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130

第130章 搞外交和珅也是把好手

八月十三日,隆重的“万寿”庆典活动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举行。澹泊敬诚殿张灯结彩,文武百官纷纷行三跪九叩礼,恭祝皇帝万寿无疆。马戛尔尼一行与缅甸国使臣、蒙古王公一起,也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望着那些跪在脚下的英使团,乾隆的心情好了起来。

庆典仪式后,乾隆吩咐和珅陪伴英国使团在清音阁观看了戏剧,参观了在万树园举行的歌舞表演,晚上观看了焰火晚会。这期间,马戛尔尼多次向和珅请求准使团人员留住京师,并提出了英王关于开放通商的几点请求。他们甚至还要求在珠山、广州附近划一个小岛,为英国商人使用。

听到英使的这些要求,和珅实在有些气不过。对于英使的通商贸易要求,和珅自然不敢擅自做主。不过他明白乾隆的意思,乾隆是断不会同意英使的要求。所以每当马戛尔尼提出要求时,和珅总是巧妙地将话题岔开。可这个马戛尔尼似乎并不气馁,一遍一遍地讲述英王的要求。

“足下不是想在我国中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吧?”当马戛尔尼再次提出通商的要求时,和珅不再躲避。

“当然不是,如果贵国有不同意见,我们还可以商量。”马戛尔尼连忙解释。

“贵国要求使用中国的土地又不许我们设防,这样的事怎么可以拿来商量呢?”和珅微笑着说道。

一句话,说得马戛尔尼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了。和珅见气氛有些僵,便立刻命人拿来乾隆赐予英使的礼物,一件件地向马戛尔尼说其妙处。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礼物,加上和珅的巧舌如簧,立即把僵化的气氛缓和了。众人都将条约的事搁到一边,暂且不提。

“皇上,和大人求见!”这天,和珅好不容易抽出身来,连忙去见皇上。

“快让他进来!”乾隆对于和珅的安排十分满意。

“快起来吧!这几天可把你忙坏了,腿上毛病可好了?”

“皇上,腿疾已经无碍,多谢皇上挂念着奴才!”

“英使团那边可好?”

“一切还好,不过奴才仍有些事情需要向您禀报。”

“什么事情?”

“英使团公使马戛尔尼多次向奴才请求,准许使团成员留住京城。可是,按照咱们大清的规矩,凡是外国使者在京逗留的时间不能超过40天,所以奴才拒绝了马戛尔尼的要求,不知皇上意下如何。”和珅说道。

“这些无知的‘红毛外夷’还想留住京城?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断不可行!”英使团最初不想三拜九叩,如今还想留住京城,乾隆对他们更加恼火起来。

“皇上,不仅如此,英夷还提出了许多通商的要求,请求允许英国商船在珠山、宁波、天津等处经商;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个洋行买卖货物;允许英国人在华自由传教等。而且,英使还要求在珠山、广州附近划一个小岛,为英国商人使用……”

“划一个小岛给英国?这明显就是在侵犯我大清的领土!我大清的领土哪能这样随便划出去?”乾隆越听越气,没等和珅说完就忍不住大加斥责。

“你是怎样回答的?”乾隆愤愤地看着和珅问道。

“奴才自然不敢答应。”和珅连忙回答。

“这些蛮夷之人一点规矩都不懂。你赶快令这些人离开京城,传令沿途官员严加防范,以防这些蛮夷滋事!”乾隆最初以为,这些英国人跨洋远道而来不过是为了观光上国,进贡祝寿,向大清表示臣服。如今才知竟然是为了通商而来,他自然不会接受。

“是!”和珅连忙磕头领旨。

九月初三,英国使团在礼部侍郎松筠的专门护送下起程离京。离京前,马戛尔尼向和珅辞行,他十分佩服和珅的外交才能。在这次接待英使的过程中,和珅既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又不失一位大国权臣的风度。虽然英使最终没有实现愿望,但对这位不卑不亢的外交大臣仍是十分赞赏。

“和大人,虽然此行我们没能实现通商的美好愿望,但是对于您的外交才能实在很佩服!希望日后我们还能有机会再见面!”马戛尔尼说道。

“哪里哪里!倒是我有安排不周的地方,还请公使大人多多担待!”和珅听后微微地笑了起来。他又吩咐家奴取了些古玩玉器,作为私人物品馈赠给马戛尔尼,留作纪念。

马戛尔尼使团在严密的监视下离开北京前往天津,从那里登船前往杭州,随后又前往广州。两广总督依照皇上的旨意,向英国人展示了他们雄壮的军威,枪戟林立、刀利弓强。可在马戛尔尼看来,这些手持大刀长矛、身背强弓硬弩的军队不堪一击。但是,中国皇帝对于他的先进武器并不感兴趣。在马戛尔尼看来,他们此行受到了清政府“最礼貌的迎接,最殷勤的款待,最警惕的监视,最文明的驱逐”。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十二月初七,马戛尔尼在广州无奈地上了船,带领着他庞大的使团回国复命去了。

§§九、专权跋扈清除异己者

虽然不再缺银子,不再缺大夫,钱沣的病仍旧一天比一天严重,没过几天便死掉了。钱沣的妻子办完丧礼,便与儿子一起拉着钱沣的遗体回老家了。望着这对孤儿寡母,和珅的心里也很不得劲。如果钱沣不处处与他死磕,或许又会是另一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