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煮文嚼画
34610300000114

第114章 闲看庭中栀子花

在陈半丁的花鸟画册中,我很喜欢他的那幅《栀子花》。他用淡墨勾出一朵朵花,并聚之为团,却不呆板,用疏枝及疏叶破之,画面显得匀停、空灵。花瓣上施以白色,花蕊处略点轻红,淡雅、闲适而又含蓄。然后题上一首小诗:“六出叶奇葩,风清香自远。树如天竺林,人在琼华馆。”

其实,在古代,栀子花不仅仅是纯白一种,典籍中载有红栀子花之属,可惜现在难得见到。《花镜》云:“昔孟昶十月宴芳林园,赏红栀子花,清香如梅,近日罕见此种。”另外在《万花谷》《野人闲话》中,亦有关于红栀子花的记载。唐人杜甫在《栀子》一诗中说“红取风霜实,喜看雨露柯”,他赏咏的自然是红栀子花了。

但不管怎么说,白栀子花毕竟是古今常见的一类。它开花时,正当暑夏,洁白的花光和清香的花气,给人一种清凉如水的感受,故备受称赞。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夸誉它“玉质自然无暑意”;明代大画家沈周对它更是情有独钟,他的题画诗云:“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栀子最早叫卮子,卮,酒杯也,因其花形如卮,故得此名。

栀子还有许多别名,《上林赋》中,称其为鲜支。《别录》命之为越桃,唐刘禹锡以此典入《咏栀子花》诗:“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又开。”《三柳轩杂识》称它为禅客、禅友,宋代大画家王十朋诗云:“禅友何时到,远从毗舍园。妙香通鼻观,应悟佛根源。”之所以称为禅客、禅支,相传其种子来自天竺,因而《三余赘笑》又称其为禅支。晋人谢灵运在他的《山居赋》中说“林兰近雪而扬猗”,栀子便又叫林兰。栀子树型挺秀,其枝干遒劲多姿,临池照水,极为动人,所以又得“水横枝”的美誉。

栀子在汉代就成为珍奇之花,“汉有栀茜图”(《艺文类聚》),“千亩栀茜其人与千户侯等”(《史记》)。到晋代,身价更显,“诸宫有秩,栀子守护者置一人”(《晋令》)。清人李渔,对栀子花观察细致,他说:“栀子无甚奇特,予取其仿佛玉兰。玉兰忌雨,而此不忌,玉兰齐放齐凋,而此则开以次第”(《闲情偶寄》)。栀子和玉兰还有一个共同点,即能净化空气,特别是对于铅蒸气的吸收能力很强。

记得我曾学半丁老人笔意,画了一幅《栀子花》,题诗曰:“爱看栀子雨中肥,晴日绕树蝶竟飞。最羡洁人先洁己,纤尘难染玉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