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煮文嚼画
34610300000078

第78章 多情红药待君看

宋代著名词人姜夔,曾写过一阙传世不朽的《扬州慢》,结尾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里说的红药,即芍药。芍药在我国栽种的历史很早,《通志略》中说:“芍药著于三代,风雅所流咏也。”所谓“三代”,指夏、商、周三代。《离骚》中称其为“留夷”,《诗经·郑风》说:“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芍药在我国以扬州为胜,姜词中所写扬州情物,自然是不可无此君的。不过,他说的“红药”只是芍药家族中的一种。

芍药,在我国品种繁多,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记载有三十九种,到了清代陈淏子的《花镜》中增加到八十八种,芍药花色有白、粉白、粉红、紫红、墨红,有单瓣、重瓣、千瓣、楼子四大类,但都花型硕大,如楼台,如冠冕,如盘,如碗,如绣球,如马鞍,异彩纷呈。

古时,芍药又称离草,男女相别常以此相赠,如《诗经·郑风》所言。唐人张泌亦言:“零落若教随暮雨,又应愁杀别离人”(《芍药》)。同时,芍药又是古代男女的定情之物:“多情红药待君看”(宋·韩元吉《芍药》),“却是双红有深意,故留春色缀人思”(宋·蔡襄《见芍药》)。

芍药雍容丰腴,兼有色、香、韵三美,故世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宋代诗文大家苏东坡对它评价极高:“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赵昌四季芍药》)。清人孔尚任把它比作倾国倾城的美人杨贵妃:“一枝芍药上精神,斜倚雕栏比太真。料得也能倾国笑,有红点处是樱唇”(《咏一捻红芍药》)。红芍药妩媚可爱,白芍药亦楚楚动人:“天风香泛玉堂春”(明·文征明《芍药》);“白袷衣单银押重,玉箫声里怨扬州”(清·黄崇惺《陈白,阳白芍药》)。

芍药是春季开花较晚的植物,“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唐·吕温《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牡丹落尽正凄凉,红药开时醉一场”(宋·王禹佣《芍药诗》);“芍药开花端午时”(元·马祖常《五月芍药》)。因其开花晚,苏东坡有诗云“多谢画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故芍药之别名又叫“殿春”。

清末民初的大画家吴昌硕,以大写意笔触粗豪地描绘芍药,名重一时,他以曙红、硃磦一笔一瓣“积”成花形,以墨蓝、浅蓝写茎写叶,然后以浓墨勾叶纹,一扫纤弱之气。题款为“名园芍药见重台”;或以长款平衡画面,字与画相得益彰。有时,他在画中配以巨石,更显得大气磅礴。当代画家萧朗的芍药,也很耐看,以粉红写花瓣,以深红、藤黄、石绿点花蕊,以淡墨写茎写叶,以浓墨勾叶纹,再点缀几只飞舞的蜜蜂,整幅生机勃勃,毫无暮春的凄凉之感。天津老画家孙其峰画白芍药,则以淡墨线勾花瓣,花瓣上略染藤黄,以浓墨写茎写叶,饶有风致。

有趣的是清代著名文人李渔,他认为芍药为花相是委屈了它,其位应在“五等诸侯之列”,即“王之下,相之上”,所以“每于花时祭酒,必作温言慰之曰:‘汝非相材也,前人无识,谬署此名,花神有灵,付之勿较,呼牛呼马,听之而已’”《闲情偶寄》)。

芍药有此天下第一知己,岂能不欣然欲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