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圆做人,活脱做事
34423700000004

第4章 “问题”来了,要学会变脸做人

拒人拒事,要留足人情味

任何一个领导在任期间,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都不可避免地会有误政失策,这就使继任者否定前任成为可能。一个善于饰贤的继任者会巧妙地利用这一点,挑出前任者最使众人反感,影响最为恶劣的失误、冤案、败政等,大张旗鼓地加以批判、否定、纠正,从而轻而易举地赢得人们的拥护,这实在是树立个人形象的捷径。至于继任者在地位稳固之后,会不会比他的前任干得更好,那就另当别论了。

从历史上来看,平反冤假错案历来是笼络人心的重要权谋。宋孝宗赵昚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段。

宋孝宗是南宋的第二任皇帝,他的前任是宋高宗赵构。赵构是一个有名的软骨头皇帝,他对金朝女真族的入侵,一味地妥协求和,他打击、迫害力主抵抗的爱国将领张浚、韩世忠等人,而重用内奸、卖国贼秦桧。民族英雄岳飞,便是在他的纵容之下,由秦桧出面,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死的。同时被害死的,还有岳飞的长子岳云及女婿张宪。岳飞的妻儿老小,都被流放到遥远的岭南。他还下令,对岳飞及其一家,永不赦免。因而,在他当政的那些年,对岳飞一案,虽没有人敢提出非议,但此案极不得人心,民愤极大。

宋孝宗继位后,为了尽快树立起个人形象,让臣下认识到他是一位“明君”,决定反父皇之道而行之。屈辱求和,重用秦桧,杀害岳飞,是赵构一生中最为天下人所指责、所反对的几件大事,天下人敢怒而不敢言。赵昚便从这里入手,和他的父皇唱起反调。

他登基才十几天,便召回了因力主抗金而被贬在外地的大臣张浚,向他咨询朝廷的大政方针并赔他以少傅的头衔,让他负责江淮边防的守卫及军队的调动。赵昚重用张浚,无非是想以此向天下人表明,他是坚决主张抗金的。

紧接着,他又为岳飞平反昭雪,恢复了岳飞原来的官职,并下令访寻岳飞的后代,以备朝廷录用。至此,这桩沉冤达20年之久的大冤案,终于被彻底地翻了过来。后来,宋孝宗又将秦桧的亲信党羽全部逐出京城,并贬秦桧为“丑缀”。天下臣民无不拍手称快,而主持平反工作的宋孝宗的形象顿时高大起来,被人们视为“清如水,明如镜”的“青天”,被称作“匡代明君”。

这几件事情无疑都是很得人心的,因此,赵昚赢得了爱国臣民的好感,他的目的达到了。

其实,赵昚只是在做些表面文章,玩弄一套高明的权术。同他的软骨头父亲相比,赵昚的骨头也硬不了多少。不久,金人南侵,张浚在抗金之战中稍一受挫便被降职,宋孝宗重新起用了秦桧的党羽,与金人讲和,从此再不言抗金了。

在封建社会,任何一位皇帝手下,都会有奸佞之徒,只不过有的得势,有的不得势;有的罪恶大,有的罪恶小;有的明目张胆,有的相对隐蔽。一个有政治头脑的当权者,只要能从这种人中抓住一两个典型,严加惩处。他的形象便会树立起来。

公元1627年,朱由检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崇祯皇帝。他的前任是他的兄长明磊宗朱由校。

朱由校是个十分荒唐的主儿,他根本不理朝政,终日在宫里骑马射箭,打枪划船,而最喜欢和擅长的,还是土木工艺,他既能设计,又会操作。他若是去做一个土木工程师,说不定还会有所成就,可惜派错了用场,当上了皇帝,他将朝中大权,全都交给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残害忠良、作恶多端、臭名昭著的大奸臣魏忠贤。

