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04

第4章 功到自然成

大器晚成。 ——《老子·第四十一章》

贵重的器物总是花费很多时间才能做成。

“大器晚成”这个词,一般被用来安慰那些少年不得志的人。但这并不是老子本来的意思。“晚”不是指年龄。姜子牙80岁当宰相,是大器晚成;甘罗12岁当上卿,也未尝不是大器晚成。“晚”是指时间。准确地说,是刻苦努力的时间。无论年龄大小,只要为成功付出了相当努力,就可望成功;反过来说,一定要将成功希望寄托在长期努力上,不可急于求成。

人就如一棵树,根深土厚,则茁壮茂盛,必成参天大树栋梁材;根浅细土贫薄,则生长无力,恹恹欲睡,到老也是又细又矮的小材料,只能够个扁担的料罢了。因此要想成为撑柱国家的栋梁,必须进行艰苦持久的“培土固根”,大器之所以成为大器,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晚成,因其晚而准备充足。

大文豪鲁迅先生37岁才发表作品,冲飞惊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终成一代文坛领袖;乡土作家刘绍棠17岁发表作品,过早成名,过早恋爱,心浮气躁,最终也没有几部像样的大作。多产并不意味着质量高,很多人著书等身,却都是泛泛之作,不久就默默无闻了。

《三国志·魏书》有言:“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西汉严遵《道德真经指归》说:“大器晚成,无所不有。变于无形,化于无形,动而无声,为而无体。威德不可见,功业不可视。祸息于冥冥,福生于窅窅。寂泊而然,是谓至巧。万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长久。”

达·芬奇学画,鸡蛋这种简单物体他画了3年。他用最慢的方法,成为画坛泰斗。这是历史书上的真实故事。

很快到手的东西,其价值令人怀疑:用激素催生的速成猪,既无营养又有害健康;在速成班学会的“半吊子”技术,好看不好用;考试前临阵磨枪的速成成绩,造就的只是高分低能;挑灯夜战匆匆完工的速成建筑,真的能害死人……

尽管生活已经给了我们太多教训,有些人还是“不信邪”:别人需要“大器晚成”,但我不需要。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智商高,或者说比别人聪明。他们每天都在琢磨如何找到一条捷径,省略辛苦练习的过程,比别人更快地实现人生目标。他们最后找到的捷径是赌博、买彩票、做违反规则的事情。他们的理论依据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结果呢?最后一事无成。

真正的智者都知道,成功要靠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悟。正如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查理·库金先生所说:“成就伟业的机会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倾泻而下,而是缓慢的一点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