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的提醒
34501700000015

第15章 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原 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

“译 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牌位应该用什么木。宰我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子木,用意是使人民恐惧战栗。”孔子听了这话,批评说:“已做过的事就不要再提了,已完成的事就不用再去劝阻了,已过去的事就不再追究了。”

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宰予,字子我。有一次,他受到孔子的批评。孔子为什么要批评宰予呢?因为宰予回答鲁哀公的问题不对。周代用栗木做土地神的牌位,使民战栗,效果是不好的。就是说,这是周人做得不妥当的一件事。但这已经既成事实,后人再说三道四,也改变不了历史。在孔子看来,鲁哀公问社,宰予这就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所表达的无非是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宽容待人,不要揪着别人的错处不放。应着眼于现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不要去纠缠前人的对错。另一层含义就是凡事不悔,已经过去的事不必老说,你纠缠过去,对今天并无用处。

宽容,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平白无故地被人辱骂,当然很不乐意。但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张口就骂的人,一般都没有修养、没有风度,有什么必要与他们一般见识、争论不休呢?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继续侵蚀你的心。

一位有些名气的女歌手失恋后,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去找一位著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就会丧失愉悦的心情,而且更会损害健康,最后伤害最大的还是自己。怨恨只是一种无能之举。假如别人伤害了自己,千万不要只会怨恨。关键是要学会宽容,并避免被别人再次伤害。

魏征(580~643),唐初宰相,以敢于向皇帝直率进谏而著称有一句名言说:“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伤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痛苦不堪,何苦呢?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了。既往不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所以,人要学会忘记旧恶,用宽容之心赢他人之图报。

唐朝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李世民反对,再三强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还有魏征,曾鼓动太子李建成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立下了丰功伟绩。

宋代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也有那么一点“恶”行。他当宰相那阵子,因为苏东坡与他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坡降职减薪,贬官到黄州,搞得他好不凄惨。然而,苏东坡胸怀大度,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王安石从宰相位子上垮台后,两人关系反倒好了起来。他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共叙友情,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

相传唐朝宰相陆贽有职有权时曾偏听偏信,认为太常博士李吉甫结伙营私,便把他贬到明州做长史。不久,陆贽被罢相,贬到明州附近的忠州当别驾。后任的宰相明知李陆两人有点私怨,便玩弄权术,特意提拔李吉甫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当陆贽的顶头上司,意在借刀杀人。不想李吉甫不记旧怨,上任伊始便特意与陆贽饮酒结欢,使那位现任宰相借刀杀人的阴谋成了泡影。对此,陆贽深受感动,便积极出点子,协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图报复,宽待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与人相处,最难得的是将心比心,谁没有过错呢?当我们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时,是多么渴望得到对方的谅解啊!古人古事,脍炙人口;以古为镜,可以净心灵、辨是非、明前途。

宽容是一种雅量、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宽容别人等于宽容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他人的伤害,也绝不去冤冤相报,而是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心胸太狭窄绝对是坏事,报复心太强烈只能害自己,会影响交际和事业。宽容别人不仅是自己的一种美德,更是让自己健康长寿的秘诀。切记,愤怒是毒药,宽容是良药。

鲁迅的作品《祝福》里的那个祥林嫂,在儿子阿毛被狼叼走后,就陷入深深的自责,逢人就要把自己的不幸诉说一遍,责怪自己那天不应该让阿毛在门口剥毛豆:“我怎么就没想到会有狼呢?”祥林嫂的遭遇的确让人同情,可她总说总说,周围的人也不免听烦了,后来都躲着她……谢安(320~385),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为人很有雅量“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教导我们的,是一种明智的、务实的也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我们就能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幸、已有的失败,就能走出昨天的阴影,开创新的生活,而不是陷入沮丧、懊悔、自责之中不能自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必要的。总结历史经验是为了今天,而不是陷入昨天,陷在历史的纠葛中走不出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宽容待人,凡事不悔,如此而已。

宽容是一种雅量、文明和胸怀,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宽容别人等于宽容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宽容还是制止报复的良方,能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