崇祯皇帝上台时,只有17岁,却深知魏忠贤之流作恶多端,天下之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他否定前任的第一把火,便决定从魏忠贤身上烧起。

可是,魏忠贤的爪牙布满朝廷,年轻的崇祯皇帝还不敢太鲁莽。入宫之初,他对魏忠贤很是和颜悦色,以使其安心,但却有步骤地剪除魏忠贤的羽翼。一天,他突然下令由小宦官组成的归魏忠贤掌握的宫内兵丁一律出宫到兵部领赏,可一出宫便被全部遣散。接着又强令魏忠贤的爪牙退休的退休,降职的降职;待到魏忠贤孤立时,便向他宣读了大臣举报他的“十大罪疏”,将他流放出北京发配到凤阳看守皇陵。

魏忠贤知道自己作恶多端,不会有好下场,于是,行至阜阳时,在旅店里上吊而死,他的尸体被千刀万剐,脑袋被送往故乡挂杆示众。年轻的崇祯帝这一手干得实在漂亮,有谋略、有魄力,良好的形象立刻树立了起来,被天下人呼为“明主”。

宋孝宗赵昚与明崇祯帝抓住前任的失误与败笔大做文章的手段是古代饰贤术具体运用的经典案例,既深得人心,又有立竿见影之效。

一个人的管人水平与其做人做事的方式有很大关系。性格直爽、真诚待人本没有错,但如果身处复杂的管人环境中,仍胸无城府,让人一览无余,就很难得到下属的尊重。只有懂得适时藏心,才能把握进退的主动权,在管人过程中左右逢源。

化解尴尬,有容乃大

在生活中,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太少了。你控制不了政治环境,控制不了经济形势,控制不了你的上级领导。但幸运的是,自己的态度是能够控制的。

一个人在事业上和生活中的成就主要取决于他的态度,而不是学历或能力。尤其是作为一名领导,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态度,那么终有一天,你会被下属控制。事实上只有那些能够控制自己的人才能避免被他人控制。

越是精于权谋之术的人,城府便越深。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管理者用以掌控下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历来聪明的当权者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部下就难以钻空子了,就会对领导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领导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具体来说,管理者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下列好处:

(1)避免自己的弱点被利用。要知道,无论是谁,只要稍有智力,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事,有些人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情绪来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一来,如果你的情绪表达失当,你的意志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别人的掌握。因此,高明的管理者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

(2)情绪自控是做出正确决策的需要。管理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为人所看穿,情绪受到影响,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管理者要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亦即尽量控制个人的感情,而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的人才配做一位领导。

(3)做好工作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持。管理者所从事的工作,是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发展,某项事业的成败兴衰,相关人员的利害得失的复杂劳动,没有积极情绪的支持是不行的。这就需要你自觉主动地对个人的情绪进行自我控制,创造良好的心境。

(4)情绪自控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管理者贯彻其管理意图,组织指挥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外部条件。管理者本人的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与他相联系的相关人员和组织成员。一个孤僻、冷漠、偏执、自大、暴躁的管理者,其不良情绪必然会影响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必然会妨碍他与上下级之间畅顺的沟通与团结,更难以建立个人的友谊。而一个乐观、自信、宽厚、幽默的管理者,就容易与相关人员交往,容易获得上下级的支持与帮助。

(5)情绪自控也是增强管理者理智的核心。情绪是有迁移性的,平时我们讲的“爱屋及乌”、“惊弓之鸟”、“草木皆兵”等等都是情绪的迁移性的表现。这种迁移性,带有十分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具有主观性。如某些管理者工作中受到挫折,内心里郁闷,在被管理者身上会情不自禁地耍脾气、发怨气,因而影响了团结,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因此,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这种自控反映了管理者个人的修养和心理水平的成熟程度,表现了其理智水平的高低。

(6)情绪自控能使你在组织遭遇困难时保持若无其事的冷静与沉稳,这是最能安抚民心的方法。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全体下属,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

