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商品市场景气与预警研究
34644700000005

第5章 国外景气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出现了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测定和预测的定量研究,但是早期类似的研究只作为一种新颖的经济状态描述方法,缺乏定量测度。到了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出现越来越频繁,危机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于是西方经济统计学界开始了对经济周期波动进行测定、分析和预测的研究工作。

一、国外景气研究的发展历史

(一)早期的景气研究

景气的研究方法是国外首先开始研究和应用的。经济景气分析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1888年,在巴黎统计学大会上,就出现了以不同色彩评价经济状态的论文。法国经济学家福里利在其《社会和经济气象研究》的论文中,以黑、灰、淡红和大红几种颜色测定法国1877~1887年的经济波动。但早期的类似研究只作为一种新颖的经济状态描述方法,普遍缺乏定量测度,真正有组织的大规模系统研究实际上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1903年,英国政府内出现了“国家波动图”,用来描述宏观经济波动。但经济学界公认的“经济晴雨计”模式是从美国开始的。1909年,美国巴布森统计公司在其刊物上发表了关于美国宏观经济状态的第一个经济活动指数,这是这家公司的投资者和企业家进行商情变动观察与分析工作的一部分,它由商业、货币、投资三类共计12个经济指标构成。1911年,专门从事经济监测的美国布鲁克迈尔经济研究所,也编制了涉及股票市场、一般商品市场和货币等的景气指数。但对后来影响较大的还要数“哈佛指数”。“哈佛指数”是由经验丰富的哈佛大学教授珀恩斯领导下的研究小组于20世纪初编制的。1917年,哈佛大学设立了“经济调查委员会”,广泛收集美国的历史数据,在新方法基础上,从1919年起在《经济统计评价》杂志上定期发布“美国一般商情指数”(即哈佛指数)。这组指数选择了17项经济指标,共分为三组:A组主要是与股票市场有关的指标,其平均值构成的曲线称为投机曲线;B组主要是与商品市场有关的指标,其曲线称为商情曲线;C组主要是与金融市场有关的指标,其曲线称为货币曲线。其中商情指数从生产、物价和商品交易方面测定了当前的经济状况,代表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动向。通过这三条曲线的变化来判断景气变化并预测其转折点。“哈佛指数”曲线曾成功地提前数月预测出1919年的经济繁荣和1920年的急剧下降,并在1920年的危机期间,准确地预测出1922年4月的经济复苏。但是运用“哈佛指数”对1929年从美国华尔街金融市场股价暴跌开始的经济大危机的预测却完全失败了。“哈佛指数”因此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英国,1920年由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中央经济情报会议和英国实业联合会等组织创立了“伦敦与剑桥经济研究所”。该组织与哈佛经济委员会合作,采用哈佛指数方法编制了反映英国经济景气状况的指示器———“英国商业循环指数”;1922年,在《瑞典经济评论》上出现了瑞典经济统计学家以哈佛指数方法编制的“瑞典商情指数”;1925年,德国成立了景气研究所,由瓦格曼(WAGEMANN)担任所长,次年发布了“德国一般商情指数”;此外,还有许多国家如法国、意大利、波兰、日本等都相继开展了景气监测预警研究,以类似哈佛指数的方法编制本国经济“晴雨表”。

哈佛指数虽然能指示景气状况且能够超前预报,但是它不能正确预测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1929年大危机,从而遭到惨重的失败。哈佛指数的失败以及类似景气指数的衰落,标志着景气监测预警体系早期阶段的结束。

(二)20世纪30年代景气研究的再度兴起

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济景气分析再度兴起。1937年,美国经济研究所(NBER)在米切尔和珀恩斯的领导下,总结了“哈佛指数”的经验教训,详细研究了近五百项经济指标,利用时差变动关系,选择21项指标构成超前指数。他们还系统地研究了一系列涉及景气监测方法的问题,如循环波动的分离、趋势调整、平滑技术等,并指出经济波动是在宏观经济部门间逐步扩散的过程。

到20世纪50年代景气分析不断改进并开始进入实际应用。美国经济研究局在经济统计学家穆尔主持下,从近千个统计指标的时间序列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1个指标,构成了一个新的监测系统。这21项指标分成先行、同步、滞后三类指标,以客观经济综合状态为测度对象,采用了多指标信息综合方法———扩散指数(DIFFUSIONINDEX,即DI),预测出了经济转折的时间,并被后来的实际经济波动所证实,并每隔五年左右修订一次监测指标体系。这一时期的著作《量测商业循环》系统详尽地讨论了一系列景气监测方法问题,并提出了经济波动是一个在宏观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逐步“扩散”的过程,为具有较好信息综合能力的“扩散指数”的开发打下了基础。扩散指数是以上升指标占总指标数份额的方法构成,它认为景气变动是从某些领域向其他领域,从某些产业向其他产业波及、渗透的过程。该方法从理论到实践效果上都被充分肯定,以此成为构造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之一。至此,景气分析方法开始步入正规化。

