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老子人体生命科学
34438300000006

第6章 老子针对常人的穴位经络现状筹谋对策

常人的穴位和经络处于严重的堵塞状态,想要实现“天人交融”、开发潜能、健康长寿,就必须彻底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状况。

人体经络穴位的现状不是不能改变的,老子毕生修道,首先就是从打通穴位和经络入手。

前曾言及,道经第九章指出:“虚而不淈。蹱而俞出”。现在将本句的含义阐释如下:“虚”是意识虚无的功能态;“淈”是烂泥;“蹱”意为蹒跚而行的模样;“俞”就是穴位。这句话解密后的意思是:坐善修炼进入到意识虚无的功能态,人体穴位就不会被“烂泥”堵塞了。特殊能量蹒跚而行,穴位就会显示出来。

为什么进入“意识虚无的功能态”会产生开通穴位的作用呢?因为意识对生理功能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入善越深,反作用越大。在“意识虚无的功能态”下,人体的穴位能够将被称为“特殊营养素”的清新空气摄入体内,并将它转化成为特殊能量,用来冲刷堵塞在穴位中的“烂泥(淈)”。“蹱”本义小儿蹒跚而行的样子,这里用来描绘特殊能量反复冲刷“烂泥(淈)”的过程,说明要经过多次的冲击,才能达到开通穴位的目的。后世其他传抄本对《老子》原文肆意篡改。如《河上公章句》将“虚而不淈,蹱而俞出”擅改为“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短短八个字的原文被改换掉三个字,即“淈”改屈;“蹱”改动;“俞”改愈。这样一来,堵塞在经络穴位上的上“烂泥”(淈)不见了;“蹒跚而行(蹱)”的冲刷“烂泥”的过程也被抹煞了;最后连得“穴位(俞)”也被弄得踪影全无。《老子》整篇文章的真实内容和意义,就是这样被搞得荡然无存。

老子在他的“总结”道经第10章还进一步指出:“绵绵呵!若堇”。“绵绵”本义指丝连不绝的隐蔽的基本运行态势,即柔和徐缓地运行;“若”本义柬选,引申为分离,指先天潜能从潜能组织中分离出来;“堇”本义粘土,是堵塞在经络穴位上的较严重的病理因素。粘土比烂泥的粘性强,说明堵塞的程度更厉害。这句话解密后的意思是:(特殊能量)在人体内丝连不绝地隐蔽地运行呀!先天潜能的分离,须要冲刷掉堵塞在穴位经络上的严重的病理因素。

从上述这句话中,老子指明了若干重要的气功理念和知识。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在气功修炼时要实施意识虚无的功能态。这种功能态对生理功能有巨大的反作用。它可以帮助修炼者冲刷掉堵塞在穴位经络上的病理因素。

第二点,“绵绵”是一项重要的功法。它教导气功修炼者,特殊能量在体内的运行态势要做到“柔”字当头。要像丝线一样,连绵不绝,这样做既能有效地清除病理因素,又能增强生命的活力。

按照老子教授的气功理论和功法去做,不仅可以冲刷掉堵塞在穴位和经络上的“烂泥(淈)”,即使粘性更强的“粘土(堇)”和“水草交错(泽)”,都能冲刷得一干二净。因此,穴位和经络就能由隐变显,由堵塞变为畅达,在人体内显示出来了。

开通人体穴位和经络,是一项改造人的体质的系统工程,所以必须要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功理功法,才可能实现理想的目标。

老子为了开通人体经络网络系统设计了完备的系列理法。今简述如下:

1、牢牢掌握“争、盗、乱”三大练功要诀。

“争”,繁体“爭”,是形意字。表示用两手引力做功。这一意义应用于气功,表示气功曳引做功。在老子气功学中指摄取自然界的特殊营养素,并推动特殊能量在周身经络内柔和徐缓地运行,是气功的动力源泉。“盗”,指向自然界索取特殊营养素,摄入体内后,转化为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转换。“乱”,繁体“亂”,是形意字。本义用双手整理丝线,引申为要治理。规范和治理是老子气功学的主导思想。

2、认真贯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十二字练功心法。

“虚其心”。“虚”,虚无;“心”,思想意识。“虚其心”意为虚无气功修炼者的思想意识。修炼老子气功如能牢牢地抓住“虚心”这个纲并付诸实施,犹如抓住了渔网的大绳,便能纲举目张,将其他练功环节全部带动起来。“有,无之相生也”的老子哲学思想,是“虚心”的主要理论支柱。

