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先调理心情后处理事情
34545800000058

第58章 让自己勇敢坚强起来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关键在于自己的勇敢和坚强。

詹姆斯的父亲生重病的时候已经是70岁了,他曾经是全州的拳击冠军,由于有着硬朗的身子,身体能够抵御一定疾病的缠绕,所以才一直挺了过来。

有一天晚饭后,詹姆斯的父亲把全家人召到病榻前,他的病情日益恶化,自己已知时日不多了,他一阵接一阵地咳嗽,脸色显得苍白,说话也有气无力。他艰难地看了每个人一眼,缓缓地说:“我给你们说一件事情,那是在一次全州冠军对抗赛上,对手是个人高马大的黑人拳击手,而我个子矮小,明显地处于劣势,一次次被对方击倒,牙齿被打掉了一颗。休息的时候,教练鼓励我说:‘詹姆斯,你能行,而且能挺到最后一局!’我说:‘我会坚持住的,我能应付过去!’当时,我的身子像一块巨大的石头艰难地挪动着,对手的拳头击打在我身上发出空洞的声音,我感到害怕。跌倒、爬起,爬起后,又被击倒了,就这样反复着,我终于熬到了最后一局。对手胆怯了,我开始了真正的反击,你们也许体会不到,我是在用我的意志打击,长拳、勾拳、重拳,我们两人的血混在一起,血腥味伴着人们的呼喊声更激发起我的斗志。我的眼前有无数个影子在晃,我终于找准了机会,狠命地一击……他倒下了,而我终于挺过来了。最终我获得了我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一枚金牌。”

就在他说话间,又咳嗽了起来,汗珠滚滚而下。他把手搭在詹姆斯的手上,微微一笑:“孩子,不要紧,才一点点痛,没什么事,我能应付过去。”

第二天,詹姆斯的父亲就因咳血而亡了。那段日子,可以说是非常的艰难,由于发生了经济危机,詹姆斯和妻子都先后失业了,经济状况非常困难。那个时候,父亲又患上了肺结核,因为没有钱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请不来大夫医治,又没有其他办法,只好一直拖到死。

父亲死后,家里的境况更加艰难,度日如年。詹姆斯和妻子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找工作,当晚上回来的时候,失望大于希望,彼此面对面地摇头。但是,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也没有气馁,而是互相鼓励:“不要紧,我们会应付过去的,一切都会过去。”

后来,詹姆斯和妻子都重新找到了工作。每当他们坐在餐桌旁静静地吃饭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到父亲,想到父亲的那句话“我能应付过去”,而且把它作为他们生活的座右铭。

每个人都有感到生活艰苦难耐的时候,但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善于在困境中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能应付过去!一切都会过去。”

1987年3月30日晚上,洛杉矶音乐中心的钱德勒大厅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人们期盼已久的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在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气氛中,仪式一步步地接近高潮——高潮终于来到了,主持人宣布:玛莉·马特琳在《上帝的孩子》中有出色的表演,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全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玛莉·马特琳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阵风似的快步走上领奖台,从上届影帝——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过奥斯卡金像。

手里拿着金像的玛莉·马特琳激动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可是人们没有看到她的嘴动。她又把手举了起来,是那种向人们挥手致意的姿势,眼尖的人已经看出她是在向观众打手语,内行的人已经看明白了她的意思:说心里话,我没有准备发言。此时此刻我要感谢电影艺术科学院,感谢全体剧组同事……原来,这个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竟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女。

玛莉·马特琳不仅是一个哑巴,还是一个聋子。

玛莉·马特琳出生时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个月后,被一次高烧夺去了听力和说话的能力。

这位聋哑女对生活仍然充满激情。她从小就喜欢表演,8岁时加入伊利诺伊州的聋哑儿童剧院,9岁时就在《盎司魔术师》中扮演多萝西。

但16岁那年,玛莉被迫离开了儿童剧院。所幸的是,她还能时常被邀请用手语表演一些聋哑角色。正是这些表演,使玛莉认识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克服了失望心理。她利用这些演出机会,不断锻炼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岁的玛莉参加了舞台剧《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饰演的是一个次要角色。可就是这次演出,使玛莉走上了银幕。

女导演兰达·海恩丝决定将《上帝的孩子》拍成电影。可是物色女主角——萨拉的扮演者,使导演大费周折,她用了半年时间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瑞典寻找,竟然都没找到中意的。于是她又回到了美国,观看舞台剧《上帝的孩子》的录像。她发现了玛莉高超的演技,决定立即启用玛莉担任影片的女主角,饰演萨拉。玛莉扮演的萨拉,在全片中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极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动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悦和沮丧、孤独和多情、消沉和奋斗。玛莉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勤奋、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镜头,用自己的心去拍,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让人拍案叫绝。

就这样,玛莉·马特琳实现了人生的飞跃,她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聋哑影后。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成功,对每个人,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是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