(三)景气研究的继续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起,景气监测系统方法逐步走向成熟。1961年,美国商务部正式将NBER景气监测系统的输出信息在其刊物《经济循环发展》上逐月发表,以数据和图表两种形式提供宏观景气动向的信号。至此,宏观经济监测系统已从民间研究走向官方实际应用的阶段。景气监测预警系统在指标构成和体系构造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合成指数、预警信号指数、季节调整方法,系统日趋成熟。

由美国商务部开发的新的景气指数———合成指数(COMPOSITE INDEX,即CI),不仅能反映景气变动的方向而且能反映景气循环的振幅,从而弥补了扩散指数的不足,成为构造经济周期波动监测系统的基本方法之一。

1965年,法国政府为配合其第四个五年计划制定了“景气政策信号制度”,借助不同的信号灯颜色,对宏观经济状态作出了简明、直观的评价。1968年,日本经济企划厅在其经济白皮书中发布了“日本景气警告指数”,对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日本经济分别以红、黄、蓝等颜色给出评价。1970年,联邦德国也由国会专家委员会编制了类似的警告指数。这样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不仅能够指示景气动向,而且能以简明、直观的方式给出对经济状态的评价,这一功能的增加,尤其有利于广大企业经营者的经营决策。

与此同时,季节调整方法日趋成熟,构成了指标选择方法的重大突破———“评分系统”出现,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季节调整是从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中剔除季节因素影响的方法,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多种季节调整方法:如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研制的X-11季节调整法;1960年美国劳工统计局完成的BLS法;1966年联邦德国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推出的IFO法;日本通产省的MITI法;日本企划厅的EPA法等。这些季节调整法各有特点,分别为各国经济监测机构采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65年美国商务部开发的X-11方法。该方法与其他季节调整方法相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大多数国家得到广泛使用。目前已经发展出X-11-ARIMA和X-12-ARIMA等版本。

(四)景气研究的日趋成熟

1979年,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与哥伦比亚大学国际经济循环研究中心合作,建立了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七国为基础的“国际经济指标系统”,用以监测西方重要国家的景气变动。该系统具有四个功能:①迅速地监测世界性的衰退和复苏;②测度周期性衰退的范围与程度;③评价对外贸易前景;④对通货膨胀提出预警系统。此外,一些国际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也实施景气预警的研究分析工作。1978年,拥有西方二十多个工业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通过决议,建立了应用先行指标系统监测成员国经济动向的机构,并对合成指数中振幅平均化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1979年,欧洲共同体也开始了关于成员国景气状况监测系统的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投入运行。1984年日本也开始研究区域景气变动,组织了南亚和东亚部分国家参加SEPIA项目。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韩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将景气预警纳入其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决策支持系统中。

二、国外景气指数的现状

根据指标与经济运行周期的关系,实践中一般将经济监测预警指标划分为三类: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

先行指标也称领先指标,它是指总是或者绝大部分是先于经济波动到达自身的峰值或谷底值,即在整体市场波动之前率先发生变动的指标。先行指标对于预测经济波动的转折点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同步指标也称一致指标,是指那些总是或绝大部分与经济波动一致地达到自身的峰值或谷底值,即伴随着经济的涨落而发生变化的指标。同步指标对于判断过去历次波动的起止时间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判断当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或危险波动是否已经开始的主要依据。

滞后指标也称迟到指标,是指在各个循环周期中总是或绝大部分是滞后于经济波动达到自身的峰值或谷底值的指标。滞后指标可以起到事后验证的作用。

各个国家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经济运行状况,划分的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具有各自的特色。

1961年10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将NBER(THE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经济周期波动监测系统的输出信息在其刊物《商情摘要》(BUSINESSCONDITIONSDIGEST,缩写为BCD)上发表。从此,宏观经济监测系统从民间研究走向了政府机构实际应用的阶段。1995年,美国会议委员会(THECONFERENCEBOARD)承担了以前由美国商务部完成的合成指数(CI)的计算的责任。会议委员会计算并发布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联邦德国、韩国、日本、墨西哥、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的合成指数,除了合成指数外还发布消费者信心指数。

目前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研究的中心仍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THENATIONALBUREAUOFECONOMICRESEARCH,NBER),其中设有经济循环基准日期定期委员会(THEBUSINESSCYCLEDATINGCOMMITTEE),其职责是确定美国经济周期的基准日期。所谓经济周期波动的基准日期(THEREFERENCEDATEOFBUSINESSCYCLE)是指宏观经济波动达到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的时点,即历史上经济周期波动的转折点日期。确定经济周期波动已到达高峰,开始进入收缩期或已走出谷底。进入经济的扩张期是一项很慎重的工作,一旦宣布,在经济的各个领域都会引起高度的重视和极大的反响。2003年7月17日,美国经济循环基准日期定期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美国经济循环的峰谷在2001年11月,标志着美国从2001年3月开始的经济衰退结束。

