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子人体生命科学
34438300000066

第66章 特殊营养素是永不枯竭的能量来源

老子在“总结”第15章指出:“槫气致柔”。诠释如下:

古楚人谓圆为“槫”。段玉裁注:圆为周也。意为循环无穷。引申为永不枯竭。老子是楚人,他把“槫”的意义应用于气功科学,表示特殊营养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说文》:“气,馈客刍米也。”春秋传曰:齐人来气诸侯。“刍”是牛马吃的草。“米”是人类的主食品,都是高级营养品。“气诸侯”就是将营养品馈赠给诸侯。本文以“氣”表示自然界将特殊营养素馈赠给气功修炼者;“致柔”指永不枯竭的特殊营养素被摄入人体后,导致体质发生柔和细微的变化和改造。所以,整句的意思是:自然界将永不枯竭的特殊营养素馈赠给人类,导致人的体质不断发生柔和细微的变化和改造。

上文言及特殊营养素是由自然界的清新空气转化而成的。常人以肺鼻为主要呼吸器官,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活动,但通常并无营养价值。常人的营养素只有在食物中才能获得,这些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大类。而气功人除了肺鼻呼吸外,还能够以穴位为主要呼吸器官,以经络为能量通道,将摄入体内的自然界的空气,采取逆行的方式,迅速输送到人体各处并与全身的组织细胞直接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原始的生理机制,与单细胞动物通过细胞膜扩散直接与外界环境交换气体相类似,除了能够摄取氧气维持人体基本生理需要外,还可以将摄取到的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在体内转化为营养价值很高的特殊营养。

古“氣”、“氣”的本义有显著差别。所以对“气功”有正名的必要。正名的目的不是为了将简体汉字改为繁体汉字,而是为了给“气功”设置一个科学的定义。按《说文》,“氣”的意思是大自然向练功者馈赠特殊营养素。“气功”就是修炼者以曳引做功为原动力。通过穴位向自然界索取特殊营养素。而“氣”的本义是指云雾之气,与“氣”的意义有明显的差别。所以老子在修道经验总结中,用“氣”而不用“氣”。老子所谓的“槫气”,就是自然界将循环无穷,永不枯竭的特殊营养素馈赠给修炼者。

为气功正名有利于气功步入科学的轨道。因为“氣”从气从米,这个“米”明确表示空气中含有营养素。这种营养素进入人体后,在气功的作用下,转化为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转换,成为修炼气功的物质基础和能量保证。

特殊营养素、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转换在气功修炼者的体内,产生哺乳与反哺乳的气功效应,所以对人体和潜能具有营养和规范两大作用。这就是气功所以能够使人健康长寿和开发潜能的重要原因。

反过来看那个“气”字。“气”本义云雾之气,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将“气”应用于气功科学,给人以虚无飘缈,难以捉摸的感觉,使人无法说清它究竟是什么,于是各种各样的“气”纷至沓来,例如:精气、元气、真气、真一之气、太乙之气、混元一气……令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气”的派生词汇更是多如牛毛。例如气穴、气术、气门、气眼、气源、气渊……不胜枚举。而且还与中医学的“气”混淆不清,把中医学的营气、卫气、谷气、脏腑之气与气功的“气”混作一谈。

古代名人学者论“气”成风。有的将“气”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与原始的道相混淆,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有的指道德境界,提出所谓“浩然之气”;还有人提出“理先气后……有理便有气”,颠倒理与物的关系。对“气”作随意的推测,必将造成概念模糊,错误百出。

综上所述,“气”无科学的定义。各人说法不同,都不能反映“气”的本质。

气功的“氣”是老子最先提出来的。“氣”是自然界对人类馈赠食品,所以它是气功辟谷的物质基础、许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气功辟谷者能够几十天,甚至几个月不吃东西仍能维持生命和健康。其实不吃东西,只不过小事一件。气功辟谷的真正意义是修炼生命,开发人体无穷的潜能。高功夫的气功辟谷,能够“不吃不喝”,“定而有识”,使人获得超常高寿和超凡智慧,其中有深邃的科学意义。

辟谷是气功修炼的重要功法之一。气功辟谷能保障人体健康,防病治病,还能迅速提高功力,有利于对潜能的开发。辟谷期间脏腑器官能得到最充分的休息,体内垃圾得到最彻底的清除。辟谷还能提高免疫功能。由于体内贮氧空间扩充,所以有利于杀灭癌细胞,治疗癌症。

人的衰老除了表现在外貌特征之外,脏腑衰老是导致老年病丛生的主要原因。脏腑衰老导致肾虚、胰脏功能衰退、血管硬化、生殖功能衰减……于是虚损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疾患、癌症等等接踵而来。气功辟谷使人体脏腑得到最佳的休整,同时,不摄入食物,最大限度抑制了自由基的产生,对体内的垃圾是一次彻底大扫除。所以,气功辟谷对健康长寿和治病防病有着非同凡响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