宜县一二十里,临江山壁,有一大石似碑,长可二丈,阔七尺,就山石凿成,上下四旁,皆山石也。上有楷书四行,每行八字,笔画模糊,不能尽读。相传碑下江中,有仙人遗金船七只,满载金宝,沉此水中,此碑乃仙人遗笔也。如有人能尽读碑字,则七船浮露以赠。曾有异人读至三十字,七船帆樯尽露,因两字不能尽读,复沉水底。”

这个传说与今天当地百姓的说法大致一致,但细节有些不同。典籍中的七船金银到人们口中已变成一船金银和一个美女,而《分宜县志》又说成是一船金、一船银和一个美女。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为钟山峡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常常令游客们产生无限遐思。

仙女湖的文化古迹典故传说以及诗词文赋已成为仙女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秀美的山水一道,招徕八方游客。只是,其中尚有些典故、传说比较零散和杂乱,如关于罗隐(罗汉、糯米)秀才的故事;有些古迹毁坏严重,对其解释说法不一;一些文化古迹和典故传说甚至充斥着封建落后意识的糟粕。而今天的游客们,远不只满足于单纯欣赏山水,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对人文内涵的体验,因而也有“一个典故传说救活一个景点”之说。今天的仙女湖,在开发美丽自然景观的同时,修葺文化古迹,搜集、整理传说典故,演绎、丰富仙女湖的人文内涵,必将极大地提高仙女湖的人文品位,为她平添无穷魅力。

好在仙女湖继承了丰富而悠久的新余袁河文化,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她浓缩着整个新余的历史,也孕育着新余美好的未来;她是新余灿烂的昨天,也必将是新余希望的明天。

(2000年7月于新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