日本景气指数的发布机构以前是经济企划厅,目前改由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发布。日本非常重视扩散指数DI,除内阁府发布全国的扩散指数外,各县府都发布自己地方的扩散指数。日本的经济循环基准日期由景气动向指数研究会确定。

韩国统计厅开展景气分析工作已近二十年,每个月都进行经济景气综合指数(CI)的计算和分析,并刊登在期刊《综合景气指数》上。韩国编制综合景气指数的目的是对总体经济变化的方向、速度、转折点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在韩国综合景气指数的种类中,除了国际上常用的先行同步指数、同步综合指数和滞后综合指数外,还加上了一些辅助指标作辅助判断,一是同步指数循环变动值,二是先行综合指数与上年同月比。截止到1996年,韩国已对其综合景气指数作了4次修订,1981年1月第一次作成CI并公布,后在1984年3月、1988年7月、1991年8月、1993年9月分别进行了修订。目前韩国综合景气指数是由23个单向指标合成的,其中先行指标有10个,同步指标8个,滞后指标5个。在统计分析科专门有一个处负责综合指数的编制工作,每月20~24日进行构成指标的资料收集和数据处理,24~28日分别计算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数并进行分析,29~30日写出景气动向分析报告,隔月1~6日编辑、出版《综合景气指数》月报。

新加坡统计局也有着很完善的景气循环监测体系,他们不仅建有领先指标系统,而且建有各行业的景气调查系统。新加坡的领先合成指数系统和韩国一样,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景气循环研究中心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所用软件也是由该中心提供的。与韩国监测景气循环的方法有所不同,新加坡采用的是增长循环的监测方法,因为自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后其经济一直保持了很快的增长,1965~1973年GDP年均增长达到11.5%,即使在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下,1974~1984年新加坡经济还保持了年均7.9%的增长。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年表是按美国的同步指标的方法制作的,即用6个同步指标合成来看经济波动的峰和谷,这6个指标是实际GDP、工业生产指数、非石油产品海运、总就业、注册就业人数、非石油国内出口。据新加坡统计局介绍,他们应用领先指数进行预测效果是相当好的,一般的这一指数领先6~15个月。由此他们还利用这一指数对GDP的增长进行回归预测,效果也相当好。

新加坡的景气调查是分成两大部门来进行的:一个是制造业企业景气调查,一个是商业和服务业企业景气调查。制造业景气调查侧重五个方面:一是总体预期;二是下一阶段产出预期;三是预期下一季度订单、就业、向海外发货和产成品库存;四是对出口的限制性因素(价格竞争、国外的政治经济条件、新元升值、配额和进口执照的限制);五是对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订单、劳动力、要素能力、原材料)。商业和服务业的企业景气调查侧重于总体预期、下一季度的总收入、销售价格及存贷款。商业和服务业主要又分成三个部门来进行,即商业、交通运输和金融业。

加拿大和英国是由统计局发布经济循环基准日期和景气指数,而澳大利亚是由国立景气研究所(ISCO)发布。德国并不正式发布经济循环基准日期和景气指数,而是由德国联邦银行和六大研究所各自发布对经济循环的判断,比较重视的是对企业的景气调查的结果,例如IFO经济研究所实施的商情调查的结果。法国也没有正式发布经济循环基准日期和景气指数,只是由学术界和民间研究机构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以论文的形式发表。

国际机构主要是OECD(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每月发布其23个成员国的景气指标,采用增长循环的概念,去掉长期趋势,并且仅仅研究先行指数。OECD在2003年7月4日发布了最新的先行指数。行业的景气指数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每个月美国地质调查网(USGS)都会计算和发布金属工业指标的先行和一致指数,其中包括主要的初级金属工业和生产钢铁、铝、铜等的特殊工业。这些指数和新闻公布的美国经济的先行和一致指数相类似,每个指数都是反映经济周期活动的各个指标的合成。其中,先行指数是对金属工业活动变化的先行指标的合成,先行指标可以对由一致指标所衡量的金属工业活动的主要变化,提前几个月给出一些信号。一致指数描述了工业当前的状况,可以作为对金属工业基本状况的衡量标准。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经济周期研究中心的帮助下,金属工业指数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创立的初期的先行指数相对于金属工业的一致指数平均先行6个月。美国地质调查网(USGS)目前成功创立的新的先行指数对于初级金属一致指数先行9个月,对于钢铁先行8个月,对于铜先行7个月,对于铝先行6个月。改善后的先行指数可以提供相关的宏观经济变动对金属活动影响的早期信号。同时美国地质调查网(USGS)也计算和公布了金属价格的先行指数,这些指数可以对金属的价格指数增长率的变化给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