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152

第152章 装傻充愣也需要技术含量

嘉庆得知和琳升任统帅的消息后担心不已。当时和珅的耳目已经遍及各处,就连内外奏章都必须同时备送一份副本给军机处,甚至还规定御史缺出只能用六十岁以上的老臣担任。和珅早已经把乾隆的耳目变成了他自己的耳目,这下又多了一个执掌大军的臂膀,自己如何能与和珅抗衡?

既然惹不起,嘉庆就只好处处让着他。

一天,嘉庆将案头上的奏章全都抱起来,送到和珅面前,说:“和大人,这是我准备向我爹汇报的一些工作,和大人你忙不忙?要是不忙的话替我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

“不忙,不忙。”受到重视的和珅眉开眼笑,开始检查起嘉庆的家庭作业来。

正检查着,和珅突然发现嘉庆这小家伙竟然瞒着他偷偷地发出了一道谕令,是要调两广总督朱珪回京。

朱珪一直担任嘉庆的老师,教嘉庆读书,两个人的感情十分深厚。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朱珪出任两广总督,被封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嘉庆一直想把朱珪召回北京,便于嘉庆元年八月将朱珪擢升为大学士。

朱珪的归京,和珅心里十分反感。他当然了解朱珪与嘉庆的交情,朱珪回京自然就会成为嘉庆的左膀右臂,对自己不利。当时和珅就火大了,立即去找乾隆告状:“陛下,这不行啊,嘉庆这孩子……太不成熟了,他怎么可以乱来呢?怎么可以把朱珪调回来呢?”

“猪龟是只什么动物啊?”乾隆流着口水问道。

史书上说,乾隆到了晚年,记忆力急速地下降。他口渴了,刚刚端起茶杯就忘记了喝水这回事;忽然想起耳朵痒痒,拿茶杯当挖耳勺,顺手就塞进耳朵里……总之,老年痴呆症。

“朱珪可是嘉庆这孩子的老师啊,以前给嘉庆做家教的。”和珅解释说:“要是他也来到京城,和嘉庆两人往朝堂上一站,到时候一唱一和,有说有笑,那还让咱们爷们儿怎么混啊?陛下你快拟旨……”

“拟啥旨啊?”乾隆问,“小嘉庆昨夜是不是又尿床了?”

“拟旨,把朱珪从两广总督降为安徽巡抚。真是太不像话了,咱爷儿俩还站在这儿呢,哪轮到他来说话?”和珅应道。

于是两广总督朱珪的官职一日之间连升带降,先是被学生嘉庆晋升为大学士,马上又被和珅贬为安徽巡抚。

办妥了这件事,和珅又想:不行,我虽然年迈,可还是要为祖国站好最后一班岗,嘉庆这孩子不懂事,太年轻,办事毛毛躁躁,我还是派个忠诚的老干部,替我照顾着他点吧。

和珅派出了他的亲信吴省兰去嘉庆那里工作,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嘉庆当秘书,替嘉庆整整诗稿。这个时候的嘉庆一天到晚乱写东两,说不定会在哪张纸片上写句什么,要是让吴省兰给“整理”出来,递交到乾隆面前,少不了个撤职的处分。

无论是后世的史学家,还是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认为嘉庆这倒霉孩子,是真的没什么希望了。

却说那吴省兰一检查嘉庆的诗,还真从一首诗中发现问题了:

“圣人无过额只过,予过诚多愧寸心。

政教不能化民俗,立纲犹未肃官箴。

言多迎合身家重,事总因循习染深。

克己省愆惟自责,形端表正勉君临。”

嘉庆皇帝写了许多诗,但几乎所有的诗都跟这一首没什么区别,而且这也不能叫诗,最多只是七言检讨悔过书。在这首诗里,嘉庆兄弟深切地自责道:“我错了,我错了……”到底哪里做错了?反正统统都错了。

这多半是他的老师朱珪给他出的损主意。想那朱珪既然能够成为嘉庆的家庭教师,引起和珅的忌惮,那史书多少是读过几年的。他当然知道历史上的太子储君,就犹如放在锅里烹煎的肥鱼,不被人吃下肚的可能性太低了。而朱珪既然当上了嘉庆的家庭教师,当然要竭尽全力地抱住嘉庆这根粗腿,想尽办法帮这孩子当上皇帝。

想必那朱珪肯定早就告诉过嘉庆:“阿庆啊,不是当老师的说你,你也太不懂事了,你知道你是个什么职务?你是国家储备皇帝呀,这是天底下最高危最高危的职业了。你看好了,你上面有几个阿哥,这几个阿哥不管谁做了皇帝,都没你的好。所以呢,你要想成功地活下去,就必须听为师的一句话。做人啊,千万千万不能说真心话,任何时候真心话一说出来,你就死定了。而说真心话最可能的途径,就是写诗,因为诗言志啊。不管你平时装得多么人模狗样,可一写诗,铁定会有真实的心迹流露,铁定会露馅儿……”

帝师第一课,就是要教自己的学生怎样才能够做到隐藏自己真实的内心,避免让人抓到把柄。所以这朱珪肯定是教导过嘉庆的:“你要是憋不住非要写点什么的话,那你就照这么个写法:我有错,我有错,我从头错到尾,但是别问错在哪儿,反正我错就是错……只要你照这么写下去,能不能当上皇帝不敢说,但小命至少是能够保得住的。”

可想而知,等吴省兰奉了和珅之命,拿看嘉庆的诗稿来挑错的时候,却发现满篇满纸的都是错:“……我有错,我有错,我从头错到尾……”吴省兰的脑袋,一定是大了两圈还不止。

嘉庆这厮装傻充愣,连写诗都作伪,真是太深沉了,这让和珅如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