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原名公孙鞅,卫国人,他和吴起同为平民,但内心深处比吴起高一等,因为吴起祖祖辈辈平民,商鞅祖先与卫国国君是兄弟,也姓姬,周王朝的国姓,故而又叫卫鞅。
卫鞅满腹才华,有抱负,从小喜好刑名之学,刑名之学笼统讲就是法家。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慎到的“势”派,申不害的“术”派,卫鞅的“法”派。法家集大成者要属韩非子,融势、术、法于一家。
卫鞅的法派,说白了就是国家制定法律,人民无条件遵守。无论是谁,不分贵贱,不管法律好与坏,不许评论,只许执行。
有人会说,太霸道太不讲理了。就霸道,就不讲理,这就是法派。
战国是人才表演的舞台,第一出争霸大戏的中心在魏国,卫鞅来到魏国,投身魏相公叔座门下担任中庶子,相国跟班、侍卫之臣。第三章公叔座乃厚黑教绝顶高手,一生“毁”人不倦。公叔座毁人自有道理,他是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遇到更有本事的人才会取代他的位置,不得不毁,不能不毁。
照说公叔座压制人才,人们恨他才是。首先受压制的人应该恨他,其次君主应该恨他。然而,谁都说他好。不可思议吧?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要脸皮够厚、心够黑。
把吴起折腾走了,吴起恨他吗?不恨。吴起只能恨自己,谁让你拒绝公主婚事呢。魏武侯失去一双臂膀,恨他吗?不恨。只恨吴起不识抬举,魏国池水浅养不了真龙。
公叔座会做人。公元前362年,魏、赵、韩三国之间爆发一场战争,公叔座率魏军大败赵、韩联军于浍水,生擒赵国大将。魏惠王大喜,亲自到郊外迎接,赏赐田地一百万亩。公叔座不要,对魏惠王说,仗打赢了五个人有功。第一个主君您,英明领导,指挥有方;第二个吴起,为魏国训练出勇往直前的士兵:第三个两位副将;最后才是臣。
魏惠王好感动,谁说公叔座排挤吴起呢?瞧人家这高尚的品德。吴起早没了,后人还在魏国,赏他们田地二十万亩;副将各赏田地十万亩;公叔座再加赏田地四十万亩。好家伙,两句话下来,公叔座得到一百四十万亩。
公叔座正风光,秦军趁魏、赵、韩大战之机攻打河西重镇少梁,公叔座只得率魏军长途跋涉援救少梁,战局可想而知,秦军以逸待劳大败魏军,生擒公叔座。
不能据此认为公叔座军事指挥能力差,战术能力再强的将领也难以挽救国家战略方向的错误,放弃三国同盟是魏国最不明智的选择。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多么优秀的将领,他们也无法阻挡第三帝国的败亡。
公叔座刚刚经历浍水大胜,吹牛皮的话言犹在耳,一下子颜面扫地,做了战俘。好在秦国国君秦献公是魏国资助回国的,当时公叔座一手策划。性命无忧,秦国人把他送回魏国。
公叔座气恼不已,年纪大受不了折腾,一病不起。人不能生气,病从气中来,像公叔座这般厚黑术炉火纯青的高人还会生气上火,何况平常人,修身养性重要啊。
公叔座想起卫鞅,论政治,一个比吴起还有才干的人。现在卫鞅再怎么有才也威胁不到自己,因为公叔座马上要去另一个世界继续奋斗。
弥留之际,魏惠王来看望老相邦。魏惠王心情不好,少梁战败第二年迁都大梁。不迁不行,秦军打到黄河边的少梁(今陕西韩城),渡过黄河可直取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如果到时候韩、赵两国落井下石,切断上党交通线,魏国空有大片河内国土支援不上。再说,韩、赵不再是坚定的盟友,说不定哪一天他们联合起来一起进攻安邑,没法跑。
老相邦误我啊,才打个胜仗,说寡人指挥有方,败仗不是寡人指挥无方吗?你要是打赢,咱们何至于千里大搬家,灰溜溜如丧家之犬。可是公叔座病重,时日无多,人家为魏国辛苦一辈子,这关头不能说些扫兴的话。
魏惠王问公叔座:“您要舍弃我而去了,魏国的江山社稷怎么办?”
公叔座爬不起来,喃喃道:“我的侍从官卫鞅虽然年轻,可是才华出众,实属天下奇才,希望主君对他言听计从,将魏国托付此人。”
魏惠王沉默不语,直到走没说一句话。公叔座明白,等魏惠王将要离开之时,屏退左右,挣扎着说道:“主君如果不想用此人,万万不可让他离开魏国,杀之。
魏惠王见公叔座一脸急切的模样,心中不忍,安慰道:“好啦,好啦,寡人听你的。”
魏惠王一行人走出公叔府第,魏惠王对左右道:“公叔座真是病糊涂啦,让我用卫鞅做相邦,太荒谬。”
卫鞅何许人,魏惠王没听说过,他有如此反应很正常。卫鞅在公叔座府中待了肯定不止一天两天,如果真是天下奇才,你头脑清醒时为什么从来不跟我提起此人呢?病得一塌糊涂,快见阎王的时候才说,这不是发高烧说胡话吗!
魏惠王哪里猜得透公叔座的心思,那是老谋深算,那是厚颜无耻。魏惠王刚走,公叔座紧接着把卫鞅叫到府里、喊到床边,悄悄说道:“卫鞅老弟,我不行了。你才华过人,我知道,这些年委屈你在我府里做事。今天我向主君推荐你担任魏相,看那意思主君不同意。你知道我这个人,先公后私、先君后臣、先忠后义。我劝主君不能用就杀你,他答应我了,你快跑吧!”
公叔座真是厚黑高人,八面玲珑,一个人不得罪。做人要做公叔座,太高了,实在是高!
公叔座喘着气,好不容易把这一通话说完。卫鞅眼珠子转了转,回答道:“感谢相邦知遇之恩,主君不肯听您的话重用我,自然不会听您的话杀我,我哪里也不去。”
卫鞅猜得没错,魏惠王早把卫鞅这个人遗忘到爪畦国。印象一经种下,再难以改变,魏国无用武之地,只有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