“实其腹”。老子气功学所指的“腹”,包括腹腔和盆腔,就是会阴以上隔肌以下的部位,它的范围超过医学上的“腹”。“实腹”就是将从自然界引取得到的特殊营养素,在体内转化为特殊能量后,用以意领气的功法,将特殊能量集拢在腹腔中心部位。这一部位在脐下二三寸左右。后世道家气功对这一功法称作“气沉丹田”。脐下二三寸位居腹腔中心,能够贮集较多的能量,又是比较安全的区域,所以是初学者首选的练功体位。“实腹”的目的是为了打通人体中脉。中脉垂直于人体的正中,其上端为颅顶的百会穴,下端为腹底的会阴穴。中脉位居身体的中央,是整个经络网络系统的枢纽,所以气功界有“中脉通则百脉通”的说法。说明中脉通能为打通全身经络穴位创造必要的条件。“实腹”就是利用积贮起来的特殊能量,因势利导,自下而上地逐步地冲开中脉,做到“天门(百会穴)”与“地户(会阴穴)”上下贯通成为一条垂直于人体中央的能量通道。

膈肌收缩运动所产生的曳引力是特殊能量在腹腔内集拢发散的原动力,也是特殊能量“上涌旁摇”、开通中脉的原动力。

“弱其志”。弱,弱化;志,指练功时的意念。弱志是“虚心”的必要准备过程和补充。

修炼气功有时要用一些意念。例如用数息法诱导入静,以及内视法、意守法等等。但使用意念要淡化、弱化、若有若无,一般不可用强烈的意念。至于贪欲杂念,则必须彻底驱除。对于一切贪心、妄心、歹心、欺心、妒心、不良癖好、内心结滞以及“七情”过度亢奋等等贪欲杂念,都是修炼气功的大敌,都在除秽去累之列。“弱志”意味着在修持过程中,将这些不良意念和过度亢奋的情绪,逐步地予以清除,弱化再弱化,做到心智渐平,驰性渐伏,使意识趋于净化,达到“虚心”的入善境地“强其骨”。“骨”本指果实内保护种子的硬壳。如桃核、枣核等。引申为核心、骨干。这一意义应用于气功科学,“骨”指功能转换。在气功功能态下,功能转换能加剧和深化体内的阴阳变化。用现代语词表达,就是在气功修炼时,身体内部进一步地深化和开展生理上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就叫功能转换。气功态下,人体内的特殊生命运动和特殊生命现象,都是在功能转换的作用下形成和产生的。所以功能转换是老子科学气功的核心问题。本章的“强其骨”意为增强修炼者人体内部的功能转换。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十二字练功心法,既是老子科学气功的入门功夫,又贯串于气功修炼的全过程。初学者缺乏实践的亲身体验,不能一下子记住许多高深的理论,而且练功时不宜想得太多,因此,要将心法要领告诉他们,使初学者易于记住,便于应用。“无知无欲”就是十二字练功心法的要领。

所谓“无知无欲”,其实就是“无”的意识功能态,目的是使练功者心无牵挂,敛神入静,尽快地进入到无知觉无感觉无贪欲杂念的练功境界。抓住“无知无欲”这一心法要领,等于抓到了开门的钥匙,就能登入老子科学气功的大堂。

3、切实贯彻施行“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的重要功法。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是修炼老子气功的重要功法之一,也是老子气功基础功夫所要求达到的初步目标。练功者通过“实腹”的修炼,腹腔内积贮的特殊能量不断增加并出现胀满或跳动的感觉时,就可以修炼这一功法了。兹诠释如下:“道”,功能转换;“冲”,《说文》云:“冲,涌摇也”。意为上涌旁摇。本章的“冲”,指集拢在腹腔内的特殊能量出现“上涌旁摇”的气功现象。这时,练功者可以利用其涌动上升的势头,去打通中脉及颅顶诸穴;“有”,特殊营养素、特殊能量及其功能转换;“弗”,辅佐。所以整句的意思是:功能转换,当上涌旁摇的气功现象出现时,要因势利导地加以运用(开通人体中脉)。利用贮集在腹腔中心的特殊能量,因势利导,自下而上地冲开中脉。

4、“守中”。操持中脉,修炼中脉。

5、“龙之爲下”。阐明腹底是修炼气功与开发潜能的重点体位。

6、“天门启阖”。在开通中脉的基础上打通以百会穴为中心的颅顶诸穴。

7、“道乃久”。特殊能量转换为分子热运动。

8、“重为巠根”。反反复复地坚持坐善修炼,是开通人体深层经络网络系统的根本。

9、“犹小浴之与江海也”。阐明深层的细小经络与整个经络网络系统之间的关系。

老子创编的系列气功理法,丰茂全面,这里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