(7)情绪自控也会使你在对外交涉谈判中具有从容镇定、成竹在胸的泱泱大风。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牌一般,容易被对方所控制,而屈居下风。

虽然说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但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想维护自己的威严,使自己更加成熟,必须时刻保持理性的头脑,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喜怒不行于色。只有学会控制自己,才不会把事情搞糟,也才不会被别人所控制。

做到控制自己,其要点是:第一,在你欣喜或愤懑时,让别人看不出来,喜怒哀乐不露于形。第二,你外在的形色或许是你内心的反面,又或许是你内心的表现,但都要达到你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都要为你的管理目的而服务。

控制自己,必须要把握住迷惑对手的度,如果把握不好,过犹不及。在适当的时候也不妨“虚则虚之,实则实之”,以搅乱对方的判断思维。当然这种手段是必须控制在不使自己受到严重损害为前提的。喜怒形色还应控制在让手下人能明白你的真实意图的度之中,否则,也会贻误时机。

托人办事,要会活用面子

身居管理位置的人,最忌别人一看你的脸色、一听你的言辞就知阴晴寒暑、雨雪风霜。兵法云:兵不厌诈,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能而示之不能,战而示之不战。如果你不能推行诡道,不懂得心藏九天玄机,就难以做到含而不露。如此,便会显现三大弊端:一是你的部属可洞悉你的心灵,使其可施展反操纵术,把你操纵于手心之中。二是你的观点、主张、决策、布置很容易被对手掌握,那样,你就只有等着葬送自己。三是容易得罪上司和同事,为自己的仕途平添许多障碍。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你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和我们交往的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要隐藏自己,其区别无非是时间和程度不同罢了。如果我们让自己一览无余,处处都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必将给自己带来诸多麻烦。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不懂得藏心不仅不是什么好事,相反地,还是相当危险的事。

巴顿就是这方面的反面教材,他口无遮拦爱放大炮、胸中毫无城府,不但使上司颇为难堪,自己也失去了不少人缘,被同事们称为“和平时期的战争贩子”。

一九二五年,巴顿到夏威夷的斯科菲尔德军营担任师部的一级参谋。一年后,他被升为三级参谋。他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战术问题和部队的训练提出建议并进行检查,但由于胸中没有城府,他经常得罪别人。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中旬,他观看了第二十二旅的演习,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他直接向旅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意见书。他的这种做法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因为他只是一名少校,无权指责一名准将指挥官。这样一来,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议和怨恨。

但巴顿并没有因此把心“藏”起来,仍然照“露”不误。一九二七年三月,在观看了一场营级战术演习后,他又一次大发其火。他指责营指挥官和其他人员训练无素,准备不足,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虽然这次他很明智地请师司令部副官代替师长签了名,但其他军官心里都很清楚,这又是巴顿搞的鬼,所以联合起来一致声讨巴顿。众怒难犯,师长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位爱放大炮的参谋从三级参谋的位置上撤下来,降到二级。

不懂得藏心,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一个人即使是天才,若丝毫不懂得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会招致厄运。崭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做到自我保护。当年刘备寄曹操篱下,青梅煮酒论英雄之际,难道一个雷鸣电闪果真能吓得刘皇叔酒杯掉落吗?这也不过是刘备藏心的一种表演罢了。倘若此刻曹操看出端倪:此公日后将割据蜀国与我一争高低,那刘备死在临头了。

运用藏心术的好处除了最基本的自保外,还在于让对手充分暴露,并且让他无法搞清自己的意图。攻之,可乘其不备;击之,可自由安排。也就是说,藏而不露的根本目的不在予藏而在予露。你必须看准时机,在该露的时候毫不犹豫,立刻行动;同时,在藏的时候,也并非被动地四处躲藏而是藏中有露,时而藏时而露,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才能保证他日时机一到,你能一击必成。

