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的提醒
34501700000001

第1章 诚信乃立身之本

“原 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译 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就像牛车没有,马车没有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

中国人自古就有“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等警句。讲信用,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己的尊重。一个守信用的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守信用的国家,才能为国际所信赖。孔子很早就把诚信提到了“民无信不立”的高度。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子通过曾子传给孔子嫡孙子思,再传给孟子而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子被儒家尊为“宗圣”。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曾子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子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子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子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怎么当真了?”

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参(公元前505~前436),字子舆,门人尊称为曾子,孔子晚年重要弟子之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对谁,都要说话算数;一言九鼎,即使是对自己的孩子。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孔子将“信用”看得很重要,孔子说这话是有感而发的,想必是看到许多言而无信的人最终无法立足于社会,才从反面教材中总结出了这句训言,以警醒大家。但不守信用的人实在是太普遍了,即使是孔子的弟子中也有这样的人。

孔子的弟子公冶长能够听懂鸟语。一天,一只鹞鹰落在他窗口鸣叫,他听懂了鹞鹰在说:冶长冶长,南边有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公冶长跟着鹞鹰去,果然发现了獐,但他却独吞了獐。过几天,鹞鹰又来告诉公冶长死獐的消息,公冶长拔腿就出了门,不久就看见前面一堆人,中间隐隐约约躺着什么。公冶长唯恐被人抢去死獐,急呼:诸公休得动手!那是我打死的!众人立即闪开。这下公冶长傻眼了:地上躺着的,是一个死人。公冶长急忙申辩,但无济于事,人们七手八脚把他扭送到公堂。

同样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杀猪”,留给人们的是诚实守信,妇孺无欺的美名;而公冶长呢,言而无信,不仅遭受鹞鹰的捉弄,还引来了官司。这么一比较,说明的是:守信用的人得到了好处。但现在很多人,都被背信弃义所带来的那一点蝇头小利蒙昏了头,好像“不骗白不骗”似的。殊不知,信誉是无价之宝。经济的损失,将来可以赚回来;而信誉的损失,就难以弥补了。现代商业时代越来越讲究信用,没有信用的商家,是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到一席容身之地的,更别提发展了。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说:“当年我修皮鞋的时候,就是靠一针一线扎扎实实的技术在当地立足的。集资5万元办厂时,我把厂名取为‘求精’,也是想通过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多少年来,正泰正是靠着认真和诚信在社会上打造了一片天地。信用就是金钱!”

有一次,企业有一批货物出口希腊。在运输过程中,一只货箱出现了破损,重新装配时,偶然发现有一件产品不合格。南存辉得知后,毅然要求全部开箱检查。由于开船的日期已经临近,如果不及时交付,将要付出巨额损失费。有人建议不要大动干戈,因为外商是老客户了,不会因为一两件产品不合格而退货。这个建议被南存辉断然拒绝。结果,所有的货物被开箱检查,确认合格。为了不影响交货,这批货物由海运改为空运。仅此一项,企业就多花了80万元的运费。但通过这一件事,却树立了正泰集团的品牌形象。

当今社会,以信誉吸引顾客成为许多企业共同使用的招数。诚信经营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树立企业品牌的有效武器,也是商家增值财富的一种长期、根本的经营理念。

做人也好,处世也好,为政也好,经商也好,言而有信是关键所在。

信用是立身处世之道,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情操,它既体现了对别人的尊敬,也表现了对自己的尊重。经济的损失将来可以赚回来,而信誉的损失就难以弥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