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战略角度看,战国像一个并不完全正规的围棋大棋盘。齐国、楚国、秦国和燕国是其四个边角,分别坐落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鲁国、宋国、韩国、赵国、中山国和卫国位于内线,魏国是其腹心。按照围棋“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基本原理,齐、楚、秦、燕占据地缘优势,而魏国则是最危险的领域。
根据先秦最富有科学性的地理书《禹贡》的九州分类,魏国土地属于中中和中上等,并非最富饶的土地。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把河东、河内和河南称为“三河”,认为“三河在天下之中”,“土地小狭”。魏国土地狭窄,四面受敌,即所谓围地。围地则谋,故而魏文侯率先求变。战争打的是经济,经济靠资源。冷兵器时代的资源指土地和人。土地处于劣势,魏国主攻人,实施人才战略,用天下人才取天下土地。
怎样才能让天下的人才往魏国跑呢?魏斯有三种办法:给钱,给官,给面子。
大多数人贪财爱官,一小部分人好面子,比如姜子牙、诸葛孔明。姜子牙渭水垂钓,诸葛亮隆中耕读,都等人来请,尤其诸葛孔明,非要三请才出山。死皮赖脸去求官,给不给另说,当奴才使唤自尊心受不了。他们的脸皮子薄,寻常人不要学姜尚和诸葛亮,天下有几个周文王?有几个刘备?有几个魏文侯?没有他们,难道不发财,不做官啦?
升官赏钱,只要是国君就能办到。守不守信用,给不给面子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事情。你把我们骗来,发两天工资,又是减薪水,又是裁员,吆来喝去不当人怎么办。魏文侯三出戏,让天下人看到他的信用和尊重人才的诚心。
其戏一:魏文侯有一天对管山泽的小官说,我明天来打猎。第二天雷鸣电闪,狂风骤雨,魏文侯听歌看舞玩得正开心,想起昨日之约,出门上马,冒雨进山。
其戏二:魏文侯与田子方一起喝酒听音乐。田子方是请来的人才,儒教名士,魏文侯尊为老师。一曲未完,魏文侯说:“钟声不协调,左边的高。”田子方一声冷笑。魏文侯见他笑得有些不怀好意,问道:“有什么可笑,我说得不对吗!”田子方道:“我笑君侯耳朵聋了。”魏文侯问道:“为什么?”田子方道:“治理国家是君主的本分,您这么懂音律,治国肯定聋了。”魏文侯不生气,挺起腰回答道:“是,我确实聋了。”
其戏三:段干木是天下贤才,让魏国请来了。魏文侯只要路过段干木的家门必定敬礼。那时敬礼不是致军礼,魏文侯坐在车上不能鞠躬,手扶车前横木表示敬礼。
田子方、段干木有什么本事,和管山泽的小官一样,本事了了。魏文侯不是尊敬他们,不是向他们敬礼,而是向天下人敬礼。作为一国之君,能拉下脸皮向匹夫敬礼,怎么会找不到人才,高手们接踵而至。
魏文侯吸引了四大人才,李悝、西门豹、乐羊和吴起,他们都是厚黑教的高人。
李悝变法使魏国富强,粮食充足,物资雄厚,魏军才可能出兵打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不是变法,而是他的一句名言:“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家富娶美妾,国治用奸臣”。甚合厚黑学教旨。
永远记住,一个人没有本事的时候,贫贱之时,万万不可娶美丽的女人。美丽的女人希望得到的东西多,你满足不了,她就要闹,或者红杏出墙,甚至离你而去。我们要做大事,不能为家中芝麻绿豆般的小事分神,拖了后腿。夫妻天天打仗,整天闹离婚,小孩哭,大人闹,父母叫,鸡飞狗跳墙,能干什么大事?