红脸黑脸要变着唱

很多杰出的管理者都是和蔼可亲的,但在他们慈眉善目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超强的管人手段和不可名状的管理权谋,这就像我们常说的:平静的海水往往比波澜壮阔的海水更为可怕。

所以,如果你希望人们注视你、尊重你,就应当含而不露。你越是大事张扬、暴跳如雷,下属就越是不怕你;相反地,你越是默不作声、含而不露,下属就越是对你毕恭毕敬。

寓言故事《黔之驴》中,老虎被驴一开始的声势所震慑,但渐渐地就发现这只不过是驴的“日常工作习惯”而已,于是老虎心中暗喜,内心盘算着驴“技止此尔”(就这点儿本事了),于是便来饿虎扑食,驴便一命呜呼了。

谨慎的沉默乃是精明之人庇护之所。心中一有事情就全力张扬,决不会得到属下的尊重,还会招来评头论足。倘若它们还有什么美中不足之处,则他的不幸还会加倍。

李强是一家大公司的一个分公司的经理,脾气相当暴躁,经常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动辄扬言要把某某人开掉,一开始大家都挺害怕,于是做事便都很小心谨慎。但后来大家渐渐地发现发脾气只不过是他的“日常工作习惯”而已,并不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变革,于是大家便继续我行我素。李强看到大家这种没把他放在眼里的情形,于是便恼羞成怒发起更大的脾气。就这样,大家渐渐地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感觉到这位经理发一发脾气只不过是为了彰显他的地位,并没有实际性的意义。真正的哪一天他不发脾气了,大家反倒感觉很奇异。

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管理者都喜欢自觉不自觉地在下属面前耍一耍威风,大事张扬,以此来显示他是个领导。许多管理者认为,管人就要对下属吆五喝六,指挥周围的人,否则管人就失去了乐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高压式的管理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了。下属已不再是用来赚钱的工具。现代管理者在下属管理之中更注重加入一些人性化的东西。面对下属的错误大发雷霆并不是什么好办法,有时适当的沉默、宁静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通常来讲,当你批评下属时,他的情绪波动是很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成年后更是觉得面子是很重要的。也许你的大发雷霆只是想劝导他一番,并无他意。但是无形中你却伤害了下属们的自尊心,让他们觉得颜面挂不住,索性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那你的大发雷霆岂不是得不偿失?不要到处都充满你的斥责声,在你的适度批评之后保持一个沉默的空间,让下属有时间冷静地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相信这更是一种对当事人的威慑。一方面,下属会因为你的“点到为止”感谢你为他们保留了颜面,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你宽广的胸怀。你的默不作声并非是对错误的迁就,而是留给了对方一个自省的余地,这样做要比大发雷霆好得多。

所以,最好不要第一次就用尽自己的全力。真正聪明的管理者从来都不轻易让下属看出他的底细,让别人猜测他会不会发火,要比一开始就发威而且一成不变更有效,自己也更能获得属下的尊重。

婉拒面前,要学会争取主动

真正聪明的管理者从来都不轻易让下属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别人的尊重。没有人看得出你才能的极限,也就没有人对你感到失望,你的权威就没有人去动摇。

下属对领导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所以,如果你想要受到他人尊敬,你就不应该让任何人了解你的底数(或者说是深度)。如果人们无法知晓一条河流的确切深度,他就会对这条河流产生一种敬畏之情。如果一个人的缺点不为他人所知晓,他就会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小心翼翼地保持一种深藏不露的状态,可以维护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声望。

这一条原则告诉我们,如果你并非真的深不可测,你至少要把自己装扮成深不可测的样子。我们应该记住希腊先哲的一句话:“半藏半露比一览无余要好得多。”因为如果我们只显露一半,则藏匿起来的另一半在他人的心目之中会比它的实际大小要大。

