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骨质疏松一本通
34592800000053

第53章 “亡羊”急需“补牢”

一个人如果在儿童青少年期不注意“补钙防老”,进入中老年期,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随着人们寿命的普遍延长,这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的药品广告之多和媒体宣传之广,也足以说明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很有必要予以全面、科学地普及教育。

科学证明,骨质疏松是一个较难逆转的病理变化。它一旦发生,即使进行积极治疗,也只能是减慢骨质丢失的速度,延缓骨质疏松的发展,可谓“亡羊补牢”。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骨头,又并非单纯地“补钙”就能“补牢”的,医生要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进行综合治疗。首先,要了解骨质疏松的治疗难度在于钙代谢的特殊性。

钙在人体内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血液中的钙,它随血液流动,被带到全身,是各种器官和组织发挥其功能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所以,血钙必须始终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二是骨头中的钙,它是由血液带到骨骼的钙,经过骨的代谢而沉积在骨组织中,并成为人体贮钙的“仓库”。

人体内99%的钙沉积在骨和牙齿上,所以钙是骨的重要材料。同时,由于骨是钙的“仓库”,要随时为血液输送钙。当血钙水平下降时,骨会释出钙进入血液,使血钙上升至正常水平;当血钙超过正常水平时,骨就会把血液中多余的钙变成骨钙,贮存起来。

然而,人步入中年以后,由于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和骨代谢的变化(破骨大于成骨),原先在骨头上沉积的钙,逐渐加速释放入血(不论血钙水平是否下降),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此时,由于饮食中钙的摄入不足及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能沉积在骨头上并贮入“仓库”的骨钙减少,且一年比一年少。因而,中年以后,体内骨钙量总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这样,骨钙便愈来愈少。年轻时,骨钙贮存少的人,就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

由于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血钙总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所以,血钙水平不能反映骨钙流失的情况,这就给诊断骨质疏松带来困难。目前,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开始用骨密度测定仪,检测骨骼中骨量贮备的情况。中老年人最好每隔1~2年查一次。一些有可能发生骨质疏松的人,如曾做过卵巢切除术、40岁以前就绝经、长期素食、消瘦且肤色白、亲属中有骨质疏松的女性,应当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发现骨量明显下降、有骨质疏松迹象的,就要切实“补牢”。

把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比作“亡羊补牢”,是因为到了得病才进行治疗,是比较被动的。但是,如果不予“补牢”,骨钙的流失会逐年加速,骨折随时可能发生。已经发生骨质疏松的骨头,必须进行正规的“补牢”,包括补充钙剂,以提供原材料、补充活性维生素D以增强机体对钙的吸收、补充性激素以抑制破骨过强、积极参加适量的运动,以减缓骨钙的流失,以及使用降钙素等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

血钙比较低的人,无疑应当补充钙剂,以提高血钙水平,使之上升到正常的范畴。若不补钙,势必要动用已经疏松的骨头中的钙释放入血,这岂不是雪上加霜吗?医生会在诸多钙制剂中,为不同的患者选择最恰当的品种。

活性维生素D是钙被肠道吸收和从尿中重新吸收入血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补钙的同时,必须补充活性维生素D。如何补,补多少,也要因人而异,建议向有关医生咨询。

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受害者:一来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妇女体内钙的流失逐年加速;二来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通过甲状旁腺的作用,使维生素D的活性和含量下降,以致钙的吸收减少。这两种因素相加,使绝经后的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大大增加。可见,补钙的同时,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是必要的。此外,雌激素还可以减轻由于它的水平下降给其他器官(如心血管)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掌握雌激素的剂量十分重要。不然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这也要由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情况施治。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功用是减少骨钙流失。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它,并不会对血钙产生什么影响。目前,医生常用降钙素治疗出现骨痛的骨质疏松患者。如何使用,也必须由专科医生进行具体指导。

此外,还要强调积极、适量的运动。中年以后,运动量明显减少,也是骨钙加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不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骨质疏松,都应当积极参加适宜于自己情况的体育锻炼。医生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时期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为加固自己的骨骼,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