李悝说得好,“家贫则思良妻”。人穷志不短的人必娶善良的女人,老实的女人,贤惠的女人,平凡的女人,面貌丑陋也无妨,不识字更好,“女子无才便是德”。
一旦有钱有地位,我们就不一样了。在家做老爷,出门做大爷,玩浪漫、找小姐、包二奶,根本不需要你费神,漂亮女人争先恐后投怀送抱。那时想离婚老婆也不肯。当然,厚黑学不提倡男人纵欲。好色和纵欲是两回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纵欲是溺,沉溺于声色有害健康,损耗精神,耽误我们的“远志”。
“国乱则思良相”。乱世靠真本事,正人君子尚有一席用武之地,太平世界则全是厚黑弟子的天下。
厚黑教做官六字真言中有一个“绷”字,即官员的威严凛然不可侵犯,这个威严只可对下属、老百姓们使用,万万不可对上司使用。这个字,西门豹用得最好。
西门豹担任邺地长官,治理邺地。新官上任,大家不服,怎么立威呢?西门豹以“河伯娶妇”为突破口。
当地长老、豪强、官员伙同女巫以河里的神仙河伯娶媳妇为名义敛财,谁不给钱就把谁家女儿嫁给河伯,送进水晶宫。
河里有鱼有虾,哪有什么河伯。西门豹将计就计,河伯大婚之日,说新娘子不漂亮,让巫婆去水晶宫下通知,扔进河里;巫婆不回来,大弟子扔进河里再去找;大弟子不回来,二弟子去找。西门豹总共扔进一位大巫婆、三名女弟子,最后把三位长老也扔进滚滚河水。
还有谁敢不听话?恐怕没有。七条人命,至于他们其中有谁该死,有谁不该死,管不了那么多。
吴起来到魏国。魏斯问李悝:“吴起何许人?”
李悝回答道:“吴起贪功名好女色,但是若论打仗,司马穰苴不如。”
“这就够了。”魏斯道,“我要和他见一面。”
不贪功名的人,君王拿什么诱惑他为国家做事。好色人之常情,上帝创造人类的同时赋予情欲,没有情欲人类如何延续后代。
魏斯眼里,吴起没有缺点,只有优点。至于杀妻求将,魏斯更能理解,他所做的一切就是让天下才士不必用那么残酷的手段取信异国贵族。不管哪国人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魏斯的用人准则。
这对当时天下的明君名将会面,魏斯第一句话便向吴起当头泼一盆冷水:“听说你很会用兵,但是我不喜欢军事。”
吴起没有料到魏国国君竟以这种方式开头。他研究魏国有一段时间,从鲁国出来一直在思考,天下之大哪里才是真正的家,最终选择来到魏国。因为魏国是四战之地,危机四伏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拥有一位贤明的君主,不会看不到战国的未来,不会任由王国逐渐衰落,乃至灭亡。
吴起相信自己的判断,坚定回答道:“您为什么说谎呢?”魏斯不置可否地看着他。吴起略带激昂地继续说下去:“我从您过去的言行来观察您将来的抱负。您的魏国生产精良的武器,建造先进的战车,为了什么?如果说您打算保家卫国,那么请问,您找到使用精锐武器的士兵了吗?真正伟大的国家军备强大、内政修明。面对敌人不敢进攻,只能眼睁睁看着阵亡战士的尸体悲伤,这是仁义吗?”
魏斯站起身,亲手铺设席子,让妻子给吴起斟酒,说道:“魏氏家族要缔造一个伟大的国家,要称霸于诸侯。可魏国四战之地,请将军为魏国划策。”
吴起道:“抑强吞弱,三晋结盟西击秦。”
魏斯道:“为什么要和韩,赵结盟?”
吴起道:“三家分晋,魏国难比昔年晋国,单凭魏国力量如何称霸?若赵、韩联手,强敌攻于外,两家乱于内,魏国势必难堪。如今魏、赵、韩三家皆非诸侯,我们以此为借口联络两家共图霸业。合三晋之力,削弱强国、吞并弱国壮大自身。秦国是魏国大敌,安邑与秦国一河之隔。魏国若想霸天下必先灭秦国。灭秦之后,再图诸侯。”
不谋而合,这哪里是吴起在说话,分明是魏斯本人在说话。魏斯大喜,举杯道:“灭秦大业交与将军。”
接手伐秦重任的吴起为魏国练就一支钢铁之师,号“武卒”。他们拉十二石强弓,身着三套铠甲,背负五十支箭,手持戈矛,腰间挎剑,带三日粮,半天疾行一百里。
仅有强壮的体魄和军事技能没用,如何保证这支虎狼之师卖命,国家许诺赏给有功的战士土地和宅院。吴起以身作则,与最下等的士兵吃相同的饭、穿相同的衣服、同打地铺。不骑马、不坐车、亲自背粮,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有士兵长痈疮,吴起用嘴吸出脓汁。有如此军官,士兵们怎么肯不卖力。换作那些吃大餐、住宾馆、出门前呼后拥的将军们,只有傻瓜才肯卖力冲杀。
吴起放弃一时的舒适生活,赢得无边的富贵与荣耀。与士兵们同睡同吃,给他们吸脓算得了什么,脸皮再丢还是那么厚,物质和精神享受实实在在。贵在坚持,如果一时作秀,士兵们立马认出你的虚伪本质,吴起毕生不改与士兵们出生入死的习惯。那名被吴起吸过脓的士兵母亲听说这件事后,痛哭流涕道:“往年吴将军为儿子的父亲吮脓,父亲战死,不知道我的儿什么时候死啊。”不管多少母亲哭泣,士兵们只要吴起一声令下,勇往直前,生死无惧。
吴起的战绩证明一切。公元前413年,魏军在赵、韩军队帮助下越过黄河,向秦国发起一波又一波凌厉攻势,一直打到郑(今陕西华县)。两年时间。魏军先后攻克临晋、元里、洛阴、邰阳等城镇,取秦国河西之地,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退守洛水,只能被动防御,无还手之力。
西线形势大好之际,魏斯突然决定攻打中山国。
吴起感到困惑,“中山与魏国不接壤,中间隔着赵国,怎么去打?即使打下来,怎么去守?”
