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煮文嚼画
34610300000045

第45章 龟寿

自古以来,龟一直被视为吉祥物,与龙、凤、麟并称为“四灵”。前三者是神话传说中的东西,只有龟确切存在,而且为人所熟知。

龟之所以受到推崇,是因它的长寿。《述异记》上云:“龟千年生毛,寿五千年谓之神龟,万年谓之灵龟。”《庄子·秋水》亦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这似乎并非臆断,一九八四年南阳市就展出了一只活了一千零五十年的乌龟(《新民晚报》载);梅县发现一只垫在观澜亭亭柱下已两百年的活龟(《采风报》载)。

关于龟的神话传说,在古代的典籍中也很多,如《列子·汤问篇》所载,海上有五座仙山飘浮不定,天帝命海神兼风神的禺缰,“使巨鳌(龟)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

龟长寿,“龟”与“贵”谐音,长寿而富贵,这大概是它能跻身“四灵”之列的原因。

古人占卜,最早的卜具是龟策(龟甲和蓍草)。为什么非得以龟甲作卜具呢,“以其历岁久矣”(《淮南子·说林》)。同时,龟甲是我国早期文字的记载工具,谓之甲骨文。龟甲还曾作过货币,《易·损》:“十朋之龟。”

龟的形象还被镌刻在印章一端,谓之龟钮,汉代规定:丞相、三公、列侯、将军之印,皆金印、龟钮,其印亦称金龟。对于高中金榜获得官职的夫婿,古时雅称“金龟婿”,“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唐·李商隐《为有》)。古人还喜欢以龟作佩饰:唐代大诗人李白初进长安,会见贺知章,赠以《蜀道难》诗,贺读后钦佩至极,立即解下身上佩系的金龟换酒同饮。

因龟的长寿富贵意,古人常将“龟”字用于人名,如唐代的歌唱家李龟年。杜甫有《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传世:“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还有一位唐代的大诗人叫陆龟蒙,号天随子,朝廷以高士召而不就。

《玄中记》云:“千年之龟,能与人语。”而且龟亲近有德之人,传闻为其不平的床脚做“垫石”,便产生了“支床有龟”的典故。抗日战争时期,马寅初先生在重庆被蒋介石抓捕入狱,重庆进步人士为营救马老出狱,举行“遥祝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联名赠送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历代诗人歌咏龟的篇什很多,曹操的《龟虽寿》即是此中的名篇,抒发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怀奇志。诗一开始便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乌龟与古希腊似乎有不解之缘。其一,鹰叼着一龟,欲吃其美味的肉,无奈龟甲坚硬,将龟从空中掷向一块石头以破碎其甲,恰好击在古希腊三大悲剧作者之一的埃斯库罗斯光秃秃的头上,当场击毙一个天才。其二,古希腊有一位“飞毛腿”阿基里斯,人们根据一个荒唐的假设,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是: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熟知西典的画家黄永玉,在《罐斋杂记》中,用水墨画了一只乌龟,题了一行款:“希腊伟大的寓言家肯定过,我是毋庸置疑的胜利者。”

齐白石是很喜欢将龟入画的,在一幅题为“长年”的画中,他用稍浓之墨勾出龟甲及甲上斑纹,以及头、足、爪、尾,再以淡墨染头、甲上斑纹、腹、足,尔后以浓墨点睛。龟显得忠厚、憨诚,有仁者寿者之风。

在另一幅中,以赭石勾出龟甲、龟腹,以淡浓墨画头,以浓墨点出甲上斑纹,画出足爪;再于右上方,伸出几丛墨写的剪刀草,很是中看。他画的龟图,多作贺寿之用。

古人画龟,款识多题为:“贵龄”“长生”“纳寿”“龟龄”“神龟有寿”“负字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