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煮文嚼画
34610300000119

第119章 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棉花虽说也带着一个“花”字,历代画家却极少把它当成独立的画材,而出身农家的丹青巨匠齐白石,却敢以大写意来画棉花,生机勃勃,炫人眼目,题的款更是有意味: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中国是个产棉大国,棉花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说是老少咸知。

但我国最早用于纺织的原料,并不是棉花,而是葛、麻、蚕丝和羊毛。葛,即葛藤,生长于南方,长达数十米,其皮坚韧,用沸水煮过,使其变软而分离出白而细的纤维,再用这种纤维编织遮身御寒的衣物。“伯余之初作衣也,炎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所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滕复,以便其用,而民间得以掩形御寒”(《淮南子·泛论训》)。《韩非子》中亦有“夏日葛衣”的记载。以后,又有了麻、丝、毛的纺织物。《诗经》中关于麻类生产的文字就有二十余处,宋元以前,麻布是平民的主要衣着原料,“布衣”遂成为平民的代称。诸葛亮就自称“臣本布衣”(《出师表》)。宋元以后,棉花才成为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至今,学者们对于棉花是从国外传入的还是土生土长的这个问题,犹争论不休。

袁庭栋在《棉花是怎样在中国传播开的》一文中,认为:“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三条不同的途径:‘第一条途径是印度的亚洲棉……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地区……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由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再到河西走廊。’”

而仲富兰在《棉花》一文中,则说:“笔者不同意‘棉花外来说’,认为我国的棉花是由南方的古棉花,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种植,不断培养改良而成的。它是由华南逐渐向北推进的。西汉时代,在海南岛、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都盛产‘越布’。《后汉书·南蛮传》说:‘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所谓‘广幅布’,其实就是用南方种植的棉花而织成的一种棉布……而在汉代,西北一带也确有非洲棉的存在,只是因为它植株矮小,产量低,棉绒品质差,无法向广东扩展到黄河、长江流域中去。”

这些争论自可留待时间去裁定。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南方的“古棉花”,到底为何种形态呢?

晋人张勃在《吴录》中说:“交趾定安县有木棉,树高数丈,实如酒杯,中有棉,如蚕之丝也,又可作布。”原来最早的棉花,是多年生的木本棉花,属落叶乔木类,经过漫长岁月的选育,才变成植株不高的一年生“中棉”。这种“木棉”,以后称作“棉”或“木棉”,宋以后方称作“棉花”。但是,它与现今南方高大的木棉树(英雄树)并不同类,木棉树属木棉科,其纤维不能纺纱,更不能织布;棉花属葵科,其花可以纺纱织布。

在元代,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为我国主要的纺织原料。到了明代,李时珍称棉花“宋末始入江南,今遍及江北与中州”《本草纲目》。清代李拔说:“天下无不衣棉之人,无不宜棉之土”(《种棉说》)。元代出现了一位棉纺专家黄道婆,她将在海南岛所掌握的种棉、纺棉、织布技术,带回家乡松江乌泥泾,大力改革落后的纺织工具,使得松江棉布名闻天下。黄道婆被尊为纺织业的始祖。

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棉花的新品种不断出现,比如彩色棉,其花不仅是纯白一种了,还有红、黄、绿、紫、蓝之属,正如我们流光溢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