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19

第19章 享受要适可而止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第九章》

金玉满屋,谁能万世守住;富贵而骄,必然自招祸灾。

老子告诫我们:立身行世,不贪恋于已得,不在意于未失,才能免于患得患失之恐惧。圣人不以名、位、势、禄之得为得,不以金、宝、财、货之失为失。欲望无满,富贵而骄,贪图享受的人,自招其损。

老子这里的意思主要有两点。

(1)正确对待财富的态度

钱乃身外之物也。一个人钱再多,他也只能跟其他人一样消受一点,大部分都积攒在宝库里,永远只是财富的象征而已,并不都能给人带来幸福。人生在世,活得潇洒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商人们为自己“钱途”奔波,不辞劳作不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吗?人一辈子,只需要那么一部分钱,多出的其实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幸福,那么这么多钱怎么处置呢?藏在金库里,成色再好的金子也不会发光!金钱不用它就是金属!把这些钱用到它该用的地方去,发挥它的效用,才对得起其价值。

(2)人不能贪图享乐

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大军攻下北京,便恣肆享乐起来,而忽略了对中原虎视眈眈的东北满洲人。更有甚者,还抢占了镇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并杀了他全家。“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报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吴三桂倒戈为逆,引兵入关,两路大军很快攻下了北京城,不久便征服了全中国。李自成部队由于进京后骄奢淫逸、贪享富贵而失去了战斗力,根本不是清兵的对手,李自成战死九宫山,大顺政权昙花一现!

一个人的精神快乐并不需要荣华富贵和金钱女人,这些东西都不属于生命本身的,正的快乐是从生命的本性流露出来的,它来源于自己的精神内部。享乐则来源于生命的外部,它是身外之物刺激的结果,因而,享乐常与放荡、荒淫、堕落连在一起,享乐与堕落只有一墙之隔,甚至许多享乐本身就是堕落,堕落是与危险连在一起的。

快乐的心境是自在安宁的,享乐则狂热放纵,有时还失去了理智。得意了就彻底狂欢,失意了便垂头丧气,受了创伤更是失魂落魄。享乐者的心里总得不到安宁,受到的刺激不同他们的心情就不同:时而狂喜,时而愤怒;时而大笑,时而悲伤;时而放纵,时而怯懦;时而浮躁,时而叹息……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自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快乐。三毛说,她想有一间自己的书房,不要有窗,也不必太宽敞,只要容得下一桌一椅一台灯即可。桌上放一叠书,灯下是一个真实的人,听得见自己的心跳。

有一个作家,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隐居在山村。那里山多,一座连一座,望不到尽头。山上有高耸的崖壁,还有茂密的森林。一到天黑便有哗哗的响动,那是野外的鹰飞倦了,回归巢穴。

快乐可以不受外物的影响,不为穷困而苦恼,不为富贵而得意,这是由于快乐不是来于外物的刺激而来自心灵。它是一个人具有生活目的、人生信念和创造乐趣后的一种情感状态。这样,快乐又是与对人生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联系在一起的。

追求快乐,但不贪图享乐,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第三章 祸福相依,得失相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