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的提醒
34501700000052

第52章 赢得贵人相助

“原 文”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译 文”

子贡问如何推行仁德。孔子说:“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利工具。住在一个国家里,就要侍奉大夫中的贤者,结交士人中的仁者。”

大夫是朝廷官员,士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孔子是用这句话来说明推行仁的方法,要先交往大夫中的贤者、士人中的仁者。

孔子一生凄凄惶惶奔走列国,为的就是推行自己仁的主张,所谓“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最有力量帮助自己推行仁的,是掌权的人和有地位的人。孔子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人若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改善他的工具。为了更好地推进自己仁的事业,需要寻找“利器”相助。借用一句老话,就是寻求“贵人”的相助。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是在曲解孔子。孔子特立独行,怎么会有这样“庸俗”的观点呢?庸俗吗?不,这正是孔子务实精神的体现,也是孔子总结出的一条成功经验。孔子一生磨难颇多,但也多次得到“贵人”的相助,做成了一些原本困难的事情。

孔子年轻时,对周礼十分仰慕,非常想到周朝的都城洛阳观礼。可苦于财力,一直去不了。这时,有一个叫南宫敬叔的世家子弟,也是朝廷大夫,在鲁君面前请求“与孔子一道去观周礼”。鲁君便特批给一辆车、两匹马、一个童仆,使孔子得以完成夙愿。孔子观周礼后回到鲁国,声望大增,四方各国前来向孔子求师学礼的人不断增加。

为了这件事,孔子十分感谢南宫敬叔之助,说:自从南宫敬叔使我有车去观礼,我的“道”走得更快了。这个“道”,既指道路,又指学问事业,语带双关。

后来,孔子周游列国。在齐国,有大夫高昭子引荐。在卫国,有大夫颜浊邹接待并引荐,使孔子很快受到卫灵公的礼遇。在陈国,孔子得到大夫司城贞子相助……孔子在外十几年,在卫国居住时间最长,一直得到卫国老资格的大夫蘧伯玉的帮助。

孔子为什么能够得到南宫敬叔的相助呢?这是因为孔子早就以他的好学知礼博得了南宫敬叔父亲、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好感。孟僖子临终时,特地嘱咐儿子去拜孔子为师学礼。当南宫敬叔知道孔子想观周礼而困于财的情况后,便伸出援手。如果孔子不学无术,人品差劲,他就是托门子、找关系、请客送礼,南宫敬叔也不会答理他。

有这些“贵人”相助,才使孔子有机会向各国君主直接宣传自己的主张,也才能在十几年的奔波中,虽然困难重重,却始终能坚持下来。正是从亲身的体会中,孔子告诉子贡,如要“为仁”成功,就需要结交贤大夫和有仁德的士人。也就是说,要有“贵人”相助。

古人云:智者当借力而行,慧者当运力而动。有“贵人”相助,可以减少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大大促进自己事业的成功。

唐代大诗人李白年轻时,虽然极富才学,但名气不足。于是,他向韩朝宗即韩荆州投书,自我推荐,希望得到韩荆州的鼎力相助。李白在这篇著名的《与韩荆州书》中一开始就写道我听众人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后来,他果然得到了韩荆州的赏识,从此名声大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在首都长安的时候,诗文虽好,但没有出路,没有人保荐,连考试都没有办法参加。后来,白居易去看一位老前辈顾况,将自己的作品给他看。这位老前辈接见了白居易,先不看作品,问他:你住在长安啊?长安居大不易!他对白居易讲这话,包含有教训的意思。但看到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非常欣赏,认为这个年轻人有资格住在长安。于是,为白居易向保荐使他有机会参加考试。

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商界、政界,还是演艺界,由于有“贵人”相助而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电影明星巩俐、章子怡一举成名,事业有成,固然有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但与张艺谋这位世界级大导演的相助也是分不开的。

应该承认,一个人能不能得到“贵人”相助,有很多偶然因素。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能不能得遇“贵人”,与你自身的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关系。

孔子每到一国,都能了解到那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有人问子贡,孔子是怎么了解到的?子贡回答,孔子是靠“温、良、恭、俭、让”了解到的。就是说,由于孔子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所以常能得到别人的主动帮助。孔子周游列国,得到许多“贵人”相助,这也是与孔子具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密不可分的。

其实,人这一生中,有许多与“贵人”相遇的机会。但如果我们不具备温良恭俭让的品质,就会与“贵人”失之交臂。反之,我们就非常有可能得到“贵人”相助,而且是意想不到的主动的、慷慨的相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要获得成功和幸福吗?那么,先磨砺你的品德吧。生活不会亏待你,慷慨的“贵人”自会来助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功需要寻找“利器”相助,贵人就是助 成功的利器。但如果我们不具备温良恭俭让的品质,我们就会与贵人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