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162

第162章 她随月神一起升天了

转眼间秋天到了。七月七日,相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过去和珅家总没有认真地过这个节日,今年他却命家人仔细布置起来。府中的院子里搭了彩栅,装蛛盆等早已备好,香案供着“牵牛河鼓天贵星君”和“天孙织女福德星君”的牌位。

晚上月出之后,香案上供满果品和佳肴。和珅携夫人到香案前跪拜祈祷。本来祈祷星君的应是女人,但和珅却破了例,而且和多数人祈求的内容不同。和珅不是祈求星君降予富贵,霁雯更不是祈求织女使自己变得心灵手巧,他们只祈求天上星君赐给他们健康。和珅一遍遍地默祷着,一遍遍地许着愿,让神明保佑他夫妇二人长命百岁,白头偕老。

大概一身牛粪的牛郎和心地纯洁的织女是不喜欢贿赂的神明,他们对和珅的祈求许愿无动于衷。霁雯依旧咳嗽不止,时常咳出血丝。和珅预感到事情不妙,更把希望寄托在神明的保佑上。

中元节到了,这是鬼节,和珅更不敢有丝毫怠慢。道观、佛寺、各路神灵拜了一遍,家中的供奉更是丰厚,用三头猪、三头牛、三头羊、三石米饭,另有香烛酒礼、楮帛等,祭祀着鬼神。

和珅带着家人、太监,为鬼魂超度。他们到了河边,把日间做的鬼王、鬼判、鬼官、鬼兵、鬼役,放入鬼船之内,然后焚化。岸上,兵丁们几百人手执荷叶,荷叶中燃亮蜡烛,一时间青光荧荧,罗列两岸。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百盏,放入河中,青光在河中随波上下,然后和珅乘船到河中诵经祈祷。

和珅家里,也用琉璃扎了许多灯,大大小小有一二千盏。琉璃是绿色的,内里面放着蜡烛,蜡烛点燃,灯光青光闪闪,绿荧荧的,显得鬼气森森。和珅府第笼罩在青绿色的光芒中,似乎真正的成了一座鬼府。和珅家中又请来了道士、和尚,作法诵禅。

可是,和珅无论多么极力地拜祭鬼神,这些鬼神似乎对和珅都是无动于衷,甚至是受了和珅的东西后反而对他“敲起竹杠”来。特别是那些鬼,不仅没有被送走,反而硬赖在霁雯身上不走,非要夺她性命。

到了八月,霁雯只剩下皮包骨头,和珅寸步也不离开霁雯,丰绅殷德、公主等也天天探望、时时探望。

和珅默祷着,如果过了中秋节,夫人的病即能治好,因为中秋节阴气最盛。中秋为月神节日,月神一定保佑夫人,特别是像霁雯这样贤淑的女人。

果然,霁雯到了中秋节真的又说又笑,精神气力好了许多,脸上泛着红晕。和珅万分高兴,也不到朝中,便陪着夫人和全家人一道过着团圆节。

晚上,和珅的花园之中立一屏风,屏风两侧,摆有鸡冠花、毛豆枝和鲜藕;屏风前设一八仙桌,桌中摆一特大月饼,周围缀以水果和糕点。这种摆设,是公主布置的。此时,她扶了婆婆,来到桌旁,又拿起“玉兔桂树”荷包,分给众人,众人都戴在身上。公主和婆婆霁雯率和府上下祭拜月神。拜过之后,公主将大月饼切成小块分给诸人,这是吃团圆月饼了。

霁雯笑着用手招着和珅,和珅走到霁雯身旁。霁雯拿着块小月饼塞进和珅嘴里,和珅也把自己手里的月饼递到霁雯口中。此时圆圆的月亮如一块白璧圆盘,飘浮在碧蓝的天上,花园里一片澄明。和珅与夫人霁雯一起吃着对方递给的月饼,都感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温馨,多么圆满。

月饼吃完,霁雯道:“你扶着我,我有点倦了。”

和珅要扶她坐下,她竟趁势伏在和珅身上。和珅挽着她腰肢,忽然感到臂弯猛地一沉,和珅心内咯噔一下,低头看霁雯时,她已含笑睡去了——永远地睡去了。和珅没有惊慌,没有眼泪,心中只有无限的哀痛,他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是那样圆、那样亮,那样纯洁无暇,那样冷光普照。

和珅站了好久,又久久地望着月亮。人们都诧异起来,觉出意外,公主意识到了什么,急扑向霁雯,和珅道:“她升天了,随月神一起升天了。”

她本是一团云气——霁雯。没有了太阳,便成了月华。

霁雯陪在和珅身边三十年,她的离去留给和珅无尽的悲伤。和珅早已经习惯了在众人面前的尔虞我诈,唯独在妻子面前才可以坦坦荡荡、毫无顾忌。只有妻子才能给他这份平静,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做到。

此时他已年近五十,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家庭和和美美,圆圆满满,让自己尽享天伦之乐?可是,不幸接连而至,幼子夭折、弟弟病逝、孙子夭折。如今结发妻子又抛下了自己,他的心像是被掏空了一般。

他年幼父母早丧,对家庭的渴望要比常人强烈得多。现在,苦心经营的家庭就这样破碎了,他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余生。

姬妾们生怕和珅伤了身子,时常陪伴在他身边,希望能够缓解他的悲痛。可是和珅总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寿椿楼里,全然不顾眼前人。他还在寿椿楼里为妻子写了六首悼诗,首首哀婉凄凉,让人断尽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