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怀才纳贿“二皇帝”和珅
34511000000101

第101章 三千多老头来聚餐

一大早,满京城曾任过四品以下官员的老人都乐悠悠、屁颠颠出了门。他们大部分是告老在家的老臣,还有许多有名望的儒生、仕子、乡绅。这些老人平日里很少出门,大多数人都没有进过皇宫,都是头一次见皇上,所以天不明就赶来了。一路上,这些老人不时地遇到昔日好友、同僚,昔日的往事不禁一一展现,老人们的脸上挂上了愉悦的笑容。

老人们在侍卫的带领下走进了早已披红挂绿的紫禁城,直奔乾清宫而去。金碧辉煌的宫殿,威武森严的侍卫,成群结队的太监,让他们眼花缭乱、目瞪口呆。此时的御膳房也忙得热火朝天,各种瓜果蔬菜、鸡鸭鱼肉早已经准备好了,数百张饭桌也在乾清宫内排开。小工、厨师们各司其职,已经摆好了各种珍馐佳肴,只待乾隆皇上驾到正式开席了。

乾隆今天也起了大早,先祭拜了太庙,又到钟粹宫里给皇太后上了香,最后才来到乾清宫。赶到乾清宫时,数千老人们已经落座了。他望着宫内黑压压的人群,心里十分高兴。

“皇上驾到!”太监高高地喊了一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话音一落,这些老人们颤颤巍巍地跪了下来,齐刷刷地磕了头。

“诸位老寿星们快快起身!”乾隆连忙让诸位老人平身。

老人们听了,一个个慢慢地站了起来。能够进得皇宫在他们看来已经是三生有幸,这下又能一睹天颜,更让他们激动万分。

“朕继位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生怕无颜面见黄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今年已经是朕登基以来的第五十个年头了,多亏了有列位臣工、天下子民辅佐朕,才能有今天的大清。朕在这里,要好好地谢谢你们!”乾隆的话一说完,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大殿下的几千位老人、文武群臣及皇子们见皇上一饮而尽,连忙也端起酒杯干了。

敬过了酒,也算开了席,老人们纷纷拿起筷子、汤匙品尝御赐的美味佳肴。

乾隆心里高兴,他要走下位子,给各地来客敬酒,以示“敬老”。他跟一个颤巍巍的老头敬酒时,故作关切地问:“老人家,今年高寿哪?”

“啊?——”这位爷耳背,没听清。

随侍太监忙凑近老头耳根,重复一遍。噢,这位爷算听明白了,边点头边说:“俺今年,今年整141岁了!”

老头接着还摇头晃脑说出一大溜话来:

“咱大清朝入主中原,历经顺治、康熙、雍正,至乾隆五十年,正好141年,小老儿是咱大清帝国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人啊,我深感咱皇上之伟大、国家之伟大。”

乾隆一听顿时笑逐颜开:“老人家,你说得好哇!”

“是皇上领导的好!”老头说。

这位自称141岁老头的句句话,都说到乾隆心坎里去了,他笑眯眯地直点头。

有人问,这老头为什么偏偏自报141呢?因为少报一岁或多报一岁,就不会引起乾隆的关注和开心了。因为乾隆爷是位喜好阿谀奉承的主儿。这小老儿摸准了胃口,就冲着这来的。乾隆一高兴,诗兴大发,他说:“我今儿出个对子,让大伙对一对,算是为‘千叟宴’助助兴。”

众人皆鼓掌说好。

乾隆:“这上联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你们谁对下联?”这上联里可有些玄机,两个甲子年刚好就是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年,正好就是141岁。

众人故作谦虚,相互推让,其实他们摸摸肚里干货,都怕对不好出丑闹笑话,而以“自谦”之态躲避。一番你推我让,对下联的“工作”就落到大学士纪晓岚身上。见乾隆笑眯眯、一脸信任地看着自己,老纪立马来了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嗯,古稀双庆就是两个七十相加是一百四,再加一个一正好是141岁!这句对得好,堪称绝对啊!不愧人们称你为才子!”乾隆夸赞道。

人们也就轰然叫好。

其实这对子看似工整,其实平庸,不过是歌功颂德、应景附和之作。但乾隆高兴,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对和珅的这个点子,他真是一百个、一千个满意,于是又赏赐给和珅许多珍宝。

其实,和珅看重的可不是这些赏赐,他在乎的只是乾隆对自己的宠信。这种宠信在满朝文武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大臣们自然就会对和珅奉若神明,财源自然可滚滚而来。再加上他手握内务府大权,对自己喜爱的宝物可以掖入囊中。皇宫里有的宝贝他家都有,皇宫里没有的珍品,他家里也有。渐渐地,满朝上下没有谁不知道和珅拥有万贯家财了。乾隆虽然也有所耳闻,但和珅实在是个贴心的臣子,所以也便放任他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