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34610900000038

第38章 货币乘数

控制货币的水龙头

中央银行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中枢。经济活动中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者减少,都是通过中央银行控制的,就像控制水龙头一样,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就拧紧货币供给的阀门,银根紧缩,经济过热的温度一点一点地被降低;经济过冷的时候,中央银行就放开货币供给的阀门,这时候货币就从打开的水龙头里哗哗地流淌出来,经济受到货币的刺激开始生温……

货币的供给如果只看现金,那很容易理解,它就是中央银行开动印刷机印刷钞票的结果,或是把金属铸成硬币的结果。印刷的钞票多,货币的供给量就多,钞票印刷的少,货币的供给量就少。但是,由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大量存在,情况就变得比较复杂了,这就涉及到了银行创造货币的问题。

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是客户的存款。为了应付存款客户随时取款的需要,确保银行的信誉与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中央银行规定,银行不能把全部存款放出,必须保留一部分准备金。准备金在商业银行全部存款中所占的比例,我们就称其为准备金率。这个比率一般是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的,所以它又被称为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必须按法定准备金率保留准备金,其余的部分才可以作为贷款放出。

银行将储户的存款贷给需要货币的客户,而客户在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现金,而是把所得到的贷款作为活期存款存入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然后以支票、银行本票、汇票的形式使用这些货币。这样我们就发现,其实银行贷款的增加就意味着活期存款的增加,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本身就是货币,所以,活期存款的增加其实就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这样一来,商业银行依靠自己的信用,无形中通过存款与贷款活动就创造出了货币,在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并未增加的情况下,流通中的货币量却增加了。

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创造货币,那么它能创造出多少货币呢?中央银行怎样控制他们创造货币的数量呢?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多少,取决于法定准备金率。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来领教一下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现在假设商业银行法定的准备金率为20%,如果最初商业银行A吸收的存款为1000万元,这样该商业银行可以贷出的货币就是800万元;得到800万元贷款的客户把这笔贷款存入另一家商业银行B,该商业银行又可放款640万元;得到640万元贷款的客户把这笔贷款存入另一家商业银行C,该商业银行又可放款512万元……这样继续下去,各个银行存款的总和一共是:

1000/0.2=5000(万元)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银行通过存款和贷款“创造”货币的过程。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1000万元存款,现在增加到了5000万元存款,即通过1000万元的存款,银行创造出了4000万元的货币。

因此我们得到了如下公式:

存款总额=最初存款/法定准备率

这里,存款总额除以最初存款,我们就得到了最初存款被放大的倍数,这个倍数也就是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我们把这个数就叫做货币乘数。就是:

货币乘数=1/法定准备率

这个公式表明,货币乘数的大小实际上取决于准备金率的大小,准备金率越大,银行可留下来贷给客户的货币就越少,所增加的存款也就越少;反之,准备金率越小,银行创造的货币存款就越多,所增加的存款也就越多。可以说,任何时候银行发放贷款就必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中央银行要控制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量,只要调整准备金率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说,调整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的一个重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