一定要让所有的人了解你,而又摸不清你的底数。出奇制胜往往最令人心悦诚服;过分显露既无用也无趣。不急于表态可让人揣测不已,尤其在你的地位至关重要足以引起人们期待的时候,神秘就是靠其深不可测而使人肃然起敬。即使你必须道出真相,也最好避免将一切和盘托出。

建立深不可测的神秘形象有个非常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绝不要解释你所做的某件事。

有时候,你会遇到人们对你以非常少的时间能完成许多的事惊服不已的事情,这时候他们会感到诧异。如果是这样,让他们去诧异吧。绝不要向他们解释你已开了一个星期的夜车,你要做的只是微笑不语。假若有人惊奇为什么你突然瘦了20磅,别告诉他们你是在做运动或节食,所要做的仍然是微笑不语。你能在3日以内拟出一项重要的行销策略计划,其实你只是将5年前早就拟好的那份计划拿出来,按照目前的市场状况改写了一下。但别人问起来时,你绝不要解释——仍然是微笑不语。

可见,如果你希望别人注视你、敬仰你,就应当效法“神灵”,含而不露。想要在管理领域干出一番成就的管理者,即使你并非深不可测,也可以先从外表上让自己显得深沉稳重,腹有良谋。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应该把这条原则作为自己处世艺术的首选:运用你个人的技巧对一种场合进行权衡。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权谋。它可以使你为人所知,却不为人所懂;可以使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树立更高的理想,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期望。

不过,我们希望你不要将这种手段运用在其他事情上。毕竟,让人随时心生警戒并非是什么好事。头脑太聪明、个性太精明的人,通常都很难应付。由于脑子整天转个不停,不论什么事情都会事先预计好,让人有松懈不得的感觉。同时,一发现别人有什么缺点,便会立即指出来,即使没有当场表明,也会让对方觉得:“这个人不知道有什么企图!”警戒之心乃油然而生。在普通交际场合中。这种结果不利于我们与别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在向下属安排任务时,你也应当让你的下属对状况完全了解,并不断地提供给他们新的资讯。要下属做什么,必须解释明白,否则不利于他们正确地贯彻执行。但有关你自己,你要像魔术师一样,不要轻易地解释你所做的事,你只要多用微笑,就能让人觉得你深不可测。

不要一味地迁就别人

身处复杂的权力场中,最需要的是让人们摸不透自己的心思。在具体工作中,如果一个管理者对自己毫无掩饰,随随便便就交出自己的全部真心,处处都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必将给自己带来诸多麻烦。

只要你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在现实社会中,除了禽兽和野蛮人,根本不会有毫无掩饰的“透明人”。为此,管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记得适当地戴上面具。至于什么场合应该戴什么面具,就像戏台上唱什么角色该穿什么戏服一样,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就职场而言,我们有如下建议:

(1)不可轻易动真感情。作为一个领导人,社交活动不免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关。下班之后,与同事、下属或上司一起喝杯酒,聊聊天,不但有助于日常工作,还可能知道与工作有关的信息。因此,单位举办的各种聚会,自然要积极参加,就是与同事及上司打上一两场“社交麻将”也很有必要,但有一点要时刻切记:不可轻易动真感情。

在权力和利益场上,只有在大家都放弃了相互竞争,或明知竞争也无用的情况下,才会有友谊的存在。如果你轻易地交出真心,甚至动了真感情,只会自寻烦恼。

(2)掩盖自己的“野心”,以便保护自己。蓝领与白领阶层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蓝领向上的流动性不大,升迁的机会不多。因此,蓝领工人打的是正规战术,集体讨价还价,争取共同的利益。而白领阶层则大多都有个别拼搏的机会,获得升迁是单打独斗的结果,甚至要通过“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因此,白领之间不但没有蓝领的那种同志感情,往往还互相猜忌。这种生存竞争环境,犹如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游击队。而游击队斗争的最高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作为管理者,多为白领阶层,但许多力争上游的管理者,很注意将对手打倒,却往往不善于保护自己,这是不足取的。正确的做法是:一方面要友好竞争,另一方面更要在众人的竞争中保存自己,在势孤力弱的情况下,就要夹紧尾巴,千万不要露出自己全力拼搏、一心往上爬的“野心”,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虽然也有“不招人忌是庸才的说法”,但在一个小圈子里,招人忌者是蠢材。聪明的管理者,往往在积极争取往上前进的同时,还能很自然地摆出一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超然态度。其秘诀就是善于用面具盖住“野心”的缘故。

