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147

第147章 想出了讨好乾隆的新把戏

乾隆虽然退位,但嘉庆所盼望的“嘉庆时代”却没有到来。因为老头子牢牢把握着皇权,新皇帝嘉庆不过是应付一些朝廷礼仪的傀儡而已。

早在乾隆宣布要“禅位”的时候,就曾大张旗鼓地修葺宁寿宫,打算退位后入住。禅让大典结束后,他却只字不提搬出养心殿的事,宁寿宫仍旧空着。嘉庆皇帝当然更不敢提出,只得老老实实地住在毓庆宫。

乾隆的心思,和珅看得清清楚楚。他早就已经联合了军机大臣们,想了许多讨好乾隆的把戏,甚至还制定了太上皇、皇上、大臣之间的一些言行规范。禅让大典结束的第二天,和珅就带着一班军机大臣来到养心殿,打算就这些新规范征求乾隆的意见。

“奴才们草拟了一些规范,还请太上皇过目。”和珅双手将拟定的规范捧在手里,恭恭敬敬地说道。

“哦,拿上来朕瞧瞧!”乾隆一听,连忙示意旁边的执事太监将奏折呈上来。可话一出口,才发现自己竟自称为“朕”。“朕”本为皇上的自称,他已经不是皇上,当然不能再使用了,不觉一阵心酸。

这时,太监已经将奏折呈了上来。他缓缓地展开奏折,只看了一眼,不悦的心情就一扫而光了。这奏折开篇就对太上皇、皇帝、大臣之间的一些特定称谓做了规定。退位的乾隆皇帝为“太上皇帝”,颁旨称为“敕旨”,仍然用“朕”为自称。至于新皇帝嘉庆,只能称为“嗣皇帝”。

看到这里,乾隆微微地笑了起来。

“和珅啊,除了太上皇、皇帝的这些称呼,奏折中还写了什么?朕这眼睛不中用了,刚看了几行就有些花,还是你说给朕听听吧!”乾隆将奏折放在一旁,开口对和珅说道。

“奴才们研究了一番,认为大臣们上书上表,凡遇到‘天’、‘祖’两字,都必须抬高四格书写;凡遇到‘太上皇’三个字,也都必须抬高三格书写。”

乾隆听着不禁露出了笑意。

“遇到‘皇帝’字样抬高二格书写。”和珅又补充道,“日后,太上皇您过生日要称做‘万万寿’,嗣皇帝过生日称为‘万寿’。”

“好!”乾隆皇帝点头应允,“难得你们如此细心,你们若不提,朕都疏忽了。”

“日后,一应军国政事,嗣皇帝都要在太上皇的‘躬亲指教’下办理;官员进京谒见或新官员离京赴任,也都必须先请太上皇帝训话。”和珅继续说道。

“好,如此安排十分周到,就按你们的安排行事吧!”乾隆很高兴和珅如此了解自己的想法,当然会欣然应允。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吗?”乾隆看了看殿下的军机大臣们问道,“没有什么事就先退下吧,朕与和珅还有事商量。”

“是!”大臣们连忙跪下磕头,随即知趣地退出了养心殿。

“和珅,嗣皇帝那边情况如何?”乾隆见大臣已退,轻声问道。乾隆对自己的儿子怀有很大的戒心,尤其是禅让之后。自己真正禅让了皇位,心里就觉得不踏实了。他生怕儿子将自己手中的大权夺了过去。

“回主子的话,嗣皇帝打算册封皇后,正为此事忙着呢!”和珅了解乾隆的心思,一直在关注着嗣皇帝那边的动静。这君臣两个似乎心有灵犀一般,都明白对方所想。

“看来,他很想体味一下大权在握的滋味啊!”

“太上皇,奴才以为,这正是彰显您威名的大好时机!”

“哦?此话怎讲?”

“您可以下一道旨,亲自册封喜塔腊氏为皇后。如此一来,嗣皇帝定会明白您的意思。”

乾隆没有说话,想了许久,终于默许地点了点头。

“诏书就交给你来草拟,拟好了给朕呈上来。”

“是!”和珅连忙答应,“奴才还有个主意。在册封皇后的当日,奴才想再给您举办一次‘千叟宴’。这个日子虽不特别,但如此一来,全天下都会看清谁是大清的主宰。”和珅早就已经想好了一系列的对策。

“这……”乾隆想了想,犹豫起来。这个主意的确不错,可这样对待自己的儿子、媳妇似乎有些残忍。

“太上皇,这个主意还是您来拿……”和珅见乾隆犹豫,连忙开口。他故意将“太上皇”三个字说得重。

这一提醒,乾隆立即明白了自己的特殊身份。古往今来,为了争夺皇权而弑君杀父的事情并不少见,正是权力让人性卑劣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便自己得以全身而退,作为生存在紫禁城里的太上皇,没有权力也只能被人们遗忘、遗弃……

“好,依照你的意思来办吧!”乾隆终于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