魏斯道:“知道谁是魏国最大的敌人吗?”
吴起道:“秦国。”
魏斯笑了:“以前是,现在不是,我们拿下秦国河西之地,设置西河郡,秦国被削弱。如今最大的敌人是赵国,知道赵都中牟在哪里吗?”魏斯自问自答道:“在我们北方边境线上,赵人为什么放弃晋阳迁都中牟?”
吴起答道:“图霸中原。”
魏斯似笑非笑道:“我不会攻赵,三晋同盟不能散架,但我要给赵国屁股上钉一颗钉子,让他投鼠忌器,有后顾之忧。”
吴起道:“赵国不会同意借路。”
“嘿嘿,”魏斯笑得一脸奸诈,“以前不会,现在赵国的大当家赵浣去世,老子没了,我就要欺负小子。”
吴起道:“我不同意攻打中山国,为今之计,应该集中全部的力量攻灭秦国,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魏斯直视吴起的眼睛:“秦国数百年基业岂是一朝可毁,你有几成把握,用时几年可以灭掉?秦国不亡,赵国兴起,那时怎么办?”
吴起一时语塞,魏斯道:“你替我守西河防备秦军反扑,太子魏击协调与赵国的关系,负责物资供应。至于主将人选,我想好了,乐羊。”
虎毒不食子。见过吃儿子的人吗?乐羊是也。
乐羊,宋国人,被魏文侯吸引到魏国。攻打中山国的战役进行得很艰苦,战争进行到了第二个年头仍然没有打下中山国都。并非乐羊武功不济,而是中山国中间隔着赵国,长途远征,运粮困难。
赵国小当家赵籍原本不肯借道,谋士赵利出主意道:“魏国打不打得下中山国,于赵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失败,魏军疲惫,国力削弱;如果取胜,魏国必定不能越过赵国守住中山,中山迟早归属赵国,这是魏兵帮着我们打中山啊。”
赵利说得真是太轻巧,赵国以后曾经两伐中山国都没有取胜,一个中山国外加一个强大的魏国,赵国凭什么可以占有呢?赵烈侯之所以最后应允借道,主要出于当时三晋联合的大战略考虑。
赵、魏、韩三家分晋后势力不如晋国,魏文侯设计三晋同盟的战略。韩、赵曾经翻过一次脸。韩国向魏国借兵讨赵国,魏文侯不借,说:“我与赵国是兄弟。”赵国向魏国借兵,魏文侯也不借,说:“我与韩国是兄弟。”凭借信义,三国同盟不断加深。
可惜魏文侯的战略思想没能继续下去,当赵国讨伐卫国的时候,他的儿子魏武侯自恃国力强大,背弃三国同盟出兵救卫国大败赵兵,破坏魏文侯三国同盟大计,遭到秦、楚、赵夹攻,国力日衰。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乐羊攻打中山国不顺利,有人对魏文侯说,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为官,所以战事没有进展。
魏文侯准备换人。恰在此时,中山国君给乐羊一个绝好的机会。他们煮杀乐羊的儿子,并赠予一杯肉汤,本意乱其心性。中山国人太小瞧权谋家,正是乐羊表现的大好机会,端起肉汤,一饮而尽。中山国人傻了眼,这样黑心皮厚的人打得过吗?中山国人丧失斗志,魏文侯坚定对乐羊的信心,不再换人。中山国不敌两大权谋家,败下阵来,亡国了。
接着便是魏文侯和乐羊两大同门之间的较量,乐羊表现得有些过分,连儿子肉都吃的人,谁的肉不能吃呢?魏文侯想,不能重用你了,用吃儿子的人太危险啦。于是,乐羊被“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