(3)在单位里不可随便乱说话。在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是真空般一尘不染,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亦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

事实证明,人只有先求安身立命,适应环境,然后才能设法改造环境,顺利地走上成功之道。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避开生活的误区,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主动权,无疑是对自己很有好处的。

不要总是把情绪写在脸上

管理者处于各种矛盾的焦点上,他若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懂得掩藏自己,使自己的心机不被窥破。如果下属很容易就揣摸到上司的心理,他就很可能用之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从而危及或破坏管理者意图的实现。而不暴露自己的一个好办法,就是体现出与下属的等级,使自己保持一种上司的状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架子”。

说起“架子”似乎就很是让人讨厌,认为是脱离群众的表现。但实际上,它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其内在的理由或者说合理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架子”一词的解释是: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作风。这的确是人们对“架子”的普遍印象和产生反感的原因。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架子”绝不仅仅是一个消极、负面的东西,而是有着它积极而微妙的意义,成为许多人领导和管理下属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艺术性方法。

许多领导正是通过有意识地“摆架子”,使下属认识到权力等级的存在,感受到领导的支配力和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领导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是绝对必需的。如果领导过分随和,不注意树立对下属的权威,下属很可能就会因为轻慢领导的权威而怠惰、拖延甚至是故意进行破坏。所以,领导通过“架子”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进而有效地行使权力是无可非议的,对于领导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是必要的。

“摆架子”会给领导带来威严感,会给下属这样一种印象:即他可以随时行使他的权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威严感会使领导形成一种威慑力,使下属感到“服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而“不服从则会给自己造成不利”。

从一定意义上说,管人者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如果被人认为是轻率浅薄、软弱怯懦、优柔寡断,就会受到他人的轻视。他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出伟大、英勇、严肃庄重、坚忍不拔。

有“架子”的领导就仿佛是一座云雾缭绕、幻象纷呈的大山,看上去高深莫测,不可捉摸。其实,这种掩盖心机的效果正是树立权威的需要。

领导的“架子”还是一种避免打扰的防范性措施。你性情太随和,人人都以为你好说话,所以,鸡毛蒜皮的事都来找你定夺,你把“架子”摆起来了,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小事的烦扰,从而集中精力去谋大事。所以,“摆架子”应该是领导艺术的一部分,有利于管理者对政务的决策。

“摆架子”还有利于丰满领导的高大形象,它有时是一种自信和自尊的体现,使管理者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威信,从而唤起下属的敬佩。当然,下属中腹有良谋者也会偶然发现领导的装腔作势,但却不愿拆穿这个西洋镜,因为无论是谁,都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中国人素以获得权力为“荣耀”,不摆一点“架子”,怎么能显示出领导的高大形象呢?

所以,管理者的“架子”绝非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它还包含着相当的领导艺术的奥妙,更有着心理学上的微妙含意。群众都有服从权威的倾向。而管理者通过得体的“架子”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意志力、傲视群雄的态度以及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气势则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权威,更能从形象上唤起别人的敬佩和好感。最重要的是,没有神秘就不可能有威信,因为对于一个人太熟悉了就会产生轻蔑之感。

当然,凡事都过犹不及。一方面,一点“架子”不摆,可能会被人瞧不起,工作起来难以服众;另一方面,你“架子”摆得太足,与人离得远远的,也会有负面影响。所以,管理者“摆架子”一定要把握好度,这样才会让自己的管理职能充分得到发挥。