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02

第2章 一切顺其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第一章》

“道”,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说明的,否则就失去了“道”的真实涵义了。“名”,是不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凡是可以用文字来命名的,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名”。

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道”不仅是其哲学的总称,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代名词。这个“道”是什么呢?老子认为,“道”并非固定程式,亦非常形,是对世界的抽象认知,又是对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活的思维。所以,“道”是虚无,无法说清楚、讲明白的。老子说,要是能说清楚、讲明白的话,那显然就不是正常、恒久不变的道了。

“道”在老子眼中是特指事物的规律性,而规律是不可见的,同时又是存在于事物形态中的。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形态,因此物与物往往是以形态来区别的,而不同形态的事物又往往体现不同的规律性,故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由此,我们看出,老子十分清楚地抓住了一个最普遍,最具根本性的问题:世间一切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消亡,无不是在时间、空间及环境等外界要素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其发展过程的。当然不是老子不承认有个精神世界,老子不但承认而且还特别看重它,只不过老子把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开对待而已。因为客观世界属于万物,而精神世界只属于人类的这一特殊群体。

所以,老子其实是在告诫我们,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自然,顺应人情,这样才不会碰壁,才能一顺百顺。听任自然,顺应原本,是老子思想的主旨之一。

顺其原本,具体到处世态度上,又可以总结出经验条文,这里不妨列出若干:

顺其原本,安邦不可专制;

顺其原本,当官不可强权;

顺其原本,争利不可豪夺;

顺其原本,为名不可巧取;

顺其原本,求偶不可硬拧;

顺其原本,交友不可勉强;

顺其原本,美化不可矫揉;

顺其原本,文章不可造作。

这里,大自安邦,小至做文,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皆是一个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有时只要顺其自然,便可一顺百顺,一通皆通。曲径亦可通幽处,这就是所谓看似糊涂无为的“智慧人生”的处世哲学。

顺其原本,超然人生,并非自恃清高,不食人间烟火。饮食男女,七情六欲,是人的自然属性,生物本能。要真正达到佛家的“四大皆空”,“六根清净”,那是要付出毕生代价,按照清规戒律苦苦修行,还未必能成正果。事实上,自古佛门也并非一片清静之地,各种抵不住的诱惑时时袭扰着禁欲的生活,所谓“苦行僧”的“苦”字岂是佛门以外的凡夫俗子写得出的?既然不可能成为一个绝对的禁欲主义者,那就顺其自然,即顺人的自然天性,满足其基本需要。欲望不可强禁,强禁的结果只能使人性扭曲、变态、变形。这里所谓“顺其原本”,就是顺乎人性、人道。

这正如我们找对象,找有钱的吗?找个子高的吗?找苗条的吗?找有学问的吗?

有人说,找妻子要找温柔型的,唯夫首是瞻,可是,这样的女人纵然温顺,但往往不会挣钱,不会公关,不会做事业;有人说,找妻子就要找个有本事的,吃得开的,玩得转的,自强不息,可是这样的人重业不重家,苦恼的正是没有一个任劳任怨地站在成功女人后面的男人,你能做个“家庭妇男”?

永远会有条件更好的人出现,但他(她)不见得就适合你,所以要全面衡量,挑一个最适合的你人,而不一定是最优秀的那个人。

比如,两个很恩爱的男女,却因为双方父母的关系,不能成为夫妻;又比如,一方很爱着对方,对方却爱着别人;或者,在咖啡厅偶然碰到一个心仪的人,却匆匆地没有留下一个电话。

这些,都是错过的美丽风景,这也就是命运,这就是自然之“道”。

也许有人会很伤心,其实,大可不必。在老子的眼里,命运其实就是自然,是人的境遇而已。错过花,或许能收获雨;放下错过的伤痛,或许收获的是更多的快乐。

人生是需要随时面临选择与放弃的,不放下过去的伤痛,就永远无法尝试新的快乐;不埋葬旧的记忆,就无法面对新的开始。你有所选择,同时,你就有所失去。大自然的法则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说,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人们不要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学会顺其自然。违背规律去办事或者生活,就会步步艰难。而学会顺应规律,就会得心应手,一路坦途。

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些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不能割舍。学会放弃,自然而然,生活会更容易。

每一份感情都很美,每一程相伴也都令人迷醉。是不能拥有的遗憾让我们更感眷恋;是夜半无眠的思念让我们更觉留恋。感情是一份没有答案的问卷,苦苦的追寻并不能让生活更圆满。也许一点遗憾,一丝伤感,会让这份答卷更隽永,也更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