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提醒
34500500000017

第17章 贪多则会迷惑

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第二十二章》

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则会迷惑。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对于外物的追求和执著,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超越外物,超越自我,自己的心境也就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迁移而波动。

老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栖居,就不要受拘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不要做财富的奴隶,只能做财富的主人,这样人才能真正地逍遥。否则,就可能迷失在追求财富的汪洋大海里,失去自我,失去人生对于逍遥的享受。

释迦牟尼佛在一次法会上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地主娶了四个老婆:大老婆伶俐可爱,像影子一样陪在他身边;二老婆是他抢来的,美丽而让人羡慕;三老婆,为他打理日常琐事,不让他为生活操心;四老婆,整天都在忙,但他不知道她忙什么。

地主要到另一个城市收债,因旅途辛苦,他问哪一个老婆愿意陪伴自己。

大老婆说:“我不陪你,你自己去吧!”

二老婆说:“是你把我抢来的,我也不去!”

三老婆说:“我无法忍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四老婆说:“无论你到了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

地主听了四个老婆的话颇有感叹:“关键时刻还是四老婆好!”于是他就带着四老婆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

释迦牟尼佛说道:“你们明白吗?这四个老婆就是你们自己!”

大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要与自己分开的;二老婆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一辈子,死后却分文不带,无非是水中捞月;三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四老婆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它会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还是富,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佛还说道:“人生历世,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就可明心见性,参悟佛法。”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心安,能让我们抛却浮躁,“不要为外物所拘,心安理得处”,那不是理想的栖居吗?何必刻意地去寻?一片生机盎然的花圃,一座巍巍的大山,一本泛着墨香的书卷,都可以成为我们自由的栖居,都可以容纳我们放逐的心灵和漂泊的意志。

自由的栖居,须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就好比一个人,汲汲于富贵,切切于名禄,桎梏于外物,怎可能出离尘世而追寻幽独?又好比一匹马,被拴上了枷锁车套,只有一味的卖力奔驰,哪有机会停下来思索自己的生命?

老子所讲的“少则得,多则惑”是一门哲学,需要有大智慧,需要有大舍弃。智慧会让我们生活得快乐充实,舍弃会让我们生活得轻松无羁。不要顾忌舍弃而拒绝简单的生活,那样的话,你将不堪重负,顾虑重重,心力交瘁,六神无主……“少则得,多则惑”的内涵在于抛却杂念,直指目标。生活没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加重你的心事,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把握住人生最最本质的东西,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没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一辈子实在是糟糕至极。需知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不如放下,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