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121

第121章 瞅准机会推荐亲兄弟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乾隆带着几位皇子巡行木兰围场。随行的皇子有永瑆、永璂、永琰和永璘,八阿哥永璇因为突然染疾卧床不起,留京诊治。一行人浩浩荡荡,几天后就赶到了那里。

乾隆皇帝精力旺盛,一共有十七个儿子,但这些儿子中有七人不到十岁就病逝,即便长大成人的也一个个地接连死在了乾隆的前头。此外,皇四子永珹过继给履端亲王允祹为后,六子永瑢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为后。因此,乾隆身边的皇子只剩下五位,分别是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十二皇子永璂、十五皇子永琰、十七皇子永璘。

木兰围场面积广阔,乾隆带着几名皇子巡幸木兰,就是想趁机考验一下几位皇子的能力。

乾隆皇帝一身戎装,虽然已经八十高龄,可看起来精神焕发,望着驰骋在围场内的皇子们更是兴奋不已。只见皇子们一个个开弓放箭,箭矢生风,野兽应声倒地,阵前一片欢呼。

这次围猎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天才结束,收获颇为丰富。乾隆还专在张三营行宫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饮酒歌舞,摔跤比武,并按功劳大小对各位皇子予以奖赏。

围猎结束,乾隆又前往热河行宫。刚到不久,一条惊人的消息就传到了热河:廓尔喀出兵侵入后藏了!

廓尔喀就是现在的尼泊尔。乾隆年间,廓尔喀势力逐渐强大,便想对势力较弱的西藏用兵,以扩张自己的势力。

早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头目苏尔巴尔达就曾率兵入侵。乾隆得知后,立即责令驻藏大臣尽力抵御。但由于藏兵疲弱,无力抵挡敌军,只得派人与廓尔喀议和。原以为这样就可以保得西藏的长治久安,哪知三年之隔,廓尔喀竟然再次出兵!

乾隆见到奏折后,大发雷霆,问道:“此事该如何处理?诸位大臣可有什么主意?”

“皇上,奴才以为,只有下定决心委任新帅,大举征讨廓尔喀才是上策!”和珅身为理藩院尚书,知道自己难脱干系,连忙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和珅说得有道理!”乾隆皇帝点了点头,“不过,西藏地区气候恶劣,山路峻险,而且敌军十分凶悍,要出兵西藏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作出周密的部署才可发兵。依诸位之见,谁可以带兵出征?”

军机大臣阿桂连忙推荐福康安。

“除了阿桂,在这满朝文武中能够带兵远征、统一部署的的确只剩下福康安了。朕虽然于心不忍,也只好把他招回京,让他率军出征了!”乾隆说到福康安,心里头一阵不舍。

“皇上,奴才还要推荐三个人。”和珅也不甘落后。

“哪三个人?”

“奴才认为海兰察在平定四川大小金川战争中功勋卓著,可以当个副手,助福康安一臂之力!”和珅虽与海兰察的交情一般,但这个人确实是个领兵打仗的材料。

“嗯,的确是名难得的将领,那另两个人呢?”乾隆点了点头。

“奴才还推荐四川总督孙士毅、工部左侍郎和琳!大军入藏,需要大批军用物资,可以由孙士毅负责东路粮饷的供应,和琳负责西路大军的军火、粮饷,以保障大军前方作战!”作为外交部的一把手,和珅对于廊尔喀部一直放心不下,私下里早就想好了应对的方法,如今正可以派上用场。他早就想把和琳派到福康安手下做事,只要和琳能够把握住机会,定可以在这次出兵中脱颖而出。

乾隆听了和珅的部署,点头应允。

九月末,乾隆皇帝从避暑山庄返京。到十一月中旬,朝廷已经从全国各地调兵共约一万七千多人,筹集军饷四百多万两,福康安、海兰察、和琳立即率领大军出征。

福康安率军昼夜行军,十二月便抵达西藏。经过实地勘察,福康安率军首战就歼敌数千。随后,福康安率军再战,将廓尔喀大军逐出国境,此后战争便转入了廓尔喀境内。在战争中,和琳不但给福康安运送了充足的粮草、后备,而且在阵前身先士卒。他的表现颇得福康安的好评,两人配合得非常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