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
34632200000032

第32章 认识潜能发掘潜能

会阻碍人发现自身潜能的原因很多,对孩子来说,那个最主要的阻碍因素往往就是父母和老师。

有的人自小生活在家教极严的家庭,父母们每天无数个“应该”“必须”“不许”充斥着他们所在的每一寸空间,使他应接不暇,根本没有可能去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即使小时候偶有反抗,也很快被父母压制下去,长大后则完全认同了父母,成为一个只知服从的自卑感极强的、自我怀疑和否定的人。

还有的人,则是由于在学校的不幸经历而导致严重自卑。学校可能遇到的不幸经历,主要就是成绩不好或者特别淘气导致老师和同学的漠视甚至是伤害。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上小学时,特别顽皮而且花样百出,成绩更是总拖全班的后腿,最不幸的是他遇到一个非常不适合做老师的老师,结果是老师发动全班同学孤立他。可以想见,这样的孩子,有可能的发展只有两个,一个是发愤图强,一个就是自暴自弃,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成为后者的可能往往更大。

这样总被打击甚至伤害的人,怎么可能想到或者知道自己还有什么能力甚至潜能,又怎么可能去尝试发掘自己的潜能?!

但是,潜能是一种客观存在,容不得人对它的忽视。不论一个人有多么充分的理由忽视它——如“小时候父母管得太严,使我从不敢去想除了服从我还能做什么”,或“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有潜能”,再或者“我过去的一系列失败的经历让我无法相信自己有潜能”等等——只要我们忽视潜能,潜能就会忽视我们。

被潜能忽视的我们,久而久之,就会真的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并且也真的会一无是处。

心理学上,这被称作预言的自动兑现(它与现在很流行的“吸引力法则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即不论别人还是自己预言自己是否会做成或者做不成某事,这个预言都会自动兑现而成为现实!

心理学上的“预言的自动兑现”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一语成谶”很相似,其产生作用的机制在于自我暗示,别人或自己的“预言”或“一语”说出来后,就会对自己产生强烈的暗示作用,久而久之,自己就会不由自主地朝那个方向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只要我们忽视潜能,潜能就会忽视我们的原因所在。

我在教学与咨询中发现,其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用各种方式寻找并且试图发掘自己的潜能,问题在于很多人虽然一直十分顽强地凭着直觉发掘自己,做着各种各样的尝试,但他们却总是在自己的弱势潜能上下工夫。明明有很好的做文字工作的优势潜能,却今天去考会计证,明天去考律师资格,后天又去考……他们不断挑战自己的精神虽然十分可贵,但这一系列扬短避长的行为只能不断地给他们增加挫败感。

尽管潜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而人不具备无条件尝试的可能,更何况人的潜能之分布是不均衡的。因此,人在有生之年,要想最大限度地体现生命的价值,就要尽可能在自己的优势潜能上做努力。换言之,就是要尽可能扬长避短,尽可能充分发掘自己的优势潜能。

还有的人违反天赋,总是竭尽全力跟着潮流做别人。

就好像本来是粒苹果种子,他却硬要长成个梨子,结果不仅没做成梨子,还耽误了发育成好苹果苗的机会。

其实,苹果与梨难分高下,就如同花红柳绿,各有千秋。是生物的多样性组成了世界的丰富性。

世界的丰富与美丽,由个体的独特性组成,个体对于世界的价值,也在于其独一无二性。

所以,认清自己的天赋,最大限度地做好自己,如果自己是苹果,就不要费力去做那永远也不可能做像的梨!

忽视甚至违背自己的潜能,不仅会被潜能忽视,而且还会让你充满苦恼与不安。

想想看,自己的心灵拥有那样丰富的宝藏,它一直等着你的开采,你却对它视而不见,而那另寻矿藏的辛苦和那必然找不着的结果,又怎能不让你充满苦恼与不安?

咨询中,我见过许多如花绽放的潜能。

一个典型的社交焦虑症者,在一段时间的自我调节之后,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

一个曾经任性到霸道的孩子,却成长为一个十分善解人意的社会工作者;

一个曾经被疑似为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如今却成长为一个自主、独立而又果断的人。

环顾四周,那些在贫困、灾难、逆境中奋起而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作为的人,那些远远超越了自身残疾的束缚而拿下残运会冠军的人,那些被人们景仰钦佩的人,那些被人们模仿认同的人,哪一个不是由于他实现了人类发